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四川山鷓鴣首次高清精彩亮相

四川山鷓鴣體長30釐米,是中等體型色彩濃豔的山鷓鴣。沒有亞種分化,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分佈範圍極狹窄,迄今僅發現於中國四川省的屏山、甘洛、馬邊、峨邊、沐川等縣。目前種群數量大約有2000只左右,宜賓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四川山鷓鴣數量最集中,大約有400只左右。

四川山鷓鴣棲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間的常綠闊葉林中,尤以林下植被豐富的地帶較為常見。雄鳥體長29-32釐米,體重350-470克。前額白色,頭頂慄棕色。眉紋和兩頰黑色,耳羽栗色。上體以暗綠色為主,具較寬的黑色橫斑和不規則的細紋。喉白色,上喉具黑色縱紋。上胸和兩脅灰色,雜以慄斑。胸部的慄斑連成一大塊栗色的胸帶。下胸和腹白色。尾羽茶綠色,具4-5道黑色橫斑。雌鳥的額基和眉紋黑色,具淺黃色縱紋,頭頂和枕部橄欖褐色。上體橄欖褐色,具黑色橫斑,上喉淡黃色,具卵圓形黑色端斑,下喉淡赭橙色。胸棕灰色。腹白色。兩脅灰色,具窄的灰白色和鏽栗色紋。

四川山鷓鴣性情機警,善於藏匿。在地上奔跑迅速,受驚後常靜伏不動或以奔跑逃避敵害,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時才起飛,但飛不了多遠又落下,很快鑽入草叢、灌叢或竹叢中逃跑。通常在林下落葉層較厚的地方刨食。主要食物有櫟、胡頹子、懸鉤子等。白天常在地面上覓食,夜間在竹枝或灌叢上過夜。

四川山鷓鴣繁殖期為每年4-6月,營巢在海拔1300-1500米之間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大多在被砍伐後的枯樹椿的基部,由枯枝、樹葉、竹葉等構成,近似球形,從側面開口,看上去很像一堆爛樹葉,很難被發現。每窩產卵3-7枚,顏色為純白色,大小為43-48×31-34毫米,卵重23-24克。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負責警戒。雛鳥孵出後不久即可隨親鳥活動。

四川山鷓鴣是中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列為瀕危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

宜賓日報記者 曾朗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