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統媒體人的真實生存狀態之經濟篇

我是一个刚刚解决温饱的传统媒体人。

接触媒体还要从高中说起。还记得上高中那会儿,班里好多人都有白岩松、柴静写的书,大家都争相传阅,如果不提前排队预约,一时半会还借不到那几本书,超级热门,而这几本书,也成为了我走进媒体行业的启蒙教材。书中的故事引人入胜,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厚度,一个个采访对象,一个个精彩的人生故事。我想要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新闻专业。

想要成为媒体人,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实习都要找熟人、托关系,工作待遇不好,生活不稳定……一时间对未来的工作开始迷茫。但是读了七年的新闻,我还是想去媒体里看看,让自己的新闻理想稍微“绽放”一下,然而进到媒体圈才是噩梦的开始。

睡地上!

进入报社,所有新进来的员工,应该是住集体宿舍的,可是奇怪的是就把我跟另外一位同事列出来,安排了一间一居室,要我们先过渡一个月。屋内没有任何家具、家电,天天就只能打地铺,洗冷水澡。南方火热的七月、八月,我跟同事竟然在没有空调的顶楼睡了几个月,我俩还打趣,“其实这里的夏天也没多热。”说记者是“新闻民工”,可真成民工了,睡了一阵子,由于地上太硬,导致睡的身上黑一块、紫一块,有几天是真正睡着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大阳台,没有窗帘,又太热,不能穿衣服,光着身子被对面看的清清楚楚)我还笑称这是我初入职场最宝贵的财富,以后可以成为谈资。

一张20块的凉席,一个五块钱的洗澡盆,一个30块的风扇,成为我此生最难忘的经历。

1500元!

这是我正式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当时我们一起校招的一批小伙伴都惊呆了,一个月拿1500块,在一线城市生活?大家似乎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我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然而事实并没有按照我心里预设的方向发展,部门主任找我跟同部门另一个新人一起谈话。

“我看你们两个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差,你们来报社工作还需要家里贴补一下。”

当时,我的脑袋就蒙了,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好不容易考上个报社,竟然告诉我要靠家里来养活我才能工作,这是什么样的逻辑?不该是我赚钱了养活自己,然后有能力了再贴补一下父母吗?

我是不是白上这么多年学了?

更糟糕的是,现实更加残酷。在报社工作了一阵子,任何好转都没有。还有两件事情对我的冲击特别大。

一天,下午一点左右,我刚跟线口领导谈完话,饭还没来得及吃。部门主任发来通知,某地下午两点半有个会议,需要我去一下。查一下会议地址,最快交通方式打车一个半小时,任务既然收到了,只能马上执行,幸运的是司机师傅给力,会议没有迟到。会议内容比较简单,我在会上就把新闻写完并转领导发新媒体了。待到回去时,发现开会的酒店处于深山之中,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只能高价打车。回到家中总结自己这一天,一算帐,

车费:来回150元左右

时间:4个小时

产出:新媒体稿件1篇(稿费20元,招商会,阅读量可能0 吧,产生不了多大社会价值)

我都开始怀疑我自己的所从事的职业了。

另外一件事,租了房子,里面是空的,需要置办一些家具。由于资金窘迫,只能找二手商家去买,卖给我家具的是个阿姨,挺健谈的,一听我是记者。“你可了不得,一个月可以赚几万块钱哦,哪像我们这么辛苦一个月赚万把块钱。”

我只能苦笑一下,就连楼下便利店的店员一个月也能赚5、6千块,而我每个月拿着2、3千,我是不是白上这么多年学了?

我努力咬牙坚持着,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去超市一看到有“买一送一”的商品,我就买很多回家,尤其是速冻水饺(爸爸说水饺馅里面内容丰富,可以满足一些营养)。尽量不去参加朋友的聚餐,买最便宜的洗衣粉,能不买衣服就不买(一次采访要去正式场合,穿正式点的衣服,咬牙买了一件衣服)……每天尽力控制生活成本,这与我当初对职场的期望简直天差地别。

这样的理想我还该坚持吗?

我有时也在想,是不是大家刚入职都是这样,刚毕业缺钱,生活窘迫。本来想通过跟同学交流获取一些心里慰藉,然而并没有。朋友们有的是初入职场的不适应,却没有生活上的问题。只有我还在温饱边缘徘徊,我需要解决的不是吃什么的问题,而是我能吃得起什么的问题。

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那个城市每个时段的夜景我都看过,别人可能站在天台上畅想无限美好未来,而我却一次次踏上天台欲哭无泪,我不敢轻易说离职,因为这是我曾经的理想,我想再看一看。

回顾这一段工作经历,各种心酸涌上心头,还有很多故事未完待续。

你初入职场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传统媒体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之经济篇

望着万家灯火,我的未来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