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感想:在此次整理中國糧食情況的過程裡感觸到了兩個很有意思的點。

首先是“國運”,這個東西確實是很玄的東西,但是當一個國家崛起的時候確實伴隨了很多解釋不了的運氣。比如說此次糧食的“危機”情況,我國的糧食儲量包括米麵等最重要的口糧,並不一直都是像現在這樣充沛。在13年左右的時候中國所有的糧食存儲佔比也就是20%-30%,也就是說當時的存糧也就夠大家吃3個月左右。如果在13年爆發現在的糧食危機,影響要大很多,而現在19年中國的糧食儲量都在80%以上,而且進入了國家開始主動降產量的週期,這個時候小規模的搶糧不僅不會引發什麼危機,反倒正好幫國家去庫存了。第二點就是我們國內的疫情在3月中下旬基本控制了,剛好給春耕騰開了時間。但是全球其他的國家卻主要在3月到4月爆發,完全影響了春耕(北半球)。如果國內的疫情和全球一個時間,可能影響又要大很多。這種時間剛好的錯開真的很難用除了“國運”其他的理由來解釋。

第二點就是永遠不要低估一個長期當世界老大的實力。我們經常講美國的“石油霸權”但是在看了世界糧食歷史以後我更覺得“糧食霸權”是一個比“石油霸權”更嚴重的事情。一個國家石油沒了撐死經濟不發展,不開車不坐飛機,但是隻要軍隊穩定國家還能穩定;但是如果糧食沒了,人在家待著也得吃飯不是,蘇聯的衰亡也充分說明了“糧食霸權”的能量。從目前的全球糧食進出口的佈局來看,全球最大的糧食期貨交易所就在芝加哥;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基本上都在美洲,美國本身就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另外巴西、阿根廷等南美(美國的後花園)更是直接在美國的勢力範圍內。如果疫情持續蔓延,中國雖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歐洲甚至包括俄羅斯等大的糧食進口國會不會出現問題真不好說。美國又有機會可以在危機中換取政治利益了,好在這次中國因為糧食儲備足可能考慮短暫出口一些出去,搶搶話語權。



以下是此次關於國內糧食情況的整理:

3月初伴隨著境外一些疫情嚴重國家發佈的糧食禁止出口到3月底聯合國公開宣稱新冠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權威媒體首次提出了“糧食危機”的概念。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與上面時間線幾乎完全重疊的A股糧食、種業板塊也掀起了大幅上漲的行情,龍頭金健米業從3月20號開始大幅拉昇,12個交易日至4月8日收盤價上漲接近3倍。社會上也出現了部分居民搶糧、屯糧情況,但究竟有沒有必要或者對我們實際有多大的影響呢。從三個問題來跟大家解讀。


問題一:境外國際禁止糧食出口影響大不大會不會引發糧食危機然後帶來社會動盪?

結論是:不會。中國三大主糧均可實現自給自足,且庫存接近一年的存量,進口占比都很小,基本獨立於世界糧食供給鏈。從歷史上來看無論是生產量或者是庫存量均位於最充裕的時間階段之一。


兩大主糧之米(稻穀)

ü 充分自給,庫存接近一年消費量。我國稻穀自給率為99.97%,庫存消耗比處於歷史高位86.24%。2019年我國稻穀產量達到1.99億噸,國內消費量約為2億噸(較13年以前提升了2000萬噸),期末庫存為1.75億噸。

ü 進口依賴度極低。稻穀及大米進口量降至255萬噸,僅佔總消費量的1.25%,其中自越南進口的數量佔比為19%。

ü 16年開啟的去庫存週期中,產量逐漸減少,庫存量見頂企穩。稻穀庫存量風險較大的年份是在03年到13年,國家也從08年-14年連續7年上調了水稻的最低收購價,但是因為產量增速過快,16-18年國家又連續三年下調了最低收購價,整個糧食行業進入了去庫存週期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兩大主糧之面(小麥)

ü 充分自給,庫存高達一年消費量。我國稻穀自給率118%,庫存消耗比超過90%。2019年我國稻穀產量達到1.31億噸,國內消費量約為1.01億噸,可實現完全自給,且尚有富裕2000萬噸,期末庫存為整年的消費量等量的1.01億噸

ü 進口依賴度低。小麥進口量同比有提升,達到349萬噸,佔總消費量的3%,進口占比高於稻穀。其中超過一半由加拿大提供。

ü 去庫存週期中,產量還在增加,庫存量還未見頂。小麥於稻米同樣在16年進入了去庫存週期,並且與18、19年兩年下調價格來對沖迅猛增加的產量,雖然種植面積下降,但是庫存水平仍然很高。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三大主糧之玉米

ü 產銷有缺口,庫存僅為40%。我國玉米自給率77%左右,庫存消耗比僅40%。2019年我國玉米產量達到2.4 億噸,國內消費量約為3.1億噸,產銷量上有缺口7000萬噸,期末庫存為1.2億噸。(雖然紙面供需有空缺,但是玉米消費實際上並不是主要做為使用消費的。玉米消費中,飼料消費消耗玉米最多,約佔消費總量的60-65%;食用消費僅佔總消費量的3-4%)

ü 進口依賴度低。2019年,玉米進口量較上一年增長127萬噸至479萬噸,佔總消費量比例僅為1.55,進口依存度較低。

ü 16年去庫存週期開啟後,產量迅速下降,在快速增長的需求影響下庫存量迅速回到60%以下。播種面積從15年的6.75億畝降至2019年的6.19億畝,基本完成了16年制定的去庫存任務。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問題二:不會引發大的危機,但是畢竟是全國性的疫情,產量會被疫情影響多少?

結論:對春耕有小幅影響,但是不大。兩大主糧麵粉和小麥春耕時間在4月,同時境內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且主要的春耕區域都不在疫情重點省份。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l 國內疫情控制時間早,春播安全性有保障。國內的疫情在3月中下旬已控制至低風險水平,為春耕提供了安全的時間窗口。湖北等疫情嚴重的省份春耕比例不大。上述三大糧受疫情影響不大。

l 北半球糧食生產大國影響較大,但由於進口管治上述三大糧的風險不會傳導至國內。由於境外的疫情尚不可控,但是北半球播種期已經到來,國際糧價可能會出現很大的波動。但上述三個主糧自給率高,進出口實行配額管理,匯率通常在180%及以上,可以有效的在國內隔絕風險。


問題三:主糧沒問題,那這個版塊的機會在哪?

結論:大豆。大豆的來源80%依靠進口,且主要的進口國美國、巴西均為疫情重點區域,且和生產播種期高度重合。

大豆的現有供需情況:

ü 產銷失衡,庫存消耗比不足10%。

我國大豆自給率僅為17%左右,庫存消耗比8%。2019年我國大豆產量為1695萬億噸,國內消費量約為1億噸,產銷量上有缺口8300萬噸,期末庫存為839萬噸

ü 極度依賴進口。過去15年間大豆的進口額長期在消費量80%的比例上下波動,進口量隨著消費的增加逐年上漲。18年在貿易戰和非洲豬瘟的共同影響下短暫出現進口量及消費量的回落,但是19年又回到了貿易戰前的水平

ü 大豆的消費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以食用油的形式直接食用,佔比約40%;另一類是作為豆粕主要用作養殖業的飼料使用,佔比約在60%。豆粕作為飼料使用佔中國養殖業飼料中的85%以上。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ü 目前唯一沒有采取進口配額制度的糧食,進出口受全球疫情變化較大。大豆政策依賴進口一是因為大豆的特點是好種植,玉米,小麥種植過的土地種植大豆,大豆如果國家補貼大,產量會恢復很快。但大米,小麥這些主糧產量恢復起來可就難了。一旦減產,往往恢復起來最少三年,一般在4到5年時間。這麼長的時間絕對可以產生很大的事故,比如國際上把糧食提高10倍這是最基本的。

ü 巴西和美國進口量分化,總量有下降趨勢。從全球角度來說前三大大豆出口國為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其中前國合計佔比接近85%。美國和巴西出口在12-16年基本上處於同量增長趨勢,但是18年貿易戰開打後,隨著中國訂單的轉移,美國出口量轉移至巴西,此消彼長下目前美國的出貨量為巴西的三分之二。從中國進口的角度來看,美國進口量在18年銳減,整體進口量下降。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Ø 短期影響已在價格上體現。

大豆的供需在短期內失衡,在疫情爆發和運輸受限影響下價格飆升50%。但是從巴西的出口來看已經達到了70%以上,現在這個比例應該更高,短期的供需失衡應該接近尾聲。

中期需要持續觀察美國的疫情變化。

歷年上半年的供應主要看巴西,但是下半年供需缺口還是要靠美國、阿根廷等來填補。這兩個國家播種期和疫情重合度高。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今年肯定會有更多的產量轉移到境內(從去年就開始了),但是國內與大豆相關的標的不多,機會可能在北大荒、種業的公司。


糧食“危機”中隱藏的國運

巴西在大豆上半年的行情中海賺,出口的大豆量價齊升,整個市場也沒有競爭者,然後連運輸成本都因為石油下跌而下降了30%左右,對整個巴西可能是歷史性的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