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別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嗎?深層問題需謹慎對待

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我们都见过一些热衷于与他人攀比的人。每当他们看到别人拥有的东西比自己的更加优越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并总是想方设法去超过比自己好的人,只为了满足自身过盛的虚荣心。

但是,当三岁的孩子向爸爸妈妈提出——要买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东西——这样的要求时,是不是也是孩子内心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呢?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莉莉聊天,她说自己三岁的女儿最近“攀比心”很强。问及缘由,莉莉担心地说:“我每次带女儿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她只要看到别的大哥哥、大姐姐在玩什么玩具,就总是吵着要,甚至有的时候,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就随便拿他们的玩具玩。

我也教过她两三次了,可是她还总是吵着闹着要我给她买别人玩的那种玩具。”听了这话,我不禁莞尔:这可不是孩子的虚荣心或者攀比心在作祟,而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想要融入集体的表现。

孩子看别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吗?深层问题需谨慎对待

也许有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和上文中莉莉一样的境况,误以为是孩子喜欢攀比、看到别人的东西就会嫉妒,其实不然。根据可靠研究表明,存在这种情况的孩子不胜枚举,而孩子之所以产生这种“求同”心理,都是源自于本能的模仿能力或是渴望融入集体的心情。

在宝宝一两岁的时候,对于物品的归属性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因此常常会出现“抢其他小朋友”玩具的情况;而当宝宝长到三四岁时,已经能够拥有自我的意识,便以为只有和其他小朋友玩的玩具一样、才能够被这个集体所接纳。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们天生是有自卑感的,只是自卑的程度不同罢了。人的一生都是从自卑感到优越感的过程,自卑感让我们尝试去改变自己的处境来获取优越感,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每个孩子也都会有同样的心理。当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如他人时,便渴望着爸爸妈妈能够帮自己买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玩具,以便更好地融入整个集体中去。

孩子看别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吗?深层问题需谨慎对待

不过,在理解了孩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之后,爸爸妈妈不能草率地做出回应。想想看,如果父母仍然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错的,不论孩子怎么说都不给他买玩具,却不让他明白其中的原因。

那么很有可能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无力承担玩具的费用、从而加深自卑的情绪、不敢与人交流;而如果父母明白了孩子这种举动不是来源于攀比,于是便放心大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样只会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此类要求,而不懂得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另外,也有助长孩子真正养成攀比心理的风险。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家长就会好奇:“那么,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反馈、才是最正确、最合理的呢?”下面,就让我来一一介绍。

孩子看别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吗?深层问题需谨慎对待

面对孩子的要求,父母如何给予正确的反馈?

1.首先,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不盲目求同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莎士比亚曾言: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则是其失败的原因。”

生而为人,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若是没有自信,便只会人云亦云、不敢表达内心的想法,又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对于孩子来说,想要和别人一样的心理多半也是由于自信心没有树立起来,因此才会一位追求和他人相似、以获取他人的接纳与欢迎。

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大可不必如此。别人有别人喜欢玩的东西,我们自己也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自己的玩具也很有趣,为何非要追求那些雷同的事物呢?

每个孩子都应当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既不目中无人,也不唯唯诺诺。

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和小朋友交换玩具,这样两个人就能够同时玩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玩具了,不是吗?

孩子看别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吗?深层问题需谨慎对待

2.其次,教育青少年远离诱惑、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孩子还上幼儿园的时候,或许不会被太多的诱惑所吸引。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可能并不都是积极向上、认真学习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每个家庭都给予孩子高度的关注,很多孩子在拥有自我意识之后,逐渐迷失了方向,分辨不清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而什么样的行为又是不符合自己现在年龄的。

比如,有的青少年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有的成天泡在网吧里打游戏,还有的成绩天天吊车尾,却还是目无尊长、以为全天下都应该围着自己转。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孩子的原则性。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继续保留着自己的“求同”心理。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青少年最初学会抽烟,都是由于身边的朋友都在抽烟,自己不抽就好像无法融进这个圈子一样。

但是,孩子,你们应当懂得,这种圈子有什么可融进去的价值呢?爸爸妈妈们与其在孩子交到三观不同的朋友之后担心不已。

不如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为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自己有能力分辨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往、而什么样的同学又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

孩子看别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吗?深层问题需谨慎对待

3.最后,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攀比心”,转换孩子攀比的焦点

有些时候,孩子想要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水彩笔,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水彩笔不如别人,而是别人用他的水彩笔画出了令人赞叹的画作。

这种情况下,有些孩子就会误以为别的同学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应当归功于他的画笔。因此,在孩子向家长提出此类要求之后,家长可以先仔细询问孩子:“你觉得他的东西好在哪里呢?”

当孩子说出原因之后,再引导孩子转变自身攀比的关注点:“这个小朋友之所以能够画得这么好看,也许是因为他练习得更多。

宝宝的水彩笔也非常好看,你可以试试多加练习,以后就一定也能画出出色的作品了。”这样一来,孩子便能够明白,自己的水彩笔不比别人的差,也就不会想要买新的画笔了。

孩子看别人有的就想要,真是攀比心理作祟吗?深层问题需谨慎对待

在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各位家长是不是对孩子的心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呢?有时候,孩子并非为了攀比而“求同“,只是为了更好地融进周围的朋友圈当中。

对此,家长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可以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树立充足的自信,相信自己所拥有的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另外,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体系,促使孩子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更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