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生活攪動快遞江湖:行業集中度趨高 或迎三足鼎立格局

●長江商報記者 陳妮希

阿里計劃收購韻達至少10%股份的消息,對物流行業又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雖然雙方對此消息均未做出回應,但縱觀整個快遞市場,從主要的EMS、京東、順豐、圓通、中通、申通、韻達,這七家企業,變成“四通一達”京東、順豐佔領主導市場。若“四通一達”均有阿里的身影,行業似乎也將漸漸從過去群雄逐鹿的格局,轉向三足鼎立的態勢。

面對阿里系快遞的來勢洶洶,京東、順豐也早已居安思危,提前佈局。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物流市場正處於從傳統物流向數字物流轉型發展階段,尤其隨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數字供應鏈服務成為綜合物流企業發展的趨勢。”

快遞員都有嚴格的考核標準

今年春天,很多人都過上了“宅生活”,為了滿足消費需求,網購成為一些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區門口停著各式顏色的快遞小車,尤其是順豐和京東,一天來往兩三次更是尋常事。

“喂,你的買的牛肉到了。”在武漢市洪山區的順豐快遞員高巖(化名),每天上午十點左右就開著一輛小三輪快遞車到達小區門口,然後一個接著一個電話撥出去。抗疫期間,順豐快遞員們卻並未休息,送完一個小區後,回去還要整理新到的快遞,下午又得出發了。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進入2020年,在全行業1月份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雙雙同比下降的情況下,順豐繼續保持高增長穩定增速,實現營收(含供應鏈業務)116.28億元,同比增長14.40%;業務量達到5.66億票,同比增加40.45%。如果按照國家郵政局預計1月份快遞業務量40億件計算,順豐控股(47.980, -0.15, -0.31%)1月份業務量約佔到全行業的14.15%。

順豐的高歌猛進得益於此前國家郵政局建議春節期間優先選用郵政、順豐、京東。統計顯示,京東+順豐在春節期間業務量或將達到70%,加上郵政的業務,今年春節順豐+京東+郵政大概率仍將佔到90%左右,其中順豐最多,佔到了40%。

那麼,進入3月份,快遞行業復工率超9成,快遞行業整體開始回暖。根據國家郵政局近日發佈的《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月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57億件,同比增長17.3%;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完成715億元,同比增長20%。

但是對於很多快遞員而言,做這一行卻更難了。在很多人看來,快遞員平均工資在6200元左右,且工作內容是很簡單的,就是把收到的快件按地址送到收件人那裡,讓收件人簽收就完了。現在更是簡單了,很多小區裡都有了自提櫃,他們只需要把快遞放在自提櫃裡,收件人自己去取件就好。

可實際上,快遞員卻是非常辛苦的行業。穿梭於大街小巷派送快件,如果分的地區在商業區、辦公樓等年輕人集中區,網購和文件來往的頻率高,訂單量還有保障,如果分到的區域偏僻或者年輕人集中度不高的地方,訂單就極不穩定。

對於送達到最後一公里的快遞員而言,快遞數量的多少就意味著收入高低。“‘四通一達’每單抽成大概在一元左右,順豐每單高出0.5至1元左右。” 按照快遞總量計算,每個快遞員的工資應該是遞增的,但其實越來越多的快遞員卻感覺更難了。在申通快遞(16.670, -0.26, -1.54%)當配送員多年的方晴(化名)向記者透露:“現在快遞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對於快遞員的獎懲也很嚴格,在‘四通一達’裡,只要接到菜鳥投訴,一次就要扣罰200元。順豐扣罰雖然相對緩和些,但也要扣分,當扣分達到一定規定範圍後,就要重新培訓。”

尤其是近些年各家快遞都在搶單,方晴也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這兩年,順豐的生意明顯好些,相對而言‘四通一達’裡除了中通速度快些,業務量情況要好些,其他的快遞發展其實是越來越難的。”

行業集中程度越來越高

目前,我國快遞業務量為全球第一,快遞網點覆蓋率極高。據國家郵政局統計,全國幾乎所有的縣級以上城市都有快遞網點,全國96.6%的鄉鎮已經建有快遞網點,有26個省(區、市)實現了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

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提供了眾多物流相關崗位。何園(化名)本來是荊州到漢上班的一名普通工人,在朋友帶動下,也開始做物流行業。“前幾年就是代理一家物流公司取貨站點,這幾年生意難了,就搬了新租房,同時接了三家物流公司的訂單,成為三家物流共同驛站。”

“都說鐵打的驛站,流水的老闆員工。”在和記者交談時,何園調侃。長江商報記者觀察到,近些年物流行業大量新建驛站,但同時快遞櫃、無人配送等業態也在興起,再加上行業競爭加劇,進入快速洗牌期,部分快遞品牌訂單量極為不穩定,導致快遞員及承包驛站的人員流動性也很高。於是越來越多的驛站選擇同時合作幾家物流企業,從而開源節流維持驛站良性發展。

目前,各大民營快遞企業湧現並下沉市場,產業資本不斷湧入,品牌越來越多,創立、倒閉、重組的故事頻頻上演。於是,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抱團發展,2013年由阿里牽頭聯合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共同組建了菜鳥網絡。行業集中化運營趨勢開始顯現,快遞行業快速洗牌。

去年以來,全峰、快捷、如風達、國通等多家二線快遞企業相繼陷入公司關停,多家二線快遞企業已經相繼陷入困境。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近年快遞行業增速的放緩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快遞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二線企業或難以避免被洗牌的命運。

對此,楊達卿指出,近年來,綜合物流服務市場資源日趨集約化,2019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主營業務收入總額超過一萬億元,進入門檻已經提高到30億元。

不過,楊達卿也指出:“物流行業覆蓋叫寬泛,就綜合物流市場而言,雖然服務C端的快遞企業在公眾認知度較高,但市場主體仍是服務B端市場的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國外運(3.390, -0.03, -0.88%)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這意味著,在產業結構調整下,服務C端的“七雄”雖蛋糕已經劃分好了,既要不斷瓜分市場,又要不停開拓新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或進入三分天下局面

就在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阿里計劃收購韻達至少10%股份,消息傳出,韻達股份(28.110, -0.50, -1.75%)直接漲停。上週,長江商報記者向韻達方面求證該消息,對方委婉拒絕了採訪。對於收購部分股份之說,目前二者也均未對外給出官方回應。

不過,就是這則未經確認的消息,卻在物流行業引發大量關注。如果事件成功,“四通一達”盡歸阿里,那麼國內物流行業儼然就從“七雄爭霸”變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和京東自建物流,曾鉅額困損多年才見盈利曙光相比,阿里的物流佈局,是以悄然收購,成了不可忽視的物流巨頭。2015年,阿里聯手雲鋒基金,戰略投資圓通速遞(11.250, -0.14, -1.23%);2018年5月,阿里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2019年,阿里作為申通A股的戰略投資者入股。同時,阿里也是百世快遞第一大股東。這樣,四通已盡入阿里菜鳥陣營。如果阿里收購韻達股份成功,那麼“四通一達”盡歸阿里,阿里物流實力將不可小覷。

楊達卿認為:“阿里與韻達的入資合作還未成定局,不過或是大概率事情。這也是相互的需要,對阿里來說,打造數字物流操作系統,就需要有更多品牌物流商應用,投資是最直接的深度合作紐帶。由於韻達也是菜鳥網絡發起單位,今天阿里不投資韻達,可能明天會有其他企業敲門韻達。對韻達來說,目前快遞業務單一性較強,而且主要依賴規模換效益,面臨較大換道發展壓力,深度結盟阿里能獲得更多技術賦能、資金賦能。”

面對阿里的來勢洶洶,京東、順豐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各家都在搶市場,搶訂單。” 據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講述:“這兩年京東和順豐開始發力電商件和下沉市場,搶佔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順豐這兩年訂單量有明顯提升。”根據順豐財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率先突破千億營收,成為國內首家營收破千億的快遞企業。

不過,從目前物流市場來看,四通一達仍然佔據主要戰場,儘管總體收入沒有順豐多,但是在平均增速上,仍不甘示弱超越順豐,體現出顯然阿里的掌控仍有影響力。電商專家、上海萬擎商務諮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向長江商報記者認為:“現在無論是京東還是拼多多,很多訂單還是依賴於四通一達負責。因為京東在一二線是以自己的物流為主,但是再往其實還是依靠於四通一達和順豐。而順豐由定價上相對高些,很多地區的快遞也會選擇價格相對優惠的‘四通一達’。一定程度上來說,對於下稱市場的的京東還有拼多多而言,和阿里的關係既是競爭也是合作,未來快遞將會成為京東、順豐和阿里系所入股的三種體系。”

數字供應鏈服務將成發展趨勢

不過,“就快遞物流市場看,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目前階段活躍的仍是傳統快遞物流,但隨著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發展,未來佔據數字物流高地的企業將成為主導。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背靠超級訂單平臺,並擁有數字化物流新基建的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日趨強化,而自成生態的順豐集團將呈現較強競爭優勢。通達系仍面臨資源重整的問題,減少重複投資,優化資源配置。” 楊達卿補充。

在楊達卿看來,數字供應鏈服務成為綜合物流企業發展的趨勢,這一點也是行業共識。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快遞櫃迎來風口,這些都建立在數字化運營之上。圓通方面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為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很多快遞包裹目前都是通過到店自取的方式完成的,‘無接觸配送’成為剛需,如末端門店、驛站、快遞櫃越來越被消費者歡迎和認可,這也將促進快遞物流企業對終端的變革和升級,從而提升終端物流配送效率。”

截至目前,包括“四通一達”、順豐、京東在內的物流企業已經在加大數字化建設。去年10月,京東物流正式對外提出“供應鏈產業平臺(OPDS)”,基於不同屬性的產業提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推動供應鏈對產業的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還正式發佈了智能創新產品-雲匣,這是一款多功能的智能快遞櫃,消費者只需將雲匣放在家門口,即可一鍵解決頻繁收寄快遞的煩惱。

近年來,順豐繼續加大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地圖服務平臺、無人化及自動化操作、智能硬件等方面的研發投入。數據顯示,順豐控股近三年的研發投入之和高達35.23億元。此外,順豐也在傳統業務、冷鏈、重貨、供應鏈等多項B端業務完成初步佈局,天網+地網+信息網的重資產規模格局,已經讓順豐具備了難以跨越的領先優勢。

而阿里持股下的物流,也在積極佈局數字化運營。按照馬雲規劃,藉助菜鳥物流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實現全國任意一個地區都可以做到24小時送達。一直以來,阿里只是通過菜鳥,在背後負責數據運營、技術支持和模式創新,物流的實際運營還是交給“四通一達”,而“四通一達”本身存在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時、物流配送慢等問題,在服務質量、物流效率、用戶體驗等方面稍遜一籌 。

“如果阿里成功入股韻達,阿里系將組建全球業務規模最大的快遞物流集群,通過科技賦能和金融支持,將加速中國快遞物流行業集群升級,對順豐、京東物流來說或迎來更大競爭壓力,但迎來一個拼技術和拼品質的市場,利於整體的有序競爭。” 楊達卿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