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床等於拖延症嗎?為什麼?

完美life


拖延症的日常表現

  1.起床很晚,非常愛睡賴床,甚至任何時間都可以睡覺;

  2.不僅是愛睡覺,做所有事都給人一種懶散的感覺,總是暗示自己處理不了,從心裡就不願主動的去積極處理工作;

  3.不信任自己,做起事來毛手毛腳,怕給別人帶來麻煩,有各種各樣的擔心,進而耽誤了工作;

  4.行動上的奴隸,光說不做,說起來滔滔不絕,但卻遲遲不願意開始付出行動;

  5.正是因為自己很拖延,所以會羨慕努力工作的人;

  6.很擅長制定計劃,但從來沒有實施過,比如減肥,運動,學習等;

  7.和朋友或戀人的約會,你總是沒有辦法做到準時,只有遲到少一點,多一點的問題;

  8.對於你來說,早作準備是件非常無聊,又很難做到的事情,所以,做事情總是急急忙忙;

  9.當你很有壓力的時候,唯一會想到的就是放棄;

  10.通常不會有時間收拾自己周圍的東西,不管是房間,還是辦公室都是亂糟糟的。

  導致拖延症的原因:

  拖延的原因之一,是誘惑導致的分心。

  我們身處一個擅長製造誘惑的時代。精明的商家根據人們的各種需要製造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誘惑,房子、車子、各種精緻玩意,他們通常都被包裝成各種幸福生活的夢想兜售,不斷吸引著你的眼球,刺激著你的大腦。研究大腦運行機制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還發展出了一個叫“神經營銷學”的新領域,仔細翻檢大腦的每一個薄弱環節,研究如何設計製造出更多的、更有效的誘惑。薄弱的意志力和精心設計的誘惑之間的戰爭實在不對等,在誘惑的重重包圍之下,意志力經常節節敗退。

  拖延的原因之二,是對壓力的逃避。

  可以說,拖延總是伴隨著壓力而生的。壓力會在很多方面造成拖延。誘惑會激發大腦的“熱系統”,讓我們變得短視。壓力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區別只在於,誘惑會讓我們趨近,因而遠離工作,而壓力則直接讓我們逃避帶來壓力的工作。

  很多人覺得,壓力會帶來動力。沒有壓力我們會變得更懶散和拖延。因此,給自己壓力往往成了這些人戰勝拖延的“秘訣”。我們對懶惰自我的策略,是拖延之前,對自己惡狠狠地恐嚇,而拖延之後,對自己進行強烈的譴責——這和我們國家的外交部倒是挺像的,當然那個懶惰自我,也還是該幹嘛幹嘛。所以我們經常一邊自責一邊拖延。

  壓力和動力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倒U型曲線。當壓力強度在曲線轉折點的那個最佳值上,人的潛能最容易被激發,壓力最能創造動力。但是過了這個值以後,壓力會產生更多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當我們自覺無法應對壓力時尤其如此。處理這些負性情緒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資源。於是我們陷入了這樣的怪圈:壓力越大,我們越需要時間和精力來放鬆。放鬆後回頭一看,原本就很緊迫的時間又消失了些,壓力更大了,只好繼續放鬆。壓力和拖延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拖延的原因之三,是對失敗的恐懼。

  與我們的常識相悖,拖延症患者並不都是沒有上進心,相反,很多人甚至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拖延症患者中,也有很多的完美主義者。心理學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完美主義者: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者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兩種完美主義在信念上存在很多區別。第一個區別是關於自己的。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不僅有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而且相信自己有與這種要求相匹配的能力。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不相信自己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高標準只會造成他們的挫敗感,提醒他們自己的不完美。第二個區別是關於對失敗的看法的。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雖然同樣討厭失敗,但他們會把失敗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經歷,並能在失敗後很快調整自己,重新出發。而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卻會把事情看作對自己能力的考驗。他們的心裡存在這樣的信條:“如果我不能輕而易舉地完成某件事,那就是我能力低下的證明。”,“如果我努力後仍然失敗了,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拖延的原因之四,是弱者反抗的工具。

  控制感是人的基本需要。我們都希望自己能為自己做主。可是在社會分工和組織序列中,深處底層的我們不得不聽從老闆或客戶的指揮。

  當老闆不得人心、官僚之風橫行,我們表面唯唯諾諾,轉身偷偷罵娘時,一場爭奪控制感的戰爭就悄悄地發生了。這場戰爭本來就不對等。戰爭的一方有資金和權力,能左右我們發展和未來,而我們擁有的武器,唯有拖延。當老闆交代:小陳,趕緊去把這件事做了。你表面爽快答應,心裡卻充滿抵制時。當老闆再三問你什麼時候能做完,甚至表現出無奈時,你在內疚之餘表現出一種快感。拖延成了組織中的弱者表達不滿的反抗工具。只是,這種反抗,最終傷害的恐怕還是他們自己。

  拖延的原因之五,是對未來的錯估。

  拖延症患者經常面對著這樣一個問題:該把工作放到現在還是留給未來。他們怎麼看待未來,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人們對未來的認識和對現在存在著一些系統性差異。正如心理距離理論所提示的,人們會用更抽象的視角來看待未來的任務和他們自己。人們會低估未來任務的難度。人們會忽略未來任務中很多惱人的細節,因此,未來的任務會比現在看起來更簡單純粹。人們還會高估未來自己的能力和專注度,同時高估未來可用的時間資源。今天我總是被打擾,今天有那麼多的瑣事,今天我心情不太好。這都讓我的工作效率打折扣,但明天就不一樣了。明天我就會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內褲外穿的超人,在一個完全沒有干擾的環境中全心投入地工作,只有拯救地球這樣的任務才可能讓我分心。既然明天這麼好,把任務放到明天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對未來的系統性看法並不是拖延症患者才有,我們普通人也有,只是拖延症患者會更嚴重。這也是拖延這麼普遍的原因之一。


人民通


要弄清兩者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首先得弄清賴床和拖延症兩者到底為何物。

賴床,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早上醒來卻不願意起床,喜歡在床上多躺一會兒的行為,通常被叫做賴床。長時間賴床貪睡,會導致肥胖,破壞生物鐘,影響消化等。

睡眠專家認為,冬天賴床5分鐘肯定沒問題。冬天寒冷,大多數人在被窩裡賴上個5分鐘,不但可讓尚處在鬆弛狀態的肌肉有個緩衝的時間,恢復到自然緊張狀態,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漸“清醒”,由緩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來,還能調節精神狀態,讓大腦從睡夢中逐漸清醒過來。

所以恰當好處的賴床是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的。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所以拖延症很多人都有,並不是少部分人有拖延症,要正視拖延症,減少重度拖延症。

這樣看來兩者似乎沒有特別直接的聯繫,但是為什麼人們會把他們聯繫起來呢?

共性--人類的懶惰和沒有自律(下文提到的賴床都是指長時間的賴床)

賴床因為人們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睡覺上,體現了人性的懶惰和沒有自律,而拖延症把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拖到最後,也體現了人類的惰性和沒有自律。這樣看來,兩者聯繫起來就很和諧。

這樣來看,提問者應該面臨著自己身上出現的問題--懶惰和沒有自律

其實兩者可以說為一種,沒有自律。如果一個人開始自律,自然也不會懶惰。

但這也體現了大部分人們所面臨的問題,怎麼提高自己的自律性?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做事情3分鐘熱度、滿滿安排好自己的一天,精確到幾點積幾分要幹什麼,但就因為突然看見的一部電視劇放棄自己一天的計劃,被窩突然地特別舒服,放棄自己的早期計劃等等。人類每時每刻都在面臨著誘惑,享受著瞬時滿足,但這種滿足只是暫時的,隨之而來的是自己的後悔,今天又荒廢了一天,什麼也沒有乾等等的感慨。

我覺得人們應該追求的滿足是延遲滿足,比如學習吉他,短時間內可能會覺得手指會疼,但是長時間下來,你會享受自己彈唱一首歌的樂趣。瞬時滿足對人們來說唾手可得,而延遲滿足卻對人有挑戰也更有意義。

怎麼實現延遲滿足?自己難以克服拖延症?

方法是放大自己的慾望!!!

放大自己的獸性!!!

人的一生總是會想要得到好多東西,人的慾望是無窮的,這個時候把自己的慾望寫在自己可以隨時看得見的地方,想要變有錢,就把“變有錢”設為鎖屏壁紙,這樣一打開手機我就會想怎麼變有錢,想考清華,就把清華刻在自己的桌面上,時時刻刻就能看見它,併為之努力等等。

缺行動力就把要做的事情讓自己時時刻刻看得見。

所以賴床是拖延症嘛?不是,你只是需要馬上行動。


努力的粥粥


我是懿黑馬,努力為您解答,望有所幫助


懶床本身就是一種拖延症的表現,原因如下:

一、拖延症是心理的一種狀態

不想起床,其實本質在心理上的變化是傾向於舒適區的葛優躺,而對於起床後要乾的一切事都置之不理,不想去做,這就是在拖延行動;

二、拖延症的表現

不侷限於不想起床,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定的拖延症存在,這是必要,因為人有七情六慾,不可能事事都願意去做,人靠著主觀感情去做事時,對於理性狀態的必要事情就是一種間接拖延,相比來說,就是有些人能做到很理性的自律,能更小範圍的控制吱聲的拖延症。

三、如何管理拖延症

首先,養成自己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依據習慣去做事情有時候是無意識的,所以這是治理拖延症的最好方法;

其次,做事要有計劃性,並且計劃好的事情,一定要按時去做,讓自己刻意的去保持行動,哪怕很懶也要告訴自己,讓心理上慢慢接受,自律久了,也就養成了習慣;

最後,所有的拖延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意識上,而人的意識有時候是猶豫不定的,所以要想很好的自律無拖延,有必要情況的下要試著逼一下自己,不至於懸樑刺股,但讓自己去做計劃的事情就好,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