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引发思考:“底层男人,结婚是最好的出路”

池鱼/文

01

前两天的时候因为看了《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深有感触,所以也推荐了身边的不少朋友看。

这部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像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在生活中面对的考验和困难,固执和坚守,幸福和迷茫,还有选择和被选择。

有些人的命运,因为种种原因,受到的限制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他们不去工地上干活,或者去找点轻松的事做,那样钱不是更多吗?

这个问题,纪录片里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很多在大众看来更轻松的活儿,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干不了。

每个人,都不能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别人。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引发思考:“底层男人,结婚是最好的出路”

因为人生经历不同,受过的教育也不同,自然而然差距会越拉越大,有阳春白雪,自然也就会有下里巴人。

我们能够做的,是要用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看完这部纪录片以后,更多的考虑是这些东西。

而昨天,我的一个好朋友看完后,却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她说:“我发现底层的男人,结婚是最好的出路。

我开始还有些懵,她解释道:

“你发现没有,那些棒棒中最后过得好的,比如大石这种,都是娶了老婆有家庭的人,还有老黄,他虽说没有妻子,但还是有女儿,每年回家也能有个团圆,有盼头。而那些单身的棒棒,这一辈子好像都没有任何追求,过一天算一天,有一天是一天,日子越过越懒,越来越没追求,永远落在了底层。”

我想了想,好像的确是这样。

朋友说,她感觉自己的父亲和纪录片中的河南很像。

河南被很多观众称为“赌神”,倒不是因为他的赌艺有多精湛,而是他前期实在是太喜欢赌,没钱了要去赌,宁愿不吃饭还是要去赌,渴望靠着赌发家致富。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引发思考:“底层男人,结婚是最好的出路”

02

她做了一个假设:

“要是我的父亲不成家的话,那么他的命运绝对能够从这部纪录片里找到原型,一辈子都在幻想,一辈子还是没有混出来任何名堂。”

因为她家里的一切,都是她的母亲操持办起来的。

当初家里买房,是她的母亲张罗着去借钱,她的父亲主张的是:钱要自己先用了来,要是不用的话,钱就是白挣的。

如果那时不是母亲坚持,结果可想而知,她父母的挣钱速度,远远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到了现在肯定就买不起了。

要是按照她父亲的要求来生活的话,那么到现在肯定也没有什么存款。

她说,父亲还喜欢喝酒,喜欢打牌。

年轻的时候,她的母亲因为打牌这点,和父亲没少吵架,两个人因此打过不少架,最后在亲戚的说和下,父亲能够好一阵子,过不了两个月还是继续悄悄去了牌桌。

母亲小时候喜欢叫她盯着父亲,父亲总是用糖哄她,让她不要把打牌的事告诉母亲。

她说那时还小,不懂,看在糖的面子上,她就真的没说。

现在想来,母亲真是一片良苦用心。可惜的是,父亲从来不曾意识到:他的人生是因为娶了母亲,才开始全新的改变。

当她越是长大,开始用家庭的责任感去衡量父亲的时候,才感觉父亲真的缺失很多东西,而母亲这辈子,也是真的辛苦。

纪录片中,每个男人住的地方,几乎都是一团糟,很乱。朋友说,这不奇怪,家里如果没有母亲收拾的话,父亲真的也是这种人。

她现在27岁,在家里没有看到父亲洗过哪怕一件衣服,拿过一下拖把,宁愿挨骂也不做家务。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引发思考:“底层男人,结婚是最好的出路”

03

她现在大学毕业工作了,去年过年的时候,给了母亲两千块钱,说了一句“妈,你这些年辛苦了!”

她说一直感觉母亲是个脾气比较暴躁的人,但是这话一出,母亲当时就红了眼眶。

谁的心里,没有柔软之处呢?

她想起以前母亲总是唠叨“自己这辈子就是操心的命,没人关心心疼自己”,她有时还觉心烦,认为母亲就如同父亲说的一样:话太多。

也是无奈吧。

如果母亲不说,不去逼着父亲改变,督促他努力工作赚钱,要是由着父亲本心的话,家里现在不知是什么样子,恐怕他们一家人得去睡大街。

与此同时,她当时也给了父亲一千块钱,她了解父亲的性子,不敢多给。

果不其然,父亲那天晚上和家里的几个叔叔打了一晚上牌,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时候,兜里只剩不到两百块。

因为过年,再加上她和哥哥都回家了,母亲没有骂人,只是对她哥说:“你以前说,我不应该把钱管得死死的,只给他吃饭的钱,这样是不给男人面子。你看这样,我敢多给吗?你信不信我把家里存折给你爸,他第二天就能输完。”

她的哥哥没有说话。她的父亲做错了事,也还是有所忌惮,破天荒地在吃饭之前主动去摆碗。

能够如此,她的母亲现在就已然满意。

大概是人年纪大了,母亲脾气缓和不少,也大概是她和哥哥都大学毕业了,家里负担减轻,所以母亲也给了父亲一些更大的犯错空间。

要是以前,她说估计两人又得大闹一场。

我听朋友讲完这些,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引发思考:“底层男人,结婚是最好的出路”

04

朋友和我差不多的家境,爷爷那辈都是汗珠子落地摔八瓣,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到了父母这辈,开始出门打工,因为没什么文化,做的也都是体力活。

所以,我才感觉剧中的“棒棒”其实离我的生活并不远。

我听母亲讲述他们以前刚出去打工时候的事,同样是各种心酸在其中,也是社会的底层。

然后,到了我们这一代,都是家里父母努力供我们上学,毕业以后,在更大的城市安家,过上了父母口中的“可以坐办公室”的日子,继续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而朋友描述完自己的父亲后,我感觉其实我的父亲身上,也有她说的很多缺点,母亲同样比较辛苦,主内也主外。

而我的身边,其实像父母他们这个年代的人,多的是这样的情况。

他们的婚姻,不比得现在,婚前还有考验期,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见过两面后就定下来了,所有的脾气也都是婚后才暴露出来。

然而,就算过得不好,多数也是一辈子。当然,也有过得好的,这样的情况属于比较幸运。

婚姻,给一个人带来的东西有好也有坏。这种好坏,有时取决于这个人本身在婚前的得分,有的人因为结婚被拉上一个台阶,而有的人,因为结婚导致原先的生活水平下降。

​所以,婚姻里才会因为这种落差,产生埋怨和矛盾。你认为,对于底层的男人来说,结婚是最好的出路吗?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