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彭城兵敗被項羽追擊,數次把兒女踹下車,不是無情實乃大智慧

刘邦彭城兵败被项羽追击,数次把儿女踹下车,不是无情实乃大智慧


刘邦彭城兵败被项羽追击,数次把儿女踹下车,不是无情实乃大智慧

刘邦彭城大战后,被项羽追击,情急之下把两个孩子踹下车

汉二年四月,刘邦项羽爆发彭城大战,刘邦及诸侯50多万大军被项羽3万多人击败,刘邦仅带着几十人逃出。逃难路上,遇到了自己和吕后所生的一双儿女,即后来的孝惠皇帝和鲁元公主,驾车的夏侯婴下车把两个孩子抱上车。由于人多马乏,车速变慢,项羽又追得急,刘邦多次把两个孩子踹下车,夏侯婴一次又一次地把两个孩子抱上车,刘邦气得要杀夏侯婴。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对于刘邦的行为,一般的读者都倾向于刘邦太无情,太狠毒,为了自己活命,儿女性命都不顾。其实这不是刘邦无情,而是刘邦大智慧的表现。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项羽高傲的贵族性格使他不会轻易地伤害妇孺老人

项羽出身贵族,其性格中既有残忍的一面,也有骄傲的一面。

项羽的残忍主要体现于杀人如麻。项羽在反秦过程中,经常屠城。在反秦及楚汉战争中,像屠城阳、属咸阳、新安坑屠20万秦卒,屠外黄因为一小儿语而作罢。

刘邦彭城兵败被项羽追击,数次把儿女踹下车,不是无情实乃大智慧

项羽对抵抗的城市会进行屠城

除了屠城,项羽还喜欢杀人、烹人。打下咸阳后,有人劝项羽建都关中而不是彭城,项羽不愿意锦衣夜行,人家就打了个沐猴而冠的比喻,项羽就把人给烹了。

用一口大锅“大煮活人”,是项羽很喜欢的杀人方式。骂他沐猴而冠的那个人被项羽烹了,守荥阳的周苛被项羽烹了,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差点被项羽烹了……

项羽虽然喜欢杀人甚至屠城,但是他屠城或杀人的对象要么是坚决抵抗他的人,要么是不尊重他的人。城阳被屠、周苛被烹,是因为他们坚决抵抗,项羽需要通过杀戮来震慑抵抗者。

而骂他沐猴而冠被烹,是不尊重他。因为项王太好面子了,容不得别人不给自己脸。

刘邦和项羽共事过,了解项羽的性格,危急时刻把两个孩子推下车,即使孩子落到项羽手里,项羽也不会杀孩子的。因为:

首先,项羽的贵族性格是不会对妇孺动手的。

贵族有贵族的尊严,贵族也有贵族的行事准则,项羽的尊严是不会对无辜的妇孺动手。

项羽生活的时代, 是战国结束后不久。在春秋以前,贵族的精神就是“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所谓的黄口,就是小孩子,黄口小儿。所谓的二毛,就是两种颜色的头毛,年轻是黑发,老年人是白发,黑发、白发相间的人是处于向老年过渡的人。

刘邦彭城兵败被项羽追击,数次把儿女踹下车,不是无情实乃大智慧

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

不杀黄口、不获二毛,就是不杀小孩子、不俘虏年老的敌人。

彭城大战时,汉惠帝才6岁,鲁元公主更小,正宗的黄口小儿,对于这样的黄口小儿,贵族出身的项羽是不会杀的,杀了会坏了他的名声。

其次,项羽的英雄性格是不会对弱者动手的。

因此,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即使推下车被项羽俘获,项羽也不会随便地杀了他们。因为他们只是孩子,是弱者,力能举鼎的楚霸王对两个孩童动手,别说杀,想想项羽都会脸红。

这些孩子在项羽手里,大不了就是和刘太公、吕雉一样充当人质,要挟一下刘邦。要挟成了,换取刘邦妥协。要挟不成,项羽至多囚禁他们,而不会对他们动手,谁让他们是一帮老弱妇幼呢?

项羽的英雄性格和情绪,让他愿意挑战真正的强敌。敌人愈强,项羽的挑战欲望和好胜精神越强。对手越弱,他反而没兴趣。

刘邦料定项羽不会杀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不怕把孩子推下车。

二、孩子目标小不是追兵的追击目标反而容易躲过

刘邦逃跑,是坐着车子逃跑的,驾车的司机是夏侯婴。所以项羽的追兵追的是坐着车子逃跑的一对大人。

而刘邦的两个孩子,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是一对4-6岁的小屁孩,两个小孩个头小、目标也小,随便在路边的哪个村庄或草垛里一躲,也不容易被追兵发现。

退一步讲,两个孩子即使哪里都不躲,就在哪个树下或田地里玩耍,那些追兵看到,也不会对两个孩子怎么样的。因为追兵一路上遇到的普通农民、路人、小孩不知道有多少,难不成都抓回去拷问一番?

刘邦彭城兵败被项羽追击,数次把儿女踹下车,不是无情实乃大智慧

孩子目标小,容易躲藏

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传媒不发达,刘邦和吕雉的孩子不会像现在明星的孩子成为网红,面孔为项羽的追兵所熟悉,从而追兵把孩子拿住以要挟刘邦。

所以,刘邦在情急之下把孩子推下车,并不是心有多狠,而是想让孩子单独躲起来,因为孩子目标小,容易躲过。

而刘邦自己和夏侯婴外加一辆马车,则可以吸引追兵的注意力,这样反而能帮助两个孩子成功脱逃。

三、一家人在一起反而更容易让项羽“一锅烩”了

投资领域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原理无非是风险要分散,而不是集中。在仇敌的追击中,一家人聚在一起,无疑就是风险集中。

刘邦和嫡子嫡女在一起,就是风险集聚的行为。刘邦把孩子推下车,看起来心狠,实际上是风险分散的行为,防止被项羽追上一锅烩了。

再退一步来说,即使项羽的人认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价值也不大,因为:

首先,刘邦不缺女人也不缺孩子。项羽抓了两个孩子,即使扣住不放,对刘邦的事业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因为刘邦不缺女人也不缺孩子。刘邦在娶吕雉以前,身边也不缺女人,有个曹寡妇还帮刘邦生了个庶长子刘肥。刘邦早在西征前就在定陶娶了能歌善舞的戚姬,还生了一个非常像他的刘如意。根据史记记载,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项羽抓了刘邦父亲和嫡妻吕雉,也没有让刘邦屈服,两个孩子更不会让刘邦屈服。

刘邦彭城兵败被项羽追击,数次把儿女踹下车,不是无情实乃大智慧

一家人在一起容易被一锅烩了

其次,杀孩子是为了斩草除根。没抓到刘邦,草还在,除根没价值。再说,刘邦有那么多根,除了一根,不影响草继续成长。即使已有的根都除了,按刘邦的能耐,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此,对项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刘邦,把刘邦这棵“大毒草”除了,不怕那些小根须生根长芽。草没斩,除根没价值。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父亲没有不爱孩子的,即使是帝王,哪怕孩子再不肖,也有“舐犊之情”,很少有父亲对孩子下毒手的,除非这孩子要谋逆造反。刘盈被救后不久就被刘邦立为太子,也说明了刘邦对刘盈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