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近年来比较流行经济模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图书”、“共享汽车”等都是共享家族中的一员,它们不知不觉渗透进人们的生活。甚至因疫情被炒得火热的灵活用工也是共享经济中的分支部分。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究其核心,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推出的第五份共享经济年度报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此报告对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因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对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共享医疗、教育、外卖餐饮等领域,得益于消费活动向线上的迁移,平台用户数量和交易量猛增,出现了逆势上行的小高峰。

共享经济数据分析:蕴含诸多新机遇


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直接融资额约714亿元,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2016-2019年主要共享服务业态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大幅高于传统服务业态,其中餐饮领域达到7.3倍,住宿领域达到5.8倍。


在全面反映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报告还分析了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报告认为,2019年是我国共享经济深度调整的一年。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显著放缓,直接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直接融资额约714亿元,比上年下降52.1%。


共享经济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平台员工数为623万,比上年增长4.2%;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19年,出租车、餐饮、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20.5、7.8和3.8个百分点;网约车、外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7.4%、51.58%、9.7%、2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15.1、21.58、4.7和7个百分点。


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2020-2022年复合增速10%~15%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之前的预测,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还将占到GDP的10%;2025年预计达到20%。《报告2020》认为,共享经济在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预计未来三年间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10%~15%的区间。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和格局调整的步伐也将加速,能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将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竞争的关键。


疫情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一旦疫情结束,共享经济将再现往日活力。


报告认为,2020年受冲击最大的是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家政服务等线上线下融合程度高且必须通过线下活动完成整个交易闭环的领域,平台企业的订单量和营业收入大幅减少;共享医疗、教育、外卖餐饮等领域,得益于消费活动向线上的迁移,平台用户数量和交易量猛增,出现了与大势逆行的小高峰。


报告提出,共享经济当前最为迫切、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突发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缓解平台企业空前的经营压力。除此之外,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共享经济带来灵活就业机会


共享经济在促进灵活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人数约8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7800万人,平台从业员工数量约623万人,同比增长4.2%,大部分的服务提供者为自由职业者。共享经济提供灵活就业、弹性工作的方式,带来灵活就业的机会,也让灵活就业成为其代表性就业形式,也推动了我国就业形态的发展。


1、共享用工模式,打开企业灵活用工新思路;


在疫情期间,“共享用工”模式成为了国内企业应对疫情进行积极自救的一次创新之举,在越来越多的行业盛行开来。其实在一些国家已经比较流行,“共享用工”叫做“灵活用工”,是企业之间自行调配人力资源,以解决遇到的某些问题。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合理调动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短时间过剩,还能实现合作企业、员工三方的共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据由己灵活用工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灵活用工在中国快速发展,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达到44.6%,近七成企业有灵活用工采用计划,其中“软件开发”、“设计”、“文案”成为企业灵活用工最多的岗位。


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2、趋利去弊,使“灵活用工”模式成常态体;


疫情下催生的“共享用工”模式目前还处于1.0版本,如何发挥“共享用工”按需分配机动灵活的特性,在疫情结束后成为企业常态化用工模式?

要使“共享用工”模式常态化,有两大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准入门槛;疫情下催生的“共享用工”模式属于线下灵活用工初级阶段,更适应于蓝领人员比如服务员、快递员等;


解决办法是可以选用灵活用工平台模式。灵活用工平台正好弥补了“共享用工”模式的不足,灵活用工模式适合高端人士,比如开发、设计、文案策划、视频剪辑、财务管理、企业法务等等。


灵活用工模式在发达国家是非常成熟的模式,在中国也已经发展数年,2019年灵活用工在中国快速发展,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达到44.6%,近七成企业有灵活用工采用计划。


灵活用工模式是企业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灵活地按需雇佣人才,双方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务关系。此时,人力资源像是水和电一样,按照需求随时使用,随时停止。这种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企业节省了成本,人才价值也可以充分发挥。


第二,权利、义务与责任;现阶段的“共享用工”主要依靠一些,零星的、不成规模体系的对接方式来运作,供需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十分不清晰。


解决办法是采用线上灵活用工模式。灵活用工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合理调动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短时间过剩,还能实现合作企业、员工三方的共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疫情期间,有企业为员工待岗而困扰,却也有企业为人手不足而启动临时用工方案。


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未来,共享经济相关制度创新加速


《报告》认为,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又要促进经济发展,这客观上对制度创新和企业参与起到了显著的倒逼作用。比如,上海市和武汉市出台政策,将为常见病和慢性病参保患者复诊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将进一步促进共享医疗领域的发展。


虽然说,疫情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推进,与共享经济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共享经济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的发展潜力将加速释放;营商环境、灵活就业和消费等与共享经济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导致新的共享服务和共享模式不断涌现,如律师、会计等专业化服务共享,空调、无人机等设备共享;平台企业商业模式不断成熟,用户体验持续提升,共享型消费日益成为主流消费方式。


共享经济逆势上行,2020年“危”中藏“机”

总结:共享经济发展“危”中藏“机”


经过疫情的洗刷,可以说,共享经济发展“危”中藏“机”。抗疫期间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人们的在线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抗疫与发展并重”的客观需要倒逼新业态领域制度创新加速,特别是作为共享制造重要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新契机。

欢迎关注小U,

持续为你奉上更多行内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