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大石板社区昂首奔小康

红塔区大石板社区昂首奔小康

村民在交售甜脆豌豆

本报记者 李文雯 文/图

红塔区北城街道大石板社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社区,土地是这里最丰富的资源,397户1432人拥有耕地8757亩、林地22779亩。以小产业扶贫提高土地收益,长短结合培育产业;创新合作模式盘活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服务群众能力;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补齐发展短板。从脱贫到致富,大石板走出山区纯农业社区迈步小康社会新路。

土地里“刨”出好生活

每年的3月初至4月底是大石板社区的甜脆豌豆采收季,椒园村文化广场成了天然的交易市场,每天上午9点至11点,前来交易甜脆豌豆的村民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来了10多个收购商,13辆大卡车拉菜,日交易量可达40至50吨。”大石板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忠明告诉记者。

菜农李成华家80多公斤甜脆豌豆卖了400多元,受疫情影响,跟往年8至9元/公斤的价格相比有所回落。“我家4口人共有27亩地,去年七八亩甜脆豌豆卖了五六万元,算上烤烟和青花,总收入不会少于10万元。”李成华说。

在大石板社区,像李成华家这样收入的家庭并不少见。距离北城街道11公里的大石板社区下辖秧草塘、大石板、椒园三个居民小组。人均耕地6亩,这是大石板社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如何把丰富的土地资源变成经济效益,让村民从土地里“刨”出好生活,这是大石板社区党总支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农户常年种植甜脆豌豆、青花等蔬菜和烤烟,土地是足够的,农产品是现成的,要想助农增收,当务之急是解决销路问题。社区党总支多方奔走,引进晋宁、江川、通海等地的蔬菜收购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交易蔬菜。“原来没有蔬菜交易市场的时候,我们的蔬菜一般是拉到北城街卖,耗时耗工不说,压价的情况很普遍,现在甜脆豌豆在椒园村卖,青花和荚豆到大石板村交易市场卖,不但方便,价格还有保障。”李成华说。

除了引导就近、就便交易,大石板社区党总支还通过小产业扶贫助推蔬菜、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培训提升群众的种养水平。“原来我们的烤烟产量低,1亩也就有1000至2000元的收入,现在技术提升了,1亩可到40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兰珍说,政府提供青花苗、仔猪等,并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得益于种养技术支持,李兰珍流转4亩土地种樱桃,“去年种青花、烤烟和甜脆豌豆有收入五六万元,今年樱桃也会有一定的收益。”李兰珍说。

“小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了大作用,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这种灵活机动的扶贫模式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快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红塔区扶贫办主任刘建祥表示。

有产业、有技术、有销路,大石板社区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17年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大石板社区迈出了盘活土地、依靠土地奔小康的坚实步伐。

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

村集体经济事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2016年,在外漂泊多年的李海峰回乡创业,租赁大石板社区居委会原办公地点成立湖景农庄,增加大石板社区集体经济收益。

作为大石板社区的首家农家乐,湖景农庄主打的是绿色、原生态牌。土鸡、山茅野菜、野生蜂蜜,这些都是农庄的招牌产品,除此之外,农庄里的30余亩水果还可为消费者提供采摘体验,黄泡、桑葚、樱桃、梨、冬桃,20多个品种的水果采摘季可从3月一直延续到11月。“我们接待的主要是昆明、玉溪两地的游客,每年的接待量在三四万人次,收入60万元至70万元。”李海峰说。

2019年,农家乐开的正红火的李海峰与大石板社区达成第二次合作。用云南中烟公司扶贫捐助资金购买樱桃、车厘子、桃子、桑葚等20多个品种的种苗,大石板社区负责提供50亩土地,建成的果园由李海峰来管理,产生的收益由他和社区按比例分配。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如果说李海峰开办农家乐攫取的第一桶金得益于社区出租房屋搭建平台,那么,这一次合作的意义在于,社区将依托湖景农庄这一已经聚集了一定人气的新业态壮大集体经济。目前,果园里的樱桃、车厘子已经初挂果,预计4至5月就将产生收益。“以前村集体没钱,建桥、修路这些事都没法干,以后集体经济收益增加,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李忠明说。

除了与社区合作建果园,作为大石板社区的致富带头人,32岁的李海峰还致力于苗木种植研究,他为樱桃树打梢、拉枝,目的是让樱桃多挂果,强光照,提升产量和口感。“大石板社区海拔高,气温低,水果成熟期晚,我们自己培育的种苗更适合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李海峰说。在他的带动下,大石板社区目前已种植樱桃500亩,这些樱桃大多通过湖景农庄聚集的人气,由外来游客通过采摘体验直接购买,售价比市场价略高。同时,大石板社区的土鸡、土鸡蛋、香椿、野生蜂蜜等土特产品也通过外来游客,直接对接市场。

“依托湖景农庄这一新业态,不但产生了致富带头人,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与集体经济的深度合作,盘活了集体资产,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北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马旭说。

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大石板社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辖区内严重缺水,常年靠雨水维持生产生活。在居民李粉仙家,雨水通过屋檐下的积水管网收集到院子里的水窖中,供应一家人的生活。为了解决用水难题,当地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水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大石板社区有小水窖6724口,其中人饮水窖1010口、生产水窖5714口,户均小水窖拥有量近17口。

缺水已是大石板社区脱贫攻坚乃至奔向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缺水对群众来说是一个痛点,对产业发展而言是一个堵点。为了彻底疏堵解痛,2019年下半年,大石板社区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总投资810.11万元,从西河二水库经二级泵站提水,覆盖大石板社区的所有居民。“如果有水就太好了,我们家土地多,以后就可以搞大棚种植,收入还会翻番。”李兰珍憧憬地说。

“目前该工程正在加紧推进,力求早日完工。”北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金说。据介绍,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大石板社区将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切实解决基础设施短板问题;重点培育花卉产业和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确保群众增产增收;围绕民族、民俗文化做好乡村旅游培育工程;加强村民素质培育,做好群众的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来源:玉溪日报

原标题:大石板社区昂首奔小康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胡楠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