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创基金孙业林:这才是初创企业最重要的事

创创基金孙业林:这才是初创企业最重要的事

创创基金孙业林:这才是初创企业最重要的事


​创创导读 ▶▶

近日,创创基金创始合伙人、前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孙业林接受了长江创创社区的专访,就创创基金的投资逻辑、创始人成长、科技创新趋势等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理解。他说,对初创企业而言,没有什么是比“抓住机会成长”更重要的事。以下是访谈内容整理:


创创基金孙业林:这才是初创企业最重要的事

孙业林

创创基金创始合伙人

长江创创VC STAR项目核心导师


盲目烧钱的打法是违反商业规律的 ▶▶


资本寒冬对创业大潮有影响,也有好处。过去一段时间,一级市场估值有很多泡沫,一二级市场价值明显倒挂,经过这样一个阶段,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其实每一次寒冬,对于强者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寒冬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给强者留下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契机。


我们也在适当减缓投资节奏,好项目的估值有所下降。但优秀的创业者其实不用改变风格适应所谓的寒冬,只要珍惜拿到的钱,谨慎地用到刀刃上就好了。我们基金不太喜欢那种盲目烧钱的项目,因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规律,我们认为优秀的公司应该具备一个能力,把资金、人才等资源最有效地投入到为客户创造核心价值的大机会上去。


从互联网时代到智能时代,重点捕捉这两类机会 ▶▶


每一次科技进步,前期都会在C端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到了成熟阶段,则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往行业纵深去做转移。创创基金成立的时候,处在互联网的尾声阶段,这时候C端的很多阵地都已经被占领了,整个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它很自然地就开始向B端的很多公司渗透,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是创创基金一直都比较看重ToB业务的原因。


ToC互联网的核心是短跑,你要跑的极快,稍微慢一点可能就被淘汰出局了。ToB的科技企业则是长跑,因为它对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销售能力、研发能力、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内部管理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To C是长板论,把一个体验做透,就能快速滚雪球产生裂变,实现了差异化,你就跑出来了。ToB业务是短板论,要求一个企业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企业客户的决策是理性决策,其对产品、服务、价格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做To B业务的企业既需要有很强的销售、品牌能力,还需要很好的产品服务做支撑。

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会相对聚焦信息科技,方向之一是互联网科技向产业纵深的渗透;另一个更大的机会方向是

智能科技。未来3-5年,信息技术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互联网发展到智能科技,会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比如马上要开始的5G建设,会出现很多新的智能科技终端,再往后智能科技向各行各业渗透。


技术创新类企业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 ▶▶


现在技术创新是一个很热的方向,大量的机构都开始转向这个方向,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领域是有点难的,难在什么地方?不是难在技术本身,而是难在人身上。

我们投资的标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企业。“一家技术创新企业”和“一群能够做技术的人”,是有很大不同的。企业要面对的是客户和员工,人是它最核心的一个维度,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科技公司必须把技术和人这两者结合起来,不但要有很强的科技能力,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企业的主体,你怎么去理解客户?怎么为客户创造价值?怎么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去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这个维度上的核心完全是人,不是技术。这就对技术创新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既要有能力驾驭组织,又要有能力去驾驭技术和产品的进步。实际上,科技在行业中落地应用的机会太多了,几乎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用科技的力量去改造、升级,这里面的机会是海量的,难的是,你能不能找到复合型的创业企业家,或者说复合型的团队,有能力去综合驾驭商业和科技。


举个例子,开思时代是我们的一家被投企业,做的是汽车后市场的平台服务,他们的团队就是强技术背景,创业仅三年的时间,就已经跑到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先位置。他们的技术给这个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价值,比如他们会投入很高的研发费用,方便人们在修车的时候快速找到零配件。每辆车、每款车型在不同年份的配件可能都不一样,要实现精准匹配,是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的。


同时,他们在商业维度的能力也不错。这个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很多,一个都没有走,现在发展到好几百人,发展速度也特别快,能把人团结住其实是个很大的本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战略选择、快速执行、人员赋能等等这些模块都做的不错,并且不断地在迭代反馈,所以,这个项目就跑的特别快,而且很稳健。


企业要走的长远,创始人必须有使命感和成长性 ▶▶


创业者的使命感,听上去很虚,其实反映在行为特征上,就是有更强的利他倾向

。利己之心人人都有,有使命感的人,利他心会重一些,他会很坚定地为一个行业带来价值,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华为的任正非,都属于使命感很强的人。


另外,创业者的成长性也很重要。没有谁天生就是企业家,都是通过带兵打仗、通过带着企业成长学会企业治理的。治理企业太复杂了,战略、领导力发展、企业文化,这些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是需要重新学习的一套全新的技能。那些知名的企业家,他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跟创业20年之后,其实变化都很大。这个后面支撑他们的就是成长性,所以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支撑一个创业者成长性的要素是什么?其实也不复杂,就是这几个核心素质:


第一是开放。所谓“开放”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外的行为,一个是对内的行为。对外的行为就是他能否持续迭代学习,吸收好的知识、好的经验、好的实践方式。对内的行为就是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否擅于看到团队里面人的长处,然后把不同人的长处组合在一起,让这个组织共同去做很多有创意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反思的能力,就是能否接纳自己的缺点,然后接纳的前提下坚决地改正它。这在个人和团队两个维度其实都是一样的,大家不惧怕去讲个人和组织的问题,然后找到原因去改正。


第三个就是执行能力,就是他要习惯于组织这个团队去行动、去执行,然后在执行过程不断去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投后管理,突破人的认知局限是核心中的核心 ▶▶


对投资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投前的选择,因为人的素质是相对稳定的,很难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突然逆转。所以,投后是第二位的,最开始人选错了,后面怎么做投后都作用有限。


在选对人的前提下,投后才会起作用。企业治理本身既是艺术也是一套科学系统,选对了人,我们过去积累的经验就能够起作用,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把两个核心点抓住:


第一是战略,或者说机会捕捉的能力,也就是能不能快速捕捉机会、生存下来。这涉及到如何判断机会,找到制胜路径,涉及到如何集中并协同资源快速迭代执行。


第二是创业者的个人成长。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行业,不同创业者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这与每个人的认知系统有关,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同,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差异。

所以,怎么去突破个人认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创创基金在投后很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我们会尽可能地对创业者有一些正向贡献,同时也会创造一种交流成长的场域,让创业者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启发。我们会将创始人组织在一起,用一两天的时间围绕某个话题相互分享,这样大家就会发现,每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的认知都不同,就会产生新的认知拓展。突破人的认知局限是核心中的核心。


这也是我们和长江创创社区合作,推出VC STAR项目的原因。这次一起合作的投资机构,包括达晨、启明、云锋、IDG,都非常优秀,我们是要虚心向人家学习的。说到创创基金能够带给学员的差异化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ToB类科技企业的理解,因为我们的核心经验在产业端,对产业成长规律的认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相信能够帮助到创业者。


长江创创是长江商学院旗下的【创业创新平台】,通过专业、聚焦、创新的【创业课程】和开放跨界的【社群服务】为创业者升级思维认知和管理框架,链接资本、产业、跨境资源,探索未来产业与商业发展边界,共同塑造新商业价值。

欢迎在头条给创创留言,我们会及时给予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