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藏北高原

梦回藏北高原

不知不觉从阿里回来第九个年头了,这当然也是我脱下军装的时间。前几天和一位退休了的老首长一起聊天,谈论的话题大部分都是部队当然也离不开高原,述说着那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几天,刚好又有几个刚转业回来的战友聚会,大家谈论最多的也是那段难忘的岁月,一个个熟悉的镜头,一幕幕难忘的瞬间,把我的思绪慢慢地,慢慢地又曳上了那个魂牵梦绕的高原——

第一次知道阿里,是随着毕淑敏老师的书了解的高原。她——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从北京来到了一个离首都最远离天最近的地方,高寒缺氧,雪山荒漠,苦难责任,把一个个懵懂怀梦的女孩们锤炼成了一个个真正的边防战士。

梦回藏北高原

记得那年部队刚上勤西藏阿里,我就好奇急切地随着当年毕老师的足迹,寻觅在狮泉河畔,凝视着,解读着,就是这条有生命有故事的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清澈见底的河水,依旧潺潺地流着,永不停息;河,还是那条河;水,早已流逝经年。

远望着那一排排低矮破旧的营房,仿佛又看到了一群着绿军装的女孩们在挑水,在嬉闹,在洗漱,在欢唱——,山坡上当年战士们用石头镶嵌成硕大的五角星,还有“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石头上鲜艳的红色早已褪去,感觉那个激情彭拜的年代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要不是矗立在绿树荫茵中那栋现代化办公大楼,我以为我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

梦回藏北高原

高原还是那个被人类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原,空气也还是那么稀薄洁净,最难熬的还是漫长的冬季,刺骨的寒风藐视着裸露在外面的一切,歇斯底里地呼喊着,撕扯着,侵蚀着,突兀的沙丘被削成了塬,但它没有塬的俊秀和迤逦,坚硬的花岗石也被经年累月地打磨成了沙粒,但它没有沙子的细腻和圆润,燕尾山也被修剪成了真正的羊尾山,使它失去了山的陡峭和威严,放眼望去,满目的单调和孤寂。这就是毕老师当年生活了十一年的阿里高原。

梦回藏北高原

当我和我的战友们养护保通在那条通往天际的天路上时,仿佛又看见您和您的战友们,迈着坚毅的步伐,巡逻在逶迤绵延的边防线。让世人仰慕的神山圣湖为你们做伴,转山转湖的信徒们也在为你们默默祈福,悠闲自在的高原精灵——藏羚羊,忽然驻足痴望给你们行起了注目礼,因为你们的花季就是盛开在那皑皑雪山上冰清玉洁的雪莲。

梦回藏北高原

“上的去,站的住,干得好”是我们部队那时候间断性的目标,由于高原缺氧,肺水肿,脑水肿击倒了好多名战士,甚至还牺牲了一名战友。有些年轻干部和战士们的思想上开始有了恐惧和懈怠,那时候老首长是部队的最高首长,他带领机关干部和战士们住羊圈,喝雪水,吃干粮,每天参加繁重的劳动(边养护保通道路边盖营房)。前几天聚会的那几个转业干部那时还都是年轻的基层骨干,老首长那时更是以身作则,酱紫色的脸庞,乌青皲裂的嘴唇,时不时渗着血水,基层官兵们的形象那就可想而知了。那年夏天,一个共和国将军视察部队,走了一路,哭了一路,他被这群可爱的官兵们深深地感动了。他高度赞扬了这支部队上勤雪域高原的奉献,发扬了当年“先遣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

梦回藏北高原

1950年8月初,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命令刚进驻新疆王震将军的部队,抽调一支军事政治过硬的部队,进军西藏,解放藏北阿里。党代表李狄三和136名官兵,组成了先遣连,经过6个多月在平原地区你无法想象的长途跋涉,这是当时进军西藏的第一支部队,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经历的是一次闻所未闻的远征,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干部战士都没有倒下,确倒在了这条路上。在当时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年代,高原疾病慢慢吞噬了以党代表李狄三为首的63名干部战士的生命,最后他们把五星红旗像钢钉一样永远插在这片土地上。毛主席后来知道了这支英雄部队的事迹后,连喊三声“盖世英雄”,部队给136名干部战士各记大功一次,连队被誉为“英雄先遣连”,这是在我军的军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梦回藏北高原

我们这支工程兵部队当年也是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七十年代初,毛主席一句“要搞活天山”,这支英勇的部队就在天山深处浴血奋战了整整十年,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以平均每三公里献出一名年轻战士的生命为代价,为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而这168名官兵的鲜血却化作了那一棵棵青松翠柏,他们长眠天山,守望天山。

梦回藏北高原

如今这支英勇顽强的部队又转战高原,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八百多名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栋栋新营房拔地而起,成了高原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千多公里的养护线路实现了全年通车十个月的目标(以前通车不到半年),部队还积极参加驻地的抢险救灾,捐资助学,帮助孤寡老人。以前居高不下的物价也有所下降,市场里的生活物资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各种肤色的游客和信徒们也经常从你身旁匆匆而过。官兵们被牧民们誉为“天路守护神”。

梦回藏北高原

记得我有次出差内地,有人问我在哪儿工作,我说在阿里,他说:“你是搞互联网的?”我笑了笑说:“是孔繁森待过的地方”,“奥,……”对方一脸惊鄂,“不好意思,你说的阿里,我以为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一说孔繁森就知道了,是西藏……”,是啊——是西藏——

梦回藏北高原

孔繁森书记是我们当代干部们的楷模。他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两次带队进藏。在进藏工作期满后,他毅然决然选择留在了西藏,担任了藏北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地区的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路子。他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用双脚和胸膛爬过了阿里的每一座雪山,抚慰过每一寸土地。他用工资支助了三个藏族孤儿,用多次献血的补助帮助了多个孤寡老人。他牺牲时口袋只有八元四角钱和一张关于阿里地区发展计划的十二条意见。他把他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了高原,他把他全部的爱奉献给了阿里,他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全部内涵。

梦回藏北高原

如今,这些先烈和英雄们,默默地驻守在狮泉河北岸的烈士陵园,继续守望着这片贫瘠而又富有的热土。横跨在狮泉河两岸的大型水电站早已结束了牧民们点着酥油灯诵经念佛的场景,街道两旁错落有致的绿化带,鲜花簇簇,打着点滴(营养液)的各种大树,给单调的大街小巷描绘的色彩斑斓,村村通,柏油路早已不再是阿里唯一的出路,那一架架银色的雄鹰带着满怀向往和梦想的牧民,飞到了全国各地。

梦回藏北高原

这几年,微信圈战友群里,每年都有战友因为高原疾病侵蚀了多年,年富力强的顶梁柱们就撒手人寰,给他们家庭带来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还有好多回来多年,身体还没有恢复调整过来的,前几天我身边一战友办完事打车回家,他们小区叫棕榈园,结果被出租车拉到了肿瘤医院,这个战友说他经常犯迷糊不记路,说话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平时一个人很少出门,这是典型的高原后遗症,也许会伴随着我们这些高原人走完这一生。

梦回藏北高原

这几年去西藏旅游很热,微信群里战友们也计划趁着梦想还在,准备再回那生活了十几年的高原走一走看一看。我由于高原给我身体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已不允许再回高原,只有让这些战友们到时候带着我的眼睛,再看看那熟悉的营区,还有我和战友们亲自载下的那一株株红柳和那一片片草坪,当然还有那条用汗水和梦想编织成哈达一样飘荡在云端的“天路”。

梦回藏北高原

那天晚上,我真的梦到了阿里,回到了高原,漫步在营区,看着那熟悉的甬道、草坪、摇曳的红柳,还有那一个个稚嫩的面庞;信步在狮泉河畔,河水比以前多了,河道感觉也宽了,岸边的红柳比以往更茂盛了,水鸟也更欢唱了——

梦回藏北高原

有人说,西藏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需要去一次的地方,那么你不到阿里,就等于没有真正去过西藏,因为阿里是洗涤你心灵唯一的地方;有人说,去了西藏必需要参观一下布达拉宫的雄伟和智慧,但你不去转一转阿里的神山圣湖,你就不知道这个世上真的还有可以升华精神境界的地方。

有一种记忆,叫阿里;有一种极致,叫高原。这就是一个你去了一次,让你一生都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