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閒逸,拜神靈所賜”(我讀維吉爾的《牧歌》)

公元前1世紀,羅馬政局動盪,群雄爭霸,民不聊生,維吉爾的《牧歌》由此而生,它既是舊時代的輓歌,也是新時代的讚歌。

詩歌篇幅不長,翻譯卻是個難活,閱讀更是考驗能力,要知道歷史,也要有想象力。

藉著導言、註腳、稀薄的自我意識,隔岸眺望吧。

全書由十首短詩組成,迴環相扣。

第一首,顯然具有自傳色彩。戰後,當權者為安置退伍士兵強徵公民土地。兩個牧人,一個失去土地流浪他方,一個保留田產安然享受(維吉爾)。在此詩中詩人借迪蒂盧斯之口向為他斡旋的朋友波利奧表達謝意,同時也暗讚了屋大維。

我注意到的是維吉爾所說

——[6]安樂閒逸,拜神靈所賜。

——[40]無人為我解除奴隸的桎梏,無處可以參拜顯聖的神靈。

——[27]自由,雖姍姍來遲,仍肯眷顧萎靡的懶漢。刀剪之下,但見鬚髮半白,紛紛飄落。然而她肯眷顧於我並惠然蒞臨,即便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直至阿瑪呂麗絲(鄉村美女)當家做主,加拉忒婭(“權力”的象徵)離我而去。

原本,我們就天然地擁有天地間的自由,是權力集中者為一己私利奪去了我們的幸福,若我足夠幸運或者命中長壽,才有可能重獲自由。

第二首是單相思者的憂愁吟唱。歌者是一個窮苦牧人,揣度所愛慕的美少年無視“我”、鄙視“我”的原因,是錢財稀少、相貌醜陋?“我”幻想和他的沒好生活,住山林間,動物與音樂相伴,用鮮花裝點美人。但終歸是無盡的失望,雖然慾望的萌生是自然產物,可“我”不能得到。這讓人想起《詩經》裡許多首描寫愛情的《風》,萬物生長,愛情乃發生。

美少年,切勿以容色自矜,素白的女貞花紛紛凋謝,青碧的越橘果正堪採擷!

少年人是春天枝頭上的花,觀者欲採,我亦渴望。

詩經: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兇猛的母獅追逐狼,狼追趕羊,淘氣的山羊追尋開花的苜蓿,柯呂東追求阿列克西斯。世間眾生都為自身的慾望所引誘。

但這似乎比我們的詩更多了些直白和殘酷。

第三首,是牧人歌者的對唱比賽,挑釁、下戰書、講定戰利品、邀請裁判人,開始對歌,一人一句,山上風光無限,心內知識充盈,多麼雅緻的放牧生活。當然,並非真正的牧人,而是詩人的譬喻及對田園生活的憧憬。

我們坐在柔軟的草地上,田野返青,林木發芽,正是一年好光景。唱吧,達摩埃塔;而你,麥納爾喀斯,要接著唱出下句。你們必須輪番對唱,因為司歌女神喜歡對唱的歌曲。

第四首是預言一個孩子的誕生,一個太平盛世的到來,不過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祈盼,然而詩人謹慎,世人卻是自負,以為我們都是輪迴中新一代的黃金人類。但詩人也有過譽之嫌,也許他也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員。

昔日的餘孽依舊殘存,唆使狂徒浮槎泛海,教人築堅壁以封鎖都邑,掘地為壕塹。

而我,唯願漫長人生的暮年可得以延續,並有充沛的精力讚頌聖君的鴻業。

我想任何一個統治者都經不起這樣的期待。

第五首是兩個牧歌詩人以詩會友,共同悼念牧歌始祖達夫尼斯,對達夫尼斯的感謝和立誓,即是承襲者對前輩和牧歌本身的宣言和情感。

達夫尼斯,是你教人以亞美尼亞的猛虎駕車,在酒神之舞中領舞,並且用柔嫩的綠葉包裹剛硬的戈矛。如同藤蔓之於枝柯,葡萄之於藤蔓,牡牛之於畜群,禾稼之於良田,你已將自身的榮耀全部賜予眾人。

當我們向仙女莊嚴宣誓,或者清理田土,祓除穢惡,都將為你舉行隆重的祭典。一如野豬喜居山嶺,游魚眷愛溪流,又似蜂蝶採食花蜜,蜩蟬啜飲朝露,你的勳績、英名和美譽將永世長存。年復一年,農夫們將為你立誓,就像對巴庫斯和刻瑞斯發願一般;而你,也要求他們謹守諾言。

第六首是對古希臘傳統神話故事的回顧,也許對於維吉爾來說即是對歷史的追溯。

我亟欲謳歌王業與武功,欽圖斯之神乃耳提面命:迪蒂盧斯,牧人要把羊兒養得膘肥體壯,但吟詩卻應該輕聲細語。

相對於第四首的展望,我更喜歡這裡的回首。只有銘記來時的路,我們才可能避免迷失得太過深重。而我認為維吉爾,這偉大的詩人必然如此,才能成為照亮無數人的明燈。

第七首同第三首,是牧人—詩人的賽歌,他們是來自世外桃源“阿卡迪亞”的青年,他們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一唱一和,雖有勝負之分,卻都是對山野生活和奧林匹斯山眾神們的盛讚。

第八首與第二首相應,是牧人所唱的愛情之歌,前半段是牧人達蒙悲嘆失去的愛情,曾經的愛人嫁給別人,痛苦得想縱身大海;後半段是牧人阿爾菲希波用咒語召喚離開的浪子。

第九首與第一首同樣是對慘遭強佔良田厄運的控訴與悲嘆,麥納爾喀斯是維吉爾,他借詩歌保留自己的土地,也為所有人用詩句分憂。軍人的政治強權和詩人的綿薄力量,誰更偉大!

最後一首,是詩人“伽魯斯”的失戀之曲,也是“達夫尼斯”的詩歌獻詞,對世外桃源“阿卡迪亞”的嚮往、尋找,是對現實殘酷爭戰的反抗。

閱讀異國古老經典是困難的,像霧中看花,水中撈月,美則美矣,但不真確,似乎看到了,然而卻看不清楚細部,原因是對文化的陌生和歷史的“無知”,傳承是費神勞力的,絕不是簡單地追求一種心理按摩、震驚效果。所以,細細讀,慢慢想吧。

“安樂閒逸,拜神靈所賜”(我讀維吉爾的《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