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先秦古籍《山海经》是一部奇书,作者不详。全书现存18篇,按区域记录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异兽。

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捉妖记》中的小胡巴形象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帝江,《大圣归来》里孙悟空棒打的巨型喷火大肉虫来自《山海经》中的混沌。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中猪八戒与沙僧的原型直接照搬了《山海经》中的两大凶兽,分别是赤眼猪妖和横公鱼。

不过学术界对《山海经》最新的认识定位是一部神话地理政治古籍,而不再局限于神话志怪,书里提到有200多座山产不同的玉石,现实大部分都能与书中记载对应。

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矔疏(huānshū) 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北山经》, “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

神兽虽然魔幻,但也绝非无章可循。学者王德岩将《山海经》中的怪物世界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所谓怪,都是相对于我们日常所见的常识而言。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这些怪物所谓的“怪”,不过是在常识所见的人、鸟、兽形态的基础上有了加减增缩位移而已。

一是大,比如荆山犛(máo)牛重数千斤,大咸之山的大蛇长百寻;

二是多,比如屏蓬左右各有一头,并封前后各有一头,北极天柜山的神九凤是九首人面,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九头鸟;

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蛊雕 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

三是少,比如三足龟、一足猪尾的跂踵(qǐ zhǒng)鸟,崇吾之山有鸟名曰蛮蛮,一翼一目,不比不能飞,相得乃飞,在后世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有道是“在天愿作比翼鸟”;

四是移,将五官四肢位移,比如《长城》中的饕餮便是将目放在了腋下;

五是合,异类相互组合,比如人面马身、羊身人面、马身龙首等形象在书中随处可见。

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狸力 出自《山海经·南次二经》,“柜山,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

为何古人会创造这么多神怪异兽?

中国神话学学会会长叶舒宪说:“现代的人都会基于自己的认知去思考古人,当然想不通,毕竟生活的时代环境大不一样。”

叶舒宪表示,学术界按照符号学分类指标对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审视,将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如果神话是伴随人类进化而来的十万年或百万年的精神遗产,那么进入科学和哲学思考的人类历史仅仅2000多年。

“生活在小传统中的人,不容易超越文字符号的遮蔽和局限,所以一般无法洞悉大传统的奥妙。今天我们都是生活在理性的世界里,和古人的眼光是隔离的。”他说,史前时代没有文字,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便是想象,以通神的眼光来看待所见到的,一些正常动物也会被他们看成是神的显现方式,并会觉得奇形怪状越不好把握的才是神、怪,见之吉利或预知凶相。

那该如何去体会古人的那种感受?叶舒宪提了个小游戏,不管你眼前是一本书还是一个手机,抛掉此前对它的所有认识,不知其名不知其用,然后闭目冥想,你是否也能想象出一个奇异的故事呢?

有奖互动丨这是困扰小编多年的一个问题……

举父 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崇吾山的畏兽,善于投掷,虎豹都害怕它

(本文摘自河之洲第17期:中国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文)

互动征集:

“讲文化故事,为河南代言”

近两百期的《河之洲》文化周刊,不仅见证了一家主流都市报纸为本土文化发声的执着,更梳理出一部沉甸甸的河南当下文化史。

它是新闻,却不是易碎品,它是史记,任何时间拾起却都能活色生香。

如果你有关于河南、文化、历史、影视、城市、设计、书籍、戏曲、明星等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任意留言提问。

近两百期的《河之洲》及团队的记者编辑,总能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看爱问版河之洲,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友情提示:问题一经采用,均有小礼品送上哦~~

————————————————

来源:大河客户端

记者:张丛博

策划:孙贝

编辑:邱瑾

审核:安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