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並非遙不可及,做好這幾點,村子大有發展

提起乡村振兴,多数人会直观认为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会不由的将其与大资本、大建设联系在一起。而多数乡村特有的环境特性,决定其很难具备吸引大资本投资建设的基础,同时,现阶段乡村振兴已经不仅仅是外部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已经逐步内化为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基层组织等系统性的重塑与振兴,提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建设”、“由外转内、内外兼修”等原则。

那么,在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下,在暂时不具备大资本对接的现状下,乡村振兴工作是否能开展呢,又应如何入手呢?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从我们现阶段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的总结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乡村振兴工作不仅可以开展,同时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一点一滴细节的改变,撬动大的发展。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从“小环境”入手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在不具备大环境生态改善的基础时,可以先从“小环境”入手。“小环境”包括村民室内生活环境、室外公共环境等。

村容村貌等生活环境,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因素。追求美好与容易受身边环境影响,是人的本性。当村里随处是垃圾、污水,室内脏乱不堪时,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反之,当室内整洁、室外干净、生机勃发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面貌也会随之积极与振奋。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人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若要振兴,首先要从“小环境”的改善入手,例如,倡导垃圾分类,将垃圾按照可沤肥、可回收、有污染等进行归类收集处理,建立环境监督机制,运用小朋友的力量,形成环境监督小分队,营造村内小的景观环境,种植观赏花、蔬菜等景观打造等措施,逐步将其形成村民的行为习惯。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从“小文化”入手

“小文化”,也是乡村“大文化”。我国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根基。但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传统乡土文化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已经逐渐没落与凋零,乡村的内部环境也因此濒临崩溃。

从文化入手,通过日常的“小行为”、“小细节”,让人们逐渐重拾传统文化信仰与传承,保留乡村最原本的本真。通过日常文化活动的组织丰富精神生活,通过重修家谱、家庙等重拾宗族信仰,通过村规民约的规范约束日常行为,通过红白理事制度建立良好风俗风气…… 一点一滴的改善,最终形成是乡村整体文化风貌的改善。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从“小资源”入手

所谓“小资源”,是指相对于外部引入的大资本、大产业而言,乡村内部可挖掘的资源基础。

乡村的资源可分为空间资源与人力资源两大类,空间资源又包括建筑资源与土地资源。对于现阶段大多数乡村来说,最为宝贵的就是闲置可利用的空间资源。但是多数乡村的现状是,土地与房屋闲置,但却缺乏整合利用方式,无法发挥乡村宝贵资源的优势。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乡村内部资源的挖掘,主要任务就为空间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梳理与明确。具体来说,即为乡村闲置零散的土地、建筑等资源,要形成凝聚的整体,具备整体打造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因为只有具备整体性与规划化,才能发挥资源集约化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因为乡村的发展还是无法避开与外部市场的专业化对接与合作,而只有资源集中后,才有可能形成并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具备与外部市场的专业化对接合作的基础。

因此,从“小资源”入手,就是整合乡村内部空间资源、人力资源,为乡村振兴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并非遥不可及,做好这几点,村子大有发展



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发展固然最好,但毕竟外部因素具备不确定性,首先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基础,才会有更多吸引外部合作的机会,才能更好的借助外部力量。

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从眼前能看到的事入手,从最容易做到的事入手,看似波澜不惊,却如涓涓细流,绵绵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