明末黃媛介:擁有林下之風的亂世才女

在當今社會,“勞動光榮”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們普遍認可這樣一種觀點:無論男女,步入社會後都應該實現經濟獨立。付出勞動養家餬口,是成人世界的一種理所當然。

其實,這一“政治正確”的觀念自產生至今不過七十餘年。在封建社會,只有少數衣食無憂的名門閨秀擁有讀書權利,然而這些名門閨秀一不能科舉入仕,二不能雲遊經商,讀書主要是為了修身養性,通曉事理。換句話說,讀書再多,難以致用。

但是,在明末清初的動盪年代裡,有一批飽讀詩書的女子選擇放下身份,走出家門。她們拋卻世俗偏見,依靠個人所學,賺取生活來源。這其中的傑出代表,乃是被譽為擁有“林下之風”的才女黃媛介。

一、不事二姓,一生只認此一人

明朝末年,黃媛介生於浙江嘉興的一戶書香門第。黃家以開館授課為業,家道殷實,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黃媛介自幼受到書香薰陶,及至豆蔻之年便因通詩賦、善書畫而蜚聲南北。

明末黃媛介:擁有林下之風的亂世才女

黃媛介十歲時,父親為她訂了一門親事,未婚夫是好友之子楊世功。楊黃兩家門當戶對,兩個小兒女又是青梅竹馬,堪稱一樁令人滿意的姻緣。在長輩的默許下,楊世功和黃媛介自幼一起玩耍。天長日久,二人心中早已埋下了對彼此的情意。

不料,二人未及成婚,九州大地便陷入一片混戰。農民起義層出不窮,神州四方生靈塗炭。待字閨中的黃媛介,家境一落千丈。為了謀生,正在求學的哥哥黃鼎,轉行做起了小本生意;素有才名的姐姐黃媛貞,嫁給貴陽太守朱茂時為妾室。

黃媛介的未婚夫家境況更糟,連一日三餐都無以為繼。眼看楊黃二人已到適婚年齡,楊家卻無力操辦婚事。楊世功無顏面對未婚妻,於是背井離鄉,外出謀生。

楊黃二人的婚事就此耽擱下來。由於楊世功遲遲不歸,父兄屢勸黃媛介改嫁,黃媛介堅決不允。就在此時,名士張溥慕其才名登門求親,希望將黃媛介納為妾室。

張溥,江蘇太倉人。崇禎二年,組建復社,砥礪文章兼針砭時弊,社員多達三千,聲勢遍及海內。崇禎三年中舉,隔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

彼時黃家已經敗落,不復往昔望族風光。黃家女兒為名門做妾,雖有些委屈,但畢竟可保衣食無憂。況且張溥人品學問均屬上乘,名聲又極其響亮。於是父兄便勸黃媛介應允下來。

黃媛介透過屏幛觀察張溥其人,心中有了主意。她對父兄說:“我因張溥是名士才想見他一面。據我觀察,他雖有才華卻無命數,實在可惜。”(吾以張公名士,欲一見之。今觀其人,有才無命,可惜也。)以此為由,黃媛介拒絕了張溥的提親。

黃媛介並沒有說錯,不久後張溥便去世了,享年39歲。黃媛介一心等候,終於等回了在外漂泊多日的楊世功。儘管楊世功既無家財又無功名,黃媛介依舊不離不棄,不改初衷。沒有豐厚的聘金,沒有風光的婚禮,黃媛介嫁與楊世功為妻。

二、賣字鬻畫,身處亂世可養家

公元1644年,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註定被銘記的年份。這一年,戰火燒遍大江南北,綿延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迎來了自己的末世。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紫禁城的主人先後換了三個,分別是崇禎帝朱由檢、闖王李自成、順治帝福臨,史稱“甲申鼎革”。

明末黃媛介:擁有林下之風的亂世才女

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亂世之中,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黃媛介亦不例外。國破家亡的她,只能跟隨丈夫輾轉飄零。二人流落到杭州後,楊世功的畚箕生意難以持續,全家面臨斷炊的危機。黃媛介想到自己善書會畫,決定在西子湖畔賣字鬻畫,謀求生計。

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清鼎革之際,黃媛介這一決定可謂石破天驚。出身儒門的她,不可能不知道拋頭露面的行為有損女子清譽。畢竟在時人看來,賣字鬻畫形同賣藝,絕非良家女子所為。依照常理,出身書香門第的人往往極其看重聲譽,似黃媛介這般為求餬口不顧聲譽的女子,在當世難得一見。

黃媛介心知迎接自己的必是無數譴責與質疑,但她仍然堅信自己的選擇。她背上筆墨紙硯,走到西湖邊,支起了字畫攤。

在旁人的指指點點和議論紛紛中,黃媛介鋪開宣紙,研墨提筆。她根據買主的要求,時而揮毫潑墨,時而手繪丹青。許多人出於好奇前來圍觀,黃媛介始終保持不卑不亢的風致。也有一些輕浮男子試圖調笑,黃媛介便以言辭彈壓,將其擊退。

雖然收入不多,但黃媛介依傍在山水之間,靠寫字作畫便可換來布衣蔬食,也算是自得其樂。她曾寫下一首七絕,表明自己寄情山水、安貧樂道的心志:

著書不費居山事,沽酒恆消賣畫錢;

貧況不堪門外見,依依槐柳綠遮天。

三、流離半世,不改風骨不移志

黃媛介的名聲在杭州城漸漸傳開了。當時許多才女都通過舉辦文會的方式結識文友。黃媛介詩、文、書、畫四絕,因此常常收到文會請帖。

明末黃媛介:擁有林下之風的亂世才女

才女文會分為兩種,一種是青樓名妓舉辦,一種是大家閨秀舉辦。兩種文會的主辦者身份有別,彼此並不來往。黃媛介是一個清貧婦人,兩種文會都對她下過請帖。無論接到哪種請帖,黃媛介都會欣然前往,她不顧世俗之見,既可與名妓相交,亦可和閨秀結友。

柳如是曾為秦淮八豔之首,後來嫁與名士錢謙益做妾。柳如是與黃媛介同為嘉興人,私交甚好。她見黃媛介生活清貧,便勸其到名士文會上唱詩作陪,既不用受風吹日曬之苦,又可得到遠高於賣字鬻畫的酬勞。黃媛介心中清楚,這份活計實乃詩妓所為,難免會受人輕薄,有辱門楣。於是她婉言拒絕。

彼時黃媛介的生活十分清苦,丈夫楊世功收入微薄,她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承擔起賺錢養家的任務。她不但要賺取夫妻二人的餬口費用,還要撫育一雙兒女,接濟遠在嘉興的公婆。柳如是知道她生計艱難,好心幫她介紹一份“高薪”工作,但黃媛介堅守個人底線,寧可受苦受窮,絕不自取其辱。

錢謙益聽聞此事後,感嘆道:“媛介雖窮,清詩麗畫,點染秀山媚水之間,未嘗不是一件樂事!”

黃媛介除了賣字鬻畫,還在大戶人家擔任小姐的閨塾師,教書課業。忠明烈士祁彪佳的遺孀商景蘭倡導女子結社,黃媛介與她相交甚密。商景蘭的女兒和兒媳都曾是黃媛介的門生。

1666年,京城的一名吏部官員久聞黃媛介才名,下重禮將其聘為女師。不料舟至天津時,兒子楊德麟溺水身亡,轉年女兒楊本善又不幸亡故。兒女接連離世,黃媛介身心俱疲,悲慟不已。折返途中,黃媛介一病不起。佟國器夫人錢氏收留了黃媛介,安排她住在佟家的僻園中休養身體。可惜黃媛介遭受的打擊過重,終於不治,於1668年撒手人寰,享年54歲。

四、結語

身為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黃媛介以其出眾的才情為世人所稱道。同時代的散文家張岱曾稱讚她“未聞書畫與詩文,一個名媛工四絕。”但是最令人難忘的,是她與東晉才女謝道韞一樣擁有“林下之風”。所謂林下之風,即無論身在何時,身處何地,女子都保持一種嫻雅大方的氣韻和傲然於世的風骨。

明末黃媛介:擁有林下之風的亂世才女

生逢亂世,半生流離的黃媛介,衝破世俗之見,以一己之身扛起養家重擔,憑藉個人才學在紛飛戰火中為家人支起一片天地。為此,她不得不四處顛沛,遊走於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雖然她個人問心無愧,但難免遭遇旁人的誤解和冷眼。兄長惱她有悖倫常,幾乎與她斷絕來往;名士欽慕她的才情,卻常常將她喻為詩妓。由於黃媛介交往繁雜,有人甚至質疑她“微嫌近風塵之色”。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作為一個出身書香之家的女子,名節遭人詬病,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黃媛介一面為生計奔走,一面在作品中抒發情懷。她的詩賦清麗脫俗,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可謂文如其人。時人不能理解她,至少不能完全理解她,只因她的思想境界已然超出自身所處的時代。以今人之見,女子養家並不可恥,拋頭露面亦可潔身自好,但黃媛介窮其一生都沒有等到世俗偏見的消失。

揹負著物質壓力和精神困擾,黃媛介在人間跋涉得十分辛苦。這世間,欠她一句“頂天立地”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