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海上画坛著名领军人物陈家泠先生近日又有大动作,他将自己的工作室迁徙到了闵行区梅陇镇曹行村,并携手非遗传承人、海上知名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家周国伟设立的中国书画装裱传承创新工作室“添锦堂”、以及豪文轩、青艺中心等沪上知名文化品牌,共同打造观缘文化创意园。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大师大摆巨缸阵,欲打造当代官窑

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笔者来到了闵行区梅陇镇曹行村观缘文化创意园,只见厂区林立,灯火辉煌,但不见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的背影。首先进入的是“泠空间”,只见高耸的厂房,摆了四口大缸,大缸上分别画了一些写意的荷花等图案,鲜艳的高温颜色釉在白炽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鲜亮,本人试着用手去丈量,直径竟达到150公分,哇,挑战吉尼斯纪录啊!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这四口大缸是陈家泠、陈亮父子联袂创作的,父子分工,老爷子主要负责画,儿子主要负责陶瓷烧制。陈家泠介绍说,他们一共烧制了40多口大缸,成品率只有三分之一都不到,其中直径150公分的成品只有9口,画得最好的一口荷花缸也烧坏开裂了,至今让他很心痛,而那第二好的大缸则在2013年参加国家博物馆展出后引起轰动,被国家博物馆馆藏了。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据了解,像这么一口高温颜色釉瓷画大缸,即使在千年瓷都景德镇都罕见,因为大缸成品率低,高温颜色釉炉温要在1350度以上,在景德镇,能烧制这种大缸的也屈指可数,据说只有两家窑口能烧制。懂行的人都知道,巨大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也只有过去皇家官窑才会不惜工本。

仔细打量,从大缸内可以清晰看到有三层接口,说明一次拉坯不能成形,是分别用了三截瓷土粘合的。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大缸口沿很平整,由多种高温颜色釉交替使用,色彩鲜艳自然,在经受了窑变之后,发色的饱和度上佳,有层次,有过度,整个釉面光滑如绸缎,堪称煌煌巨制。

“泠空间”进入“观缘”只有半年时间,老爷子还是放手,让儿子陈亮操作“泠空间”,但还会对陈亮的布展提出一些改进之处,比如建议:正厅里放四口大缸太少,隔壁四口大缸也要搬来,摆成一个巨缸阵。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陈家泠说,放上八口大缸,甚至加上那口开裂的荷花大缸,布成九缸阵,不仅寓意和和美美,和谐安康,而且寓意步步生莲,国家和人民都繁荣富强。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上阵父子兵, “石榴阵”遍地开花

陈家泠在画坛名气太响,本来像陈亮这种学院派青年才俊,也是光彩照人的……

陈亮早先是上海大学青年教师,如今在上海美术学院从教,他专攻明式家具和陶瓷装饰。笔者十几年前曾经采访过陈亮,看过他不少别出心裁的陈氏明式家具作品,很有想法。比如把靠背做得矮矮的,把座位做得宽宽的。如今陈亮除了坚持明式家具创新改良,也和父亲一起陶艺创作,但时不时还会单干,努力要摆脱上海画王的儿子这顶光环。

“石榴阵”就是陈亮单干的得意之作。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位置要摆正,这点陈亮很明白,“巨缸阵”当然摆在了正厅,“石榴阵”只能忝为侧房了,但也照样弹眼落睛。

用几根老料紫光檀原木做柱子,顶天立地状,荡下几十根绳索悬挂着数十只瓷石榴,地上还散落着十来个石榴。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寓意你懂的,石榴多子多福,吉祥喜庆。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陈亮是学院派,他对传统的陶瓷艺术并不是全盘照收,而是不断创新,不断加入各种艺术手段和时尚元素的。比如,他不仅用各种传统陶瓷绘画技巧、色釉、工艺、造型,来烧制各种瓷石榴,显示自个的艺术多样性,而且还尝试用高温颜色釉的裂变、氧化还原等原理,创造了油画的质感,让人耳目一新。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许多参观者饶有兴趣,在“石榴阵”中穿行,挑选自己喜欢的那一只,互相进行点评、交流。

化腐朽为神奇——“添锦堂”裱画修复添彩

周国伟是上海古字画修复名人,陈家泠等许多著名书画家都是他裱画的常客。周国伟早先在上海工艺美术厂工作,专门从事国画装裱、古字画修复等工作,他曾师从著名苏帮裱画师华道勤,从事修复古字画专业五十多年。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这次他也把自己的“添锦堂”裱画空间搬到了“泠空间”贴隔壁,和陈家泠大师携手,一个画,一个裱,俨然形成了一个一条龙、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态链。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在“添锦堂”四面墙面上,都挂着周国伟的修旧如旧,修碎如整的古字画,有唐伯虎的画,有郑板桥的竹子,还有明代四王的作品。在“添锦堂”大厅当中还放了一圈桌子,桌子上面平铺着各种装裱材料,都是陈旧不堪的,其中还有一堆破得都打卷的碎纸,拼成一张古画模样,以示他周某人的化腐朽为神奇的绝技。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黄豪文——最早入驻的艺术经纪人

黄豪文祖籍广东,1998年就北上上海,从事书画装裱和服务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事业。虽然他比“泠空间”和“添锦堂”早来,同时也是观缘文化创意园区的第一入住人,以致创意园区都选用了他的公司名字——观缘。

黄豪文曾经参与策划风华绝代——宋氏三姐妹特展、陈家泠艺术特展、首届进博会艺术装裱、2018青年艺术博览会大展等活动。可见其分量不轻。

转型艺术园区——村民投票通过

曹行村观缘文化艺术园区地处闵行区梅陇镇澄建路600号内,早先是旧厂房,后来厂房空置,曹行村要转型。曹行村的蔡书记说,当时有人要租这里的老厂房做艺术工作室,他认为如果能形成规模效应也不错,但是这是村里的大事,要让村民集体讨论、集体表决。没想到村民齐声叫好,一致通过。

“泠空间”落户闵行——陈家泠陈亮父子在“观缘”摆开“巨缸阵”

当上海观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5年首批入驻梅陇镇曹行村之后,先后又有芥子园、青艺中心、海上名家非遗传承工作室添锦堂、海派名家陈家泠艺术创作工作室等进驻,逐渐形成了观缘文化创意园区。

曹行村的村主任介绍,园区是在原旧厂房旧址上进行业态转型改造的,一期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二期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目前二期工程还在规划中。

不少同道之人认为,闵行区梅陇镇曹行村创办的观缘文化创意园区,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地理优势,距离徐家汇14公里地,距离人民广场也只有22公里,能在距离市中心一箭之遥的地方,拿出48亩地的体量非常难得;其次有了陈家泠父子“泠空间”、“添锦堂”等大咖加盟,从而有了品牌优势;再则,观缘文化艺术园区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从以往的艺术园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借鉴。

观缘文化创意园区,主要的侧重点还是以视觉艺术的创作、展览、配套服务为特色,致力于艺术衍生品研发、展览销售、艺术展览搭建设计布置、艺术配框等,服务于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龙美术馆、苏州美术馆、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上海博物馆、朵云轩、龙美术馆、宝龙美术馆等国内知名的美术机构。今后将注重把艺术资源辐射于周边学校、企业、市民群众,搭建终身教育学习点平台,提升地区文化内涵。

作者:杨志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