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陶渊明,读懂五柳已中年——读《五柳先生传》

有说少年不懂鲁迅,读懂鲁迅已中年,有说少年不懂杜甫,读懂杜甫已中年。我是少年不懂陶渊明,读懂五柳已中年。

少年不懂陶渊明,读懂五柳已中年——读《五柳先生传》
/
/
/

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人,不仅是开山鼻祖,更是无法超越的高峰,古往今来无人能出其右,且不说佳句名篇如数家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后世名人对他的赞誉也如雷贯耳,文豪欧阳修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奇才苏东坡言”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最为有名的、也屡屡被拿来作为他的代表作解析的《桃花源记》,更是创设了一个世人永远向往而不可企及的世外桃源,抚慰了多少失落的心灵。

《五柳先生传》,则像是一把明朝的名椅,20年前,我懵懂无知,坐了一下就离开了,而今细看,才发现看似简洁不事雕琢的椅子,每一根线条都是那样的圆滑简练、结合起来又是如此严谨完美,造型质朴而又舒适,不可谓不匠心独具,却又是那样的低调奢华。这篇文字读来,就是这样让我不时的既惊且羡,惊叹句句玄妙,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如大白话,结合起来却又如此大有深味,羡其高远之志,慕其闲适之情。

少年不懂陶渊明,读懂五柳已中年——读《五柳先生传》
/
/
/

首句开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初读寻常几句觉得就是自谦一下,一眼扫过,可再回读却发现那是很高明的不写之写法,宛如拨开迷雾,即现出名山秀川。自述的传记,却什么也不交代,不要说籍贯父母、家中详情、名号营生,连姓都略去。想来,陶渊明一定是大彻大悟之高人,知道姓名本一符号,天地自无名始,人生本是过客,人去一切幻灭,何必执着挂念虚名?人的一切都是那么抽象,唯有那五棵柳树,吸日月之精华,禀天地之形貌,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春来绿枝依依、秋去残装褪去。陶公以五柳自喻,自然洒脱,见柳遥思陶公,那自然风采自可意会,不须再假姓名而言传。纵观芸芸众生,有几人能得放下,有几人能识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好像陶公读书很粗略,但看到后一句就明白了,其读书不是去刻意解读文章中的字词之意,而是去领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意。每有会意,竟然高兴的忘记吃饭,羡煞我也。现今有多少人不是吃货?图片、视频的传播,让美食的诱惑铺天盖地的深入人心,外卖、快递的兴盛,更是让各地名吃走进千家万户,听说美食还可以治愈好多人的忧郁症。因读书而忘食恐怕更稀缺吧?我曾经好读书、爱山水、可我现在都不敢这样标榜了。记得小时候经常做梦有一屋子的书可以看。初工作时,没有了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借书,闲暇的日子里,一日不读书就觉时间苍白难熬,做饭时,还要捧着本书度过那等待的间隙,可现在我一拿手机,看视频、看八卦,一晃多少天都不沾书也不记起,文章稍微长点就耐不下性子去细看。曾经我旅游只为山水,可是在一些旅游攻略的浸染下,我到了一个地方就想去寻觅攻略上图文并茂推荐的特色小吃,甚至也默认了”没吃过网红小吃就算白去“的观念,有时不惜加入拥挤人群,抢上一份传说中的美食才心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新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此处既可见陶公洒脱放达一面:有人招待从不拒,有酒可喝则必醉,醉了就走不招呼。也可见当时民情之淳朴一面,亲戚朋友既没有嫌弃嘲笑陶公的清贫,也没有鄙视他穷困继续买醉,更没有计较他不拘礼节的自在而去,而是时不时的雪中送炭。可见陶公与世人并没有一直所说的格格不入,他只是不惯于官场曲迎作戏而已。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家里穷困如此,有屋不能遮风挡雨,有衣却是破布烂衫,有灶经常断炊,可他安然也,没有像魏晋名士那样,怨天尤人的酒后撒疯、愤世嫉俗的特立独行,也没有像屈原那样的郁郁不得志,绝望的自弃。他写文章,也只为了表达的自己的志向,清贫自守,不是为了博得同情,也不是为了出名,尽管他最后名满天下。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一句话宛若四两拨千斤。自古”患得患失“为世人之通病,且不说我辈庸碌之人耽于世俗,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也未能摆脱。诗仙李白,那样的豪放不羁,为求功名也曾放下身段,写了篇求职文给当时的韩荆州,极力抬高其人品”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自谦为陇西布衣,甚至一面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面暮年还不舍当官,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结果差点被定罪为谋反而送命;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后世备所推崇,白居易赞其”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在自己写的碑文被皇帝下令弃用后,满心愤懑,继而上书讽刺皇帝信佛,言辞激烈刚猛,终获罪被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唯有一颗佛言之平常心,才能真的做到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吧?也正如此,陶渊明才是无法逾越的高峰,后人只能模仿,从未能超越。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曹操父子努力在政治上殚精竭虑,却落得永远无法洗白的骂名,但其二人在文学上的随兴而作,却轻轻松松地在文坛上占有了不小的一席之地。陶渊明,写文自娱,写诗自志,却一不小心的成就了他无可替代的文学灵魂之领袖,正如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我想,我也应该沉静下心来了,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写一些自己想表达的感想,纷扰尘世中,守得一片心中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