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練習沉迷於模擬題?錯!抓真題!全國二卷文言文挖空練

文言文练习沉迷于模拟题?错!抓真题!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练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练习,一定不要片面搞题海战术,而是要少而精。

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做十篇模拟题,不如一篇真题收获大。反复研究真题,才是每一位考生最应该做的。

拿到一篇真题,具体如何做呢?

 第一,对于节选的文言片段,应能做到逐字逐句翻译,弄懂文段里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每一句话是否有特殊句式。通过这样长久的积累,文言词汇量逐渐扩大,由此做垫脚石,看懂一篇文章就不难了。
第二,做不到熟读成诵,也至少要读上三四遍,一来培养语感,二来也能在语境中帮助记忆文言知识点。
第三,分析每道题的考点。断句题分析考查的方向,判断是文言句式还是关键字词的理解,在选项中设置的易混点。文学常识题,可要做好积累,由点到面,逐渐扩大知识面。选不出正确的,至少能排除掉错误的。
第四,对于翻译题,考查的可是真功夫了。马虎不得,老老实实积累文言词汇吧!
文言文练习沉迷于模拟题?错!抓真题!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练

既然真题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再来分享一篇文言文精讲挖空练习,来自2019年全国二卷的文言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1]公子也,名[2]鞅,姓[3]公孙氏,其[4]祖本[5]姬姓[6]也,鞅少好刑名之学[7],事[8]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9]其贤,未及[10]进[11]。会[12]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13]国而听之王即[14]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15]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16]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17]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18]孝公。公与语[19],数日不厌[20]。

景监曰:“子何以[21]中[22]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23]君,君大说[24]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25]己。

卫鞅曰:“疑[26]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27]。”

“治[28]世不一道[29],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30],夏殷不易[31]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32],而循礼者不足多[33]。”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34],卒[35]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36]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37],自上犯之。”

将法[38]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39]公子虔,黥[40]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41]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42]不拾遗[43],山无盗贼,家给[44]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45]。

居[46]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47]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48]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49]破于[50]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51]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52]安邑,徙[53]都大梁。

梁惠王曰:“寡人恨[54]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附:挖空练习精讲

[1]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

[2]名: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3] 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4] 其:代词,代他的

[5] 本:本来

[6]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7] 刑名之学: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战国时以申不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

[8] 事:侍奉。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9] 知:知道。见《烛之武退秦师》“君知其难也”

[10] 及:来得及。见《荆轲刺秦王》“不及召下兵”

[11] 进:推荐

[12] 会:适逢,正赶上。见《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

[13] 举:全。见《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

[14] 即:如果

[15] 既:已经,之后。见《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

[16] 修:整治

[17] 因:通过,见《廉颇廉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8] 见:拜见。见《曹刿论战》“曹刿请见”)

[19] 语:谈论。见《论语》“食不语,寝不言”

[20] 厌:满足。见《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

[21] 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

[22] 中:合乎。见《劝学》“其曲中规”

[23] 说:shuì,说服。见《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

[24] 说:yuè,通“悦”,对……感到高兴。见《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

[25] 议:非议

[26] 疑:犹豫不定

[27] 善:好,表示应答之词。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

[28] 治:治理,见《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29] 道:方法,途径。见《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30] 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见《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31] 易:改变

[32] 非:责难。见《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3] 多:赞扬

[34] 左庶长:秦国的爵位共二十等。由下而上,左庶长列第十一。

[35] 卒:终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

[36] 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

[37] 行:实行。见《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

[38] 法:依法惩办

[39] 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

[40] 黥:又称墨刑,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41] 趋:尊奉

[42] 道:道路。见《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3] 遗:遗失的东西

[44] 给:供。见《荆轲刺秦王》“给贡职如郡县”

[45] 大良造:秦国的第十六等爵位

[46] 居:度过一段时间

[47] 将:率领。见《过秦论》“将数百之众”

[48] 因:趁机。见《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

[49] 数:shuò,多次。见《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50] 于:介词,被。见《师说》“不拘于时”

[51] 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见《荆轲刺秦王》“使使以闻大王”

[52] 去:离开。见《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

[53] 徙:迁移。见《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

[54] 恨:遗憾。见《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参考答案:
10.B 11.B 12.C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10.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之处,结合上下文,通过分析语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判断,从而排除干扰项。

“公孙鞅年虽少”意为“公孙鞅虽然年轻”,句意、结构均完整;“奇オ”即“杰出的才能”,作“有”的宾语。故“少”和“有奇オ”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

愿王举国而听之”意为“希望大王把国家的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而”表修饰,其前不可断开,排除D项。

“听用”即“听从任用”,“王即不听用鞅”意为“大王如果不听从任用公孙鞅”,“不听用鞅”为“必杀之”的前提,故“必杀之”前应断开,排除C项,选B

11. 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原文“汤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汤武”二人均为国君,即商汤和周武王。孙武是有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12.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误。由原文可知,太子犯法,并未施以刑罚,而是处罚了太傅公子度和太师公孙贾。

13.【解题思路】(1)注意关键词:“荀”(如果)、“法”(效法)、“循”(遵守)。(2) 注意关键词: “期年"(一年)、第一个“之”(到),状语后置句“令行于民”。

如果一篇课外文言文,你能解读如此详细,还担心没有进步吗?

为了让你在使用的时候便于寻找,就快快转发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