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每人會產生3000多癌細胞,但是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不得癌症?

每天每人会产生3000多癌细胞,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不得癌症?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使关于不良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即心理社会因素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

癌症作为心身疾病,负性情绪、个性特征和生活事件等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1.负性情绪与癌症

情绪是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会产生满意、高兴等正性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气愤、抑郁和悲伤等负性情绪。几乎所有癌症患者的发病都涉及情绪因素,负性情绪可能贯穿癌症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并与预后显著相关。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医经典著作《素问.通评虚实论》就明确指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说明了噎膈,也就是食管癌的发病与暴忧有关,表明了古代医学家已注意到心理因素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清代医学著作《金匮.集聚通论.气积篇》记载:“气滞成积也,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指出了情志因素可以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日久则形成集聚之类的恶性肿瘤。每天每人会产生3000多癌细胞,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不得癌症?中医的说法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刚。简单来说,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人一旦产生不良情绪,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受到抑制。

2.个性特征与癌症

每天每人会产生3000多癌细胞,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不得癌症?

个性特征对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C型人格特征易患癌症,“C”取癌(cancer)的第一个字母,C型行为模式即癌症行为模式。Temoshok归纳出癌症患者共有的基本心理特征为不善于表达和宣泄焦虑情绪、抑郁,尤其是竭力压制本该发泄的愤怒情绪。行为上的表现则是过分屈从、过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姑息迁就、忍耐、依顺、合作性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因无力应付生活的压力而感到绝望,其癌症的发生率可高于正常人的3倍以上。1990年以来,许多学者都利用修订的C型行为量表对癌症与心理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乳腺癌和胃癌的研究发现个体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研究表明:癌症患者比一般人更抑郁,抑郁可使人易患癌症和加速其发展;患癌组和健康组在愤怒体验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愤怒表达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患癌组趋向于不表现愤怒,把愤怒藏在心里,并控制住。

3.生活事件与癌症

负性生活事件能够使个体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抑制人的免疫系统,导致癌症的发生。大量的实验均已证实,应激性刺激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免疫失调则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紧张的生活事件对癌症的发生起激发作用。重大紧张性生活事件作为心理应激源,易引起消极负性情绪和某些生理反应,使机体某些器官处于易感状态。美国国家应激研究所所长Rosch在“紧张与癌症”一文中指出:他在对双胞胎白血病的研究中发现,患病的一方大多有过心理紊乱,动荡的事件或经历。后来,他在研究淋巴瘤和白血病时进一步发现。患病的一方多倾向于焦虑、愤怒、悲痛或绝望而引起的感情困惑或孤独。

每天每人会产生3000多癌细胞,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不得癌症?

二、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

心理因素致癌,并不象细菌、病毒那样直接侵犯和破坏人的机体,使人在短期内发病,而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机体免疫系统这3个方面而起作用,悄悄地、慢慢地使人生病。

消极精神状态,如长期的焦虑、嫉妒、愤怒等不良刺激可以通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诱发内分泌功能的失调,破坏人体对肿瘤的免疫能力。在具备其他肿瘤的内因、外因条件时,机体的抗癌因素与致癌因素的平衡即被打破。例如:当人愤怒、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及心搏加快、加强,血压增高。当人惊恐时,呼吸会出现暂时的抑制,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脸色苍白、出汗、口干现象。忧愁时则会抑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减少,使入食欲不振。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依靠生理功能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消除外来刺激的危害,但是这种生理调节能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当刺激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发生各种生理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负性生活事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升高、交感神经系统以及各种肽类物质和细胞因子活性改变和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等使抵抗癌症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并增加一切致癌因素对某种遗传素质的人产生作用的可能性,导致某些细胞发生癌变连续反应,最终有可能在某一局部器官发生癌肿。

大量的实验表明,电击、创伤性恶性刺激、反复而集中的条件反射实验可引起神经系统的过度或普遍应激而促进“自发的”肿瘤生长。下丘脑在中介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与免疫反应之间可能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等多种过程共同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启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环路,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癌症#

#免疫# #心理# #情绪调控# #健康养生#@趣生活健康頭条

本文为宋辉大夫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