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教分離”?這個怎樣影響了我國傳統史學思想的演變?

小刺蝟的吉他聲


白居易受三教合一的影響最為深刻,他曾經親自參加過三教論衡一事:《白居易集》卷六十八有《三教論衡》一文……,記敘了作者參與的一次這樣活動的大略。其首雲:

“大和元年(827年)十月,皇帝降誕日,奉敕召入麟德殿內道場,對御三教談論。略錄大端,不可具載。”

“第一座秘書監賜紫金魚袋白居易。安國寺賜紫引駕沙門義林。太清宮賜紫道士楊弘元。”

白以進士明經,但其詩風向以通俗,且精通三教著稱於史。早年謫貶江州,就寫出了“本是無有鄉,亦名不用處。行禪與忘機,同歸無異路。”(《睡坐晏起》)並自注曰:“道書雲‘無何有鄉’,禪經雲‘不用處’。二者殊名同歸。”晚年寫《三適》詩時,又有“禪那不動處,混沌未鑿時”之句。辭官歸鄉後,在《遇物感興因示子弟》詩的結尾中,又說“上尊周、孔訓,旁鑑老、莊言。不唯鞭其後,亦要軛其先。”後兩句是用《莊子·達生篇》之典,但是他仍然承認自己思想是以儒教為主導的。後世公認白氏深得三教圓融之旨,而且對宋明士大夫的思維及生活方式頗有影響。

儒道釋的思想伴隨蘇軾的一生,但就其明顯的人生哲學特點來說,蘇軾早歲是儒家,中期儒道兼有,晚年卻是儒道釋相融。晚年用世似儒家,超脫似道家,虛空似釋家。似儒家而非憂,似老莊而非玄,似佛祖而非空。

蘇軾是傳統文化發展到有宋一代,三教合流的明證、產物、代表。從某些程度,角度,方面來講,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發展到宋代的圓融匯通,成熟輝煌以及中國士人人生哲學的成熟定型。至少在文化的意義上,宋代是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時代之一;而蘇軾,是士大大群像中最為人稱道而又最可愛的一個。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走出宋代,還沒有走出蘇軾。

白居易和蘇軾算是兩個代表人物,中國文人中三教思想, 並存的恆河沙數,如李白、韋應物,柳宗元等等許許多多。

中國的藝術包括國畫,壁畫,書法,陶藝……也都無不受到三教歸一思想的影響……。


阡陌有序


三教分離,衍生九流[可愛]


小北2014


儒家,道家,佛家為三教。儒家講求君臣之道,道家講求自然之道,佛家講求修心之道。各有千秋又互為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