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青龍好網名:我們過得不富裕,可獻出的愛心一點兒都不少

橙色的環衛工制服,黑臉,佈滿老繭的雙手……47歲的陳勇是縣內的一名普通環衛工。在街頭,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個悶頭幹活的漢子;但其實,陳勇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一個成員達上百人的愛心團隊牽頭人。

每天收工回到出租屋,脫下沾滿灰塵和汗水的制服,查看團隊微信群消息、核實受助人信息、整理幫扶檔案,陳勇早已適應兩種身份的轉換。

在他的手機相冊裡,最新的幾張照片是愛心團隊在青龍第一中學的一次幫扶活動。照片中,陳勇和幾名隊員被青龍一中的兩個孩子簇擁著,笑得很開心。那天,他們給孩子們送去了800元助學款。

2016年4月,陳勇與同學季語勤牽頭成立“青龍愛心小組”。近兩年時間,團隊已由10多人發展到上百人,主要由環衛工人組成。現在,他們的愛心不光溫暖了秦皇島,還播撒到了河北其他城市和山東、山西、四川等地。

幾年前,陳勇怎麼也想不到他會成立這樣一個團隊。那時,他正被不如意的生活折磨得心力交瘁,為患有癲癇和重症肺炎的女兒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供兒子讀書也要用錢,日子捉襟見肘。

長期的負面情緒幾乎要將他壓垮,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家餐館的飯桌上撿到一個小冊子,改變了他灰暗的人生。冊子上講了魏國紅大姐的故事,魏大姐在遭遇人生低谷時,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她組建愛心團隊做好事來回饋社會。

陳勇開始回味自己的經歷。他發現,相比那些不如意的事,一些溫暖的片段反而在記憶裡格外清晰——青龍縣城的趙書清大姐送來生活用品和孩子的助學金,市總工會的工作人員帶著米麵油來家慰問,他的同學們也給孩子拿了7000元助學款……

“原來這麼多人幫過我。”從那一刻起,他心中的念頭越來越強烈,“要做魏大姐那樣的人,用愛來回報關心和幫助我的人。”

馬杖子村的“垃圾哥”老王是“青龍愛心小組”幫助的第一個人。50多歲的老王腿腳不好,走街串巷撿破爛。那一次,陳勇把錢包裡僅有的18元都給了他。

老王當時的樣子,陳勇直到現在都記得,“黢黑的手捧著一把零錢,眼裡填滿了淚水。”

幾名環衛工友,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一家老小擠在低矮陰暗的出租房裡。可這些拿著掃把、撿拾垃圾的雙手,奉獻愛心卻從不吝嗇,就連家庭最困難的工友張志軍,每月都堅持捐出10元。

愛心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團隊微信群裡有個“每日一捐”活動,出現在裡面的個人捐款大多是1元、2元,甚至幾角幾分,但很多隊員堅持每天都捐。

“我們過得不富裕,可獻出的愛心一點兒都不少。”陳勇很自豪。

讓陳勇和隊員們感動的是,有很多愛心人士給予團隊支持和幫助。做條幅打印東西,一家廣告公司從不收錢;買米、面、油,一家糧油店總是給算進價……

“大家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們更有信心走下去。”陳勇說。(來源:網信青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