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塑我國經濟優勢

光明日報記者 邱玥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國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促進經濟長遠更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如何把握雙循環的內涵要義,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10月1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舉辦的“建設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業界權威專家齊聚一堂,為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獻計獻策。

堅持創新驅動,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與會專家紛紛表示,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首先發言。他認為,我國走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道路,不僅是因為脫鉤倒逼或疫情下的產業鏈困局倒逼,而且是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層次開放的必然路徑。為此,要牢牢抓住創新這個驅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儘快打通全流程創新鏈條,尤其要彌補創新的薄弱環節;要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新機遇,以新基建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建設產業互聯網;還要打破部分行業政策性梗阻,促進供需實現高水平均衡。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偉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創新。一方面是技術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既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也是擺脫西方國家“卡脖子”、提高國際競爭主動權、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另一方面是制度創新,需要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全面創新制度和體制機制,以持續釋放的改革紅利,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過去,我國通過出口導向戰略實現了經濟趕超,但出口導向戰略也有一些缺陷,包括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外資依存度過高、經濟安全風險大、關鍵核心技術受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壓力巨大、內需亟待開拓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從外向型經濟轉向內需增長型經濟,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挖掘內需潛力,才能最終邁向高收入國家。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雙循環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珠海市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表示,“只有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在嚴峻的新形勢下真正發揮國內和國際循環效果,什麼是高水平對外開放?我認為不單是准入門檻式的開放,更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建設與國際高標準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市場規則制度體系。”

李曉說,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之一,在於調整區域合作的思路。通過高水平市場化經濟發展,提升我國同區域化市場規則的兼容性,減少抑制性,這樣才能使中國真正參與到國際經濟治理改革當中,為高水平內循環提供動力。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劉偉指出,面臨疫情衝擊後一系列新的變化,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同時促進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必須以“一帶一路”為重要支撐。他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互補性強,與以往國際產業轉移不同。以往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發達國家主導並佔據高端的全球價值鏈,轉移過程本身也是發展差距拉大的過程;“一帶一路”建設則是由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倡議推動,共商共建共享,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進而構建新型互利互惠的國際循環體系,實現中國與國際經濟雙循環的優勢互補。

“雙循環的提出採用的是大國開放經濟的視角。”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看來,未來,中國的高水平開放要立足全球價值鏈的比較優勢;同時,建立一個系統性全球價值鏈防控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化解等;此外,立足大國開放模式,加大關鍵產品進口,從而進一步增強主要經濟體對我國貿易依存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鞠建東則建議,中國需要推進亞洲經濟貿易體系的深度合作,構建命運共同體,通過自主開放內循環最終實現亞洲區域的經濟一體化。

國內國際雙循環機制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亮出觀點:我國應充分發揮自身超大規模的加工製造體系和內需市場優勢,立足國內生產和消費兩個大市場優勢,逐步構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機制,進一步鞏固我國已有產業優勢,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等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張輝說,從全球價值鏈治理機制來看,順暢的國內大循環,立足國內巨大市場,有利於生產的工藝增進、品牌提升;貫通的國際大循環,有利於生產的規範化、標準化和產品創新。二者相得益彰,其中國內大循環對形成核心技術優勢和渠道優勢等更為重要,也對我國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更為關鍵。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從實現“六穩”“六保”的角度來看,當前要繼續促進經濟雙循環良性互動,助力經濟內外均衡協調發展。對此,他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支持更加全面的經濟復甦,穩定市場預期;二是保持穩外貿政策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信貸政策,進一步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繼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貿易新業態的發展等;三是通過改革開放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提高財政金融服務效率,加快推進統一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消除地區保護主義,消除區域貿易壁壘;四是市場主體進一步增強匯率風險中性意識,管理好匯率敞口,從宏觀微觀層面降低貨幣錯配風險,更好享受匯率靈活和金融開放帶來的好處。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