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閱讀哲學,歷史學等學術著作?我通常是抄關鍵知識,梳理書裡知識的邏輯關係,然後寫讀後感?

李加洪


我讀哲學、史書及相關的書籍的歷程,介紹如下:

先專攻哲學書籍,從簡介到著作,求共性存個性。

就憑數學是哲學的皇冠這句話,把所有的已知哲學的共性與個性,都用規律來表示,能數學公式化的直接公式化。

再看哲學相關的宗教、心理學、管理學等書籍,對照從哲學中的所悟,核實,補缺(所悟哲學還沒有包進去的),充實所悟哲學。

續看名家批著的歷史書籍,看一段悟一段,悟完再看。

後看廣傳的歷史書籍,方法同續看,只是速度快了許多。

上述各種學習方法的落實,基本上能夠吸取前賢的經驗與智慧。

最後看網絡歷史小說以及各種歷史書評,這些文章的存在就是當代哲人的思考,就是換眼睛換角度的,用於對傳統境界的提升。

到看無所看時,自己整理。若整理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再研究周易衍生的各種預測學,尤其是預測學中的數術,借鑑之後用以構建自己的模型,再去完成自己的哲學大一統工程。

一孔之愚,供君玩笑。[捂臉]


老崧


提高興趣,充滿好奇,大膽否定,充分肯定,


前進149623549


首先要通讀。通過通讀先理出文章中的重要觀點。然後把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手抄在筆記本上。在工作與生活中,著意與概念相關聯現象。用現象解釋概念,以增強對文章觀點的理解。反覆聯繫,反覆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