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一)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文学史,那么,哪里才是这部文学史的源头呢?当然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先秦文学。

要知道先秦文学的内容,首先要知道“先秦”这个词语的内涵。

“先秦”,顾名思义,就是“秦先”,就是指秦朝以前。

可是,“秦朝以前”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原始社会、夏、商、周(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秦最初就是战国七雄之一)

那么,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是每个时期都有文学作品呢?而中国的文学源头又该从哪里开始算起呢?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文学史家给“先秦”下了两个定义。一个是广义的,一个是狭义的。

广义的先秦是指【从有人存在的原始社会一直到秦朝建立之前】。

狭义的先秦是指【秦朝建立前夕的‘春秋战国’时期”】。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去划分,是因为在“春秋战国”以前,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大家都有一个基本常识是:既然要有文学作品,必然要先有文字。而我们知道,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商代的甲骨文就是中国的文学源头呢?

其实不然。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文字就是文学吗?文字的发明就意味着文学的发源吗?

二是会不会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经有文学作品通过口耳相传,等到有文字的时候才将其记录下来?

答案是:文字不等于文学,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字的发明并不意味着文学的发源。并且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原始先民就已经通过口耳相传,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一直通过口头的形式保存到有文字发明以后,才有人将其记载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虽然这些作品很粗糙,但是作为文学的发源则是当之无愧的。

所以,文学演变的顺序是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口头文学是文学的最早发源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接下来,我就根据文学史家的划分,分两个时期介绍“先秦文学”。

一、春秋战国以前

(文学的萌芽阶段,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

1、 口头文学主要是诗歌和神话传说,在原始时期就已经兴起。其中【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

(1)原始诗歌跟人民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

《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什么是“邪许”呢?也就是劳动过程中唱的歌谣,如同“杭育杭育”。

劳动为什么要唱歌呢?

有的是单纯的口头日记,有的是为了表达希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唱歌可以分散注意力,暂时忘记劳动的艰辛,提高劳动效率。而这种劳动歌谣的作者,就是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里所称的“杭育杭育派”。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这种在劳动过程中创作的歌谣保存下来的有很多。在一些古籍中记载有据说是黄帝、神农、尧、舜、禹时期的歌谣,如《击壤歌》、《康衢谣》、《尧戒》、《赓歌》、《卿云歌》、《南风歌》等等,但是大多数都是后人伪作的,不足为信。

但并非全部都不值得相信,也有少数还是比较能反映远古人民朴实的生活风貌,是可以相信的。例如《吕氏春秋.音初篇》载《候人歌》:“候人兮猗!”仅仅一句四字,写出了等候情人的情状,已经可以看作是极其简单的诗歌尝试了。

还有《吴越春秋.卷九》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以简简单单四个词写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弹歌可能是原始人类从蒙昧时代过渡到野蛮时代的创作)

还有一首较为古老的是《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一说是神农,一说是帝尧)的《蜡辞》(十二月蜡祭的祝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样的作品流传下来虽然不免经过后人的加工,但是从内容到形式,都还是基本保留了远古歌谣的部分风貌。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2)除了原始诗歌外,神话传说也是远古时代口头文学的一部分。

同其他所有民族的先民一样,中国远古先民也创造了许多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最初也是口耳相传,文字发明以后才被人记载进了一些古籍之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其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这些故事对我们来说都是不陌生的。

这些神话故事由于时间或内容风格的不同,又可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

传奇神话,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它们或许显得不够系统,但并不失为文学花园中的奇葩。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2、 我们把有文字记载或出土文物可证实的时代称为“信史”时代。无论远古的口头文学多么朴实天真,到底还是口耳相传,难以证实。

因此,中国文学的“信史”时代还是在文字发明以后。出现了一些书面文学作品,但由于当时没有竹简、纸张,所以这些作品都是刻在甲骨或者青铜上面。代表是:殷商甲骨卜辞,《易经》中的卦爻辞,以及商周彝器铭文。

(1)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殷商“甲骨卜辞”是中国最早的散文。散文起源于巫卜记事,甲骨卜辞跟殷商时代的巫卜有着莫大的关联。

(2)《易经》的卦爻辞也是巫卜记事,只是在甲骨卜辞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3)商周彝器铭文可以说是历史散文的源头。目前出头的商代彝器较少(《丁巳尊》是其代表),大多为周代彝器(《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是其代表)。商周彝器铭文记载历史条理清晰,也很有文采,是记事文学的巨大进步。

关于【先秦文学】的剩下部分,下一章将继续介绍。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

坚持原创,及时分享文史知识。我是【太白老师】,如果文字对您有帮助,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