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變化 把時間當朋友——東京奧運延期運動員心態錄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全球疫情洶湧,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備戰奧運的運動員們心態如何?新華社記者近日廣泛採訪各運動隊瞭解到,面對延期,運動員們的心態普遍積極主動,年輕隊員期望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資深運動員則選擇直面挑戰,擁抱變化。

年輕選手:延期是機遇 備戰不放鬆

對處在上升期的年輕運動員來說,多出一年的備戰時間是天然的利好,但心態無疑不能放鬆。

中國國家田徑隊隊員、藏族馬拉松選手多布傑正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易貢鄉的訓練基地進行新一輪備戰。在他和訓練團隊看來,處在不到26歲的年紀,東京奧運會的延期對他來說,或許是個繼續提升成績、補足短板的機遇。

“許多非洲頂尖馬拉松運動員出成績都在30歲以後,所以這些都不是問題。”多布傑說。

2019年,多布傑在徐州國際馬拉松暨世錦賽馬拉松選拔賽中以2小時10分31秒的成績奪冠,並達到了東京奧運會的達標標準。他也成為國內首位獲東京奧運參賽資格的男子馬拉松選手。在剛剛過去的冬天,多布傑一直在埃塞俄比亞冬訓,原計劃要在3月參加在東京、首爾、巴塞羅那舉行的多場比賽,但均因疫情取消。

“冬訓達到了預期目的,多布傑每個階段都跑出了訓練中的個人最好成績。”國家田徑隊教練格桑次仁說,雖然此前的訓練一直以四年為週期來計劃,但多布傑在項目中相對年輕的年齡讓他有底氣再等一年,“從心態到訓練計劃,我們都沒有大的波動。我們將按照田管中心的要求繼續訓練備戰,保持運動員好的狀態,有信心在2021年時調整到最佳水平。”

此前,多布傑暴露出對高溫高溼比賽環境的不適應,曾在多哈世錦賽中退賽。格桑次仁表示,這一年是集中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時機。待全球疫情穩定後,會有計劃地多參與一些比賽地氣候與日本相仿的比賽。

此外,奧運會延期或許讓許多其他西藏藏族年輕選手有了達標奧運的機會。米覺尼瑪、旦木真次旺、索朗才仁等選手在2019年均跑進了2小時20分,格桑次仁表示,三人在冬訓中均表現出了與多布傑不相上下的水平,更為充裕的備戰時間對這些年輕選手來說是個利好。

多布傑師徒二人曾為東京奧運會定下過闖進前八,為中國男子馬拉松實現排名突破的目標。現在,這個目標依舊沒變。

18歲的張夢瑤是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女子反曲弓個人賽冠軍,她也是中國射箭隊中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她說:“接下來的一年裡我能更好地積累經驗,找出和改正訓練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升自我,重新調整心態,加強體能訓練,加強身體素質。”

資深運動員:擁抱變化 直面挑戰

31歲的鉛球運動員鞏立姣已經獲得了東京奧運會的資格。作為中國田徑的重點衝金點,她的狀態和心態讓人關注。

上個月,為了讓運動員保持狀態,中國田徑協會在北京體育大學訓練基地舉行了投擲特許賽。鞏立姣狀態出色,6投全部在19米50以上,最後一投投出了19米70,創下2020年世界室內最好成績。

“投擲特許賽的成績是自己第二好的室內比賽成績,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能為參加東京奧運會增添信心。現在除了不能參加比賽,疫情對備戰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一直都在按照訓練計劃進行。”鞏立姣說。

河北省體育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吳冀分析,奧運會延期令中國隊備戰時間增多了,更有利於系統訓練,可能衝擊更高的成績目標。但其他國家運動員的準備時間也多了,所以中國隊要把之前預期的成績調高。

他認為,在田徑項目上,東京奧運會延期對中國隊總體上還是有利的。“中國最早開始嚴控疫情,取消了很多賽事,但是國外的隊伍都還在參賽,所以如果奧運會如期舉行,我們的競技狀態可能會不如對手。”他說。

里約奧運會女子拳擊75公斤級季軍、2018年世錦賽該級別冠軍李倩為中國拳擊隊獲得了第一張東京奧運會入場券。

面對推後一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李倩覺得自己的心態“比較穩”。

“剛剛知道奧運會推遲的消息時,心態上還是有些波動的。因為到時候年齡大了一歲,怕對競技狀態有影響。但是現在轉過頭來想,覺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把訓練的一些技術動作摳得更細緻,一點點加強。讓很多動作刻在腦子裡,成為下意識的反應。”李倩說。

目前,李倩所在的75公斤級只有非洲區和亞大區決出了參賽資格,歐美地區的資格賽因為疫情的影響推遲了。

“但對手就那些對手,其實心裡都有數。不管對手是誰,還是要先把自己的東西做好。”李倩說。

“最初準備資格賽的時候,正好是國內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我當時有點擔心在呼和浩特的家人。”李倩的父母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瓦窯批發市場做蔬菜批發生意。

“我叮囑他們不要出門,但我爸說,不出門怎麼行啊,有人上門來買菜,還是得開門賣菜啊。”李倩說。

現在國內的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李倩說,等到隔離期滿,就可以去場館訓練了,她對東京奧運會的目標從未改變,就是站上最高領獎臺。

剛剛過完31歲生日的蹦床奧運冠軍董棟認為,奧運會延期對老將們來說是挑戰,但同樣也是機遇。

“同一年趕上奧運會、全運會、世錦賽三個大賽,這樣的機會能有多少?而且奧運會之後緊接著就是全運會,不容易鬆勁,有利於創造好成績。”董棟說。

新華社記者收集了60位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國家隊運動員在2月1日至4月15日期間社交媒體發佈的內容,並進行了詞頻分析。

在名詞中,頻率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國”、“武漢”和“疫情”,在緊張備戰中,在奧運延期的大變局下,運動員們的家國情懷可見一斑。

而在動詞中,“加油”、“希望”和“感謝”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詞。

其中,“加油”出現了42次,一方面為自己和隊友加油打氣,另一方面為疫情中的武漢、中國和世界加油。

里約奧運會女子高爾夫銅牌獲得者馮珊珊在微博中寫道:“賽事暫停,但體育力量不停。全球一體,大家一起加油。”

“希望”出現了16次,田徑名將蘇炳添說:“我要許個願:希望這次疫情儘快結束!全國人民過上安穩的生活!不敢奢求幸福,但求無憂!”

“感謝”則出現了12次,感謝自己的教練和團隊,感謝在抗擊疫情一線戰鬥的醫護人員。

里約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石智勇在微博中寫道:“疫情期間封閉兩個多月,訓練依舊沒落下,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感謝團隊,感謝工作人員和保障人員。”(參與採寫記者:王浩明、周暢、王春燕、王沁鷗、楊帆、劉暘、朱翃、吳書光、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