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MR與PET/CT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初步對比研究

目的:

分析一體化PET/MR乳腺顯像對乳腺病灶的診斷價值,並比較與PET/CT的差異。


18F-FDG PET/MR與PET/CT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初步對比研究

18F-FDG PET/MR與PET/CT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初步對比研究

左圖為杭州全景中心 GE PET/MR,右圖為杭州全景中心 GE PET/CT


方法:

回顧性分析59例懷疑乳腺腫瘤的女性患者,同日先後行全身18F-FDG PET/CT顯像及採用乳腺專用線圈的18F-FDG PET/MR局部顯像的相關資料。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

用χ2檢驗比較兩者檢出率的差異;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Bland-Altman分析及t檢驗對兩者SUVmax及靶區/本底比值(Tissue/Backgroud,T/B)進行比較分析;運用χ2檢驗比較各指標診斷效能的差異。


結果:

共94個乳腺病灶獲得病理結果,其中乳腺癌病灶57個,乳腺淋巴瘤病灶2個,橫紋肌肉瘤病灶3個,良性結節32個。


PET/MR總體比PET/CT多發現24個病灶,兩者有顯著統計學差異(χ2=25.71, P<0.01)。有46個病灶同時在兩臺PET上呈陽性,另有8個病灶PET/MR呈陽性,而PET/CT呈陰性,其中惡性7個。


PET陽性病灶的SUVmax-MR與SUVmax-CT有良好的一致性(r=0.989)。PET/MR圖像的T/B-MR值較PET/CT 圖像的T/B-CT高,均值差為2.3(95%CI:-3.5~8.0),有顯著統計學差異(t=2.72,P<0.01)。


PET/MR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為95.2%(59/62)、90.6%(29/32)、93.6%(88/94),PET/CT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為75.8%(47/62)、93.8%(30/32)、81.9%(77/94),二者靈敏度與準確率有統計學差異(χ2=9.63,P<0.01;χ2=5.99,P<0.05)。


≥10mm惡性病灶的PET陽性率92.5%(37/40)明顯高於<10mm惡性病灶的PET陽性率63.6%(14/22),(χ2=8.10, P<0.01)。對於≥10mm的病灶,兩者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均無統計學差異(χ2=1.05、0.38、0.15,P>0.05)。


對於41個<10mm的病灶,PET/MR的靈敏度90.9%(20/22)和準確率92.7%(38/41)高於PET/CT的靈敏度和準確率45.5%(10/22)、68.3%(28/41),(χ2=10.48、7.77,P<0.01)。


結論:

PET/MR對於乳腺腫瘤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與PET/CT相比,PET/MR的 PET圖像信噪比更高、分辨率更好,MR提供的診斷信息更多,尤其是對於<10mm以及PET陰性的病灶,其診斷價值更高。


關鍵詞:PET/MR;乳腺專用線圈;PET/CT;乳腺腫瘤


18F-FDG PET/MR與PET/CT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初步對比研究

中年女性,共3個乳腺病灶,病理均為浸潤性導管癌。A.PET/CT圖像;B.PET/MR圖像。


1)右乳外上象限病灶(20.5mm)。從左向右依次為PET/CT大密度投影圖(MIP)、PET/CT軸位融合圖、3min與9minPET/MR MIP圖、PET/MR軸位T1融合圖;

2)左乳外上象限病灶(6.5mm)。從左向右依次為PET/CT矢狀位圖、CT矢狀位圖、3min與9minPET/MR矢狀位圖、MR T2矢狀位圖;

3)左乳內上象限病灶(7.8mm)。從左向右依次為PET/CT軸位圖、CT軸位圖、3min與9minPET/MR軸位圖、MR T2軸位圖。

右乳外上象限結節,FDG攝取較高,兩者診斷無差異。左乳兩枚結節,PET/MR MIP圖像可清晰顯示,而PET/CT MIP圖像未見顯示;斷層PET/MR圖像顯示病灶邊界更清晰,放射性濃聚程度更高,與周圍組織區分明顯,圖像噪聲也明顯低於PET/CT圖像。同時MR圖像可清晰顯示病灶邊界不光整,有細小毛刺。

本文作者:全景杭州中心 許遠帆,梁江濤,王芳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