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还记得曾经出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而受到大家的关注江疏影,在一档《说出我的世界》的节目中,不仅一层层撕掉了外界加给她的标签,还把过去自卑自闭的自己,大胆展示给了大家。

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江疏影说,过去自己生活中是一个比较自卑,比较敏感,容易见到很多事物黑暗面的人。

“我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于是只好强硬地去要求别人顺从自己。那时候我觉得全世界都与我为敌,我的生活因此也变得孤独、无助和冷漠。害怕犯错,恐惧交流,但越是害怕和恐惧,就越是不能做好,我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她坦言这些都缘于自己内心的不自信。提起大学阶段她参演过一部电视剧,她说:“拍戏的时候,我不知道灯光老师的某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执行导演的那个眼神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演得不好?

这些感受都会被我无限放大,然后陷入自卑,也就越演越不自信。”

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在这样的担忧下,她对自己更加的苛刻,如果别人说她胖了,她就不吃饭。大夏天裹上保鲜膜,拉着老爸去操场跑步。节食最严重时,她甚至闻到肉味都恶心。

这样的自虐并没有让她的生活有任何的改变,反而产生了她对自己越来越不肯定的恶性循环,演戏也越来越不自信。她把自己逼到了与全世界对立的另一面,不想与人沟通,甚至都不想面对自己。

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都是源于她的自卑,源于她对自己追求完美导致的——社交恐惧症。

我想起,前几天看的浙江卫视一个陌生社交心理学旅行观察真人秀《各位游客请注意》,炸出了很多“社交恐惧症”人群。

这个节目设计是让明星和素人结伴旅游,安排团友们见面前,会在群里先进行聊天熟悉,然后线下见面。

但在大巴上陈学冬仍然惴惴不安地说:“群里面聊得非常的热络,然后一见面一定会非常的尴尬。”

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果然,大家见了面都东一句西一句想缓和气氛,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感觉之前彼此在网上的畅言只是戴了面具的伪装。

其实这种“线上活跃、线下落寞”的交际状态,被称为“孤独社交”。意思是指人们把过多的社交聚焦在网络上,在网上表现得幽默健谈,而到了线下面对面的社交场合,每个人的社交障碍就会原形毕露。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社交恐惧的体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或许你有过这样的体验:

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更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怕别人看出自己紧张,不敢看正视对方

线上可以话很多,但线下就瞬间尴尬冷场

聚会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别人抛出来的茬也会不接

……

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其实,每一个恐惧社交的人,都是最好的“伪装者”。虽然外表风平浪静,但只有你才知道,人群中的自己内心多么忐忑不自信。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心理学上指的是,一种对社交或者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在生活中会反映出3种状态:

社交焦虑——在社交开始前就开始焦虑担忧,越想克服越焦虑。

社交苦恼——在社交时感到烦恼,不舒服,与人交往不适感远大于舒适感。

社交回避——迫于压力作出的本能反应,以为躲起来就好,但往往越回避越强化恐惧。

当然,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病理性的严重程度。很多时候大家只是拿“社交恐惧症”这个借口给自己的“逃避”挡风而已。如果你想试着改变,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第一,学会分享,接受自己。

有人说分享就是一个不断暴露自己的过程。

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世界著名心理学教授Jordan Peterson曾有这样一番言论:

“在一个社交群体中,看着对方的眼睛交谈,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将关注点集中在自己身上,思考、纠结着:对方怎么看自己,怎么讨论自己,自己的行为是否很蠢,然后逐渐感觉到很尴尬,并且很讨厌所处的环境。

对社交恐惧的人,一般很少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事情,从朋友圈就能看出来,这些人发朋友圈的频率很低,即使发,也很少“暴露”自己的生活。他们也许渴望得到旁人的关注和认可,但又害怕受到关注,担心被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降低对自己的评估。

试试告诉自己:我没那么完美,我尽力了。你不喜欢我又怎样,不喜欢我的人多了……

第二,记录感受,改变内心独白

如果害怕与别人交流,也不敢说出想法,可以尝试把所想的内容写下来。比如,当办公室里正在讨论工作问题,你可以把意见记录下来;当朋友商量去哪里聚餐,你可以写下纸条悄悄递给他。培养了这样的习惯,慢慢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增加自信也会变得更勇敢。通过记录,建立与自己内心的交流,并改变过去的自己,有很大可能突破社交恐惧。

33岁的江疏影自曝恐惧社交:走出黑暗,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第三,丰富生活,增强自信。

改变社交恐惧最核心的手段还是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中去。通过一些小事积累自信,通过兴趣增加快乐,比如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学习一门新的知识。学会忘记自己的“问题”,不在把“改变自己”当成生活中的首要事情。自然而然你会忘记自己有社交恐惧而走出阴影。

其实,有社交恐惧的人,绝大部分像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我既不想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太累了。”

恐惧社交并不可耻,只有积极面对它,慢慢修炼成更好的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