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目前,教育领域有两件事:

其一,国内著名学府的一名优秀学子放弃高大上的科研岗位,转去担任一名基层中学老师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不小热议。作者对于这种选择持赞成的态度,

高大上的科研引领着先进科技的发展未来,但是优质的基础教育更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

其二,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层次的学校开展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工作,对老师们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不一。教师本身是一个“良心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们承担了多重的职责。

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体会,再议教师的职责,以飨读者。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第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发现学生普遍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例如,学生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仅仅指望在课堂上听听老师的讲解就足够了,认真完成笔头作业的更少,虽然老师一再强调,大学生的学习应该主要依靠自己,老师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我不知道究竟是老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所致、是学校“最终人人都能过关”的“考试制度”所致、还是全民族盛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使然,从学生经常的投诉、课堂上做笔记时恨不得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等现象中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过高,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和钻研能力,更不利于他们将来的人生前程。我想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思维,逐步消除他们的依赖心理和习惯,在学习上也不能例外。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发现学生普遍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例如,学生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仅仅指望在课堂上听听老师的讲解就足够了,认真完成笔头作业的更少,虽然老师一再强调,大学生的学习应该主要依靠自己,老师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学习是一种十分辛苦而又漫长的思维活动,其过程复杂、枯燥而结果又难以预料。但是,这一点又与我们所处的这个快节奏、多浮躁的社会环境,与那种妄图轻而易举地达到“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投机心理很不协调。

这就需要我们设法让学生把这些浅显的道理从内心里接受过去并且真正付诸行动,继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来。让他们边读书,边思考,边实践。

另外,正确、独立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也应该适时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老师理应时刻帮助学生增强正确认识、正确分析、正确判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健全的心灵和人格。无论如何,我都希望我们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去自杀、去跳楼、去泼硫酸、去杀人放火,去人云亦云、去混食等死、去伤天害理。否则,无论他们能够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成就,我们的教育工作都算彻底地失败。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第三、向学生传授知识,并答疑解惑。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天职,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议,但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传道”、“怎样授业”、“怎样解惑”。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感觉到,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决不能“一刀切”,一定要“因材施教”。

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老师准备向学生讲授什么知识点,自己必须事先把这个“点”吃深吃透、融会贯通,决不能把自己本身就知晓得半生不熟、一知半解的夹生品抛给学生,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如果自己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就应该坦承“不知”、不得遮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老师,学生固然崇拜,但是现在的学生更是尊重钦佩有责任心的导师!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2) 对于讲授的内容应该随时做出调整。如果学生对某个话题没有兴趣,就应该注意“急刹车”;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没有听懂,老师可以重新、反复举例加以解释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是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种,而不是一味地去复制和播报知识。在这种信息化的时代里,各种知识网上无穷无尽,应有尽有,学生们很容易的去查询学习,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他甚至知晓的比老师更全面更深刻。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3) 讲授内容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自己完全能够看懂的、或在学生当下的情境下很难弄懂的内容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讲,重要的内容应该多举例加以解释和说明,尽可能把枯燥的理论通俗化、深奥的东西生活化。如果上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搞清楚,老师不能转到下一个话题去。要不然学生会感到很失望,后面的知识就没有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和动力。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4) 老师应该设法尽快消除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免得学生误以为老师真的很渊博、很神圣,期望越高,失望会越大。应该向学生讲明白,老师本身就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无知的地方,他在思想和行为上也常有犯错误的时候,只不过在某些方面比学生早学或多学了一点而已。这也是老师给学生做出示范:探索知识的海洋里谁都可能会创造出奇迹!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至于“答疑解惑”,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 让学生知道答疑解惑是老师的天职,以消除疑问学生害怕提问、不好意思提问和不敢提问的恐惧心理。

⑵ 老师在回答提问时要诚恳、耐心,决不能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答疑解惑时要举一反三、直到对方弄明白为止。

⑶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意见,最后老师再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第四、老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准备一桶水。老师好比是学生在人生启蒙和起步阶段的领路人,如果自身知识不丰富、思想褊狭、孤陋寡闻、一知半解,那是很难胜任这个教书育人的使命。

特别是我们如今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学生的心里压力特别重、心眼特别挑剔、耐心也特别有限,只要你哪一点不合他的胃口,他就不跟你“玩”了。在这种背景下,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新知识,教学内容才不致过时;只有不断地发现、反省、研究和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课堂才不致遭到冷场和唾弃;只有当老师视野开阔、知识新颖、思想活跃、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一定高度时,学生才会信服你,才会愿意与你接近、与你交流,才会去下功夫钻研你“推荐”的知识领域。

希望我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自杀,不人云亦云,不混吃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