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把握说话的时机

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在不必要的场合中,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话题在一次机会中全部谈完,等到需要他再开口的时候,他已无话可说了。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该说话的时候,叫做急躁: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便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睛瞎说。这就说明我们在说话时,务必要把握好时机。

要学会把握说话的时机


通常,一个具有高明说话技巧的人,应该能够很快的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的适时适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他能把听众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内,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才能。如果不顾及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或者是不该说话时却急于强说,都有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学会把握说话的时机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由于他要求太高。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求职。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讲学历晒出来。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聘为程序录入员,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是她人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这时她对老板说:“我有本科证”于是,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对老板说:“我有硕士证。”老板随后又提升了她。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她还是比别人优秀,就约她详谈,此时她又对老板说:“我有博士证。”由于老板对她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她。

可见,我们说话要懂得把握说话时机。要想把握好说话时机,必须有耐性,不应急躁。否则你所有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但你也不该一味的等待,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应该为关键时刻的到来做一切准备。要把握好时机,你得有很强的观察力,观察别人的表情,洞察他人的意思和想法,也得观察整体的谈话气氛。

因此,要想取得好的说话效果,除了会说之外,还要与说话的环境相吻合、相协调。例如你想辞掉一个员工,一定要选择好对话的时机。这不仅是为对方着想,也是为自己考虑。试想,如果你在国庆前一天请某位员工夹起皮包走人,此时办公室其他人都准备回家过黄金周,而这位员工却在与其他员工谈得唾沫横飞时被你一脸严肃地叫到办公室,然后你给他浇一盆冷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因此,说话时适当地把握时机也是迈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