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二):如何评价《方方日记》

我的观点:

1、中国疫情处理前期是出了问题,但中期弥补的不错,后期还没走完,还要看看。这是大环境;

2、即使疫情处理再好,这么大事件,范围这么大,涉及人这么多,又是第一次做,肯定有疏漏不足的地方。而且全国人民,特别是湖北武汉人民肯定受苦了,那些病、亡的人们肯定是苦难的;

3、我赞成多写正面。但也不需要灭绝负面文字。央视还有《焦点访谈》呢,而且收视率还巨高。

其实已经有很多正能量的东西了,有部分反应不足的文字也不为过,正常。

其实还偏少。就算99%正确,你看到有1%反应不足的文字了吗?

事情本来就有正反面,人的视角和感受也有不同,不需要强制大家都一样吧;

4、批评应该是允许的。我党还一直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呢。批评《日记》也是可以的。但要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更不要上纲上线,上纲上线这是遗毒!

5、一直强调要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自信的首要表现就是不怕别人说,不怕批评。疫情处理尤其是后期我们做的确实是不错,不怕别人说。有几个人批评也不会翻天的;

6、相信方方没有像很多人批评的那么思想无耻,有意诋毁。只是文字的自然记录。看看方方以前的作品(我以前就看过不少),其实她的视角一直是比较感性而细腻的,而作为女性作家更是容易看到伤感。看看池莉、王安亿、严歌苓、铁凝、迟子建、亦舒、张抗抗等其实都有此风格和视角。而此次正好方方在武汉,习惯性记录写下来,很正常。而且相信那时候武汉人民大部分心情是压抑沮丧的,要写激昂热情的文字并不容易。大家可以查查那段时间武汉人民发的微信、微博、视频等,能有多少是喜庆的?即使是喊“加油”,也是悲壮的。是“悲壮”!

7、海外出版,“递刀子”说,是无稽之谈!中国汽车每年撞死10万人,要归罪于汽车吗?就算是正面的文字,也可以被用作反华的材料!所以,不要因为用途之一就妖魔化整个产品,去骂那些不正确使用的人吧。

而且,相信这个《日记》在海外也不会太受重视。你觉得欧美人真这么看得起中国,都会去了解中国的事吗?

问问自己,你这段时间真的去了解武汉的细节了吗?除了无意识浏览到的,自己去用心了解了吗?恐怕没多少吧。你真的仔细看国际新闻吗?恐怕美国猪肉多少钱一斤你都不知道!

这个也就是少数人用用看看,中国人敏感罢了。

所以也对于海外出版不要太紧张。

8、其实我认为这场论战中最要警惕的,是阻止别人发言的人,是那些人身攻击的人,是那些上纲上线的人。这些人恐怕对祖国破坏更大,恐怕最给外国攻击我们以口实。他们才是“其心可诛”。

个人观点,可以讨论,不可谩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