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描摹半边彩虹

用文字描摹半边彩虹

作家谢春卉

李喜恩

近几年在额尔古纳宽阔肥美的草原上森林里,有一位年轻女警察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引起呼伦贝尔文坛旧友新朋的关注。品读她的文学作品,颇感视角新颖独特,字里行间温婉灵动,语言文字别具一格,文风鲜活质朴大方,生活气息温情浓郁,描摹情景镜头画面感强烈,每每都有新颖独到之处,应是属于有温度的文字。她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入世般好奇的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又亦如出世般淳朴稚嫩童心永驻,这就是草原上的森林警花谢春卉有温度的美文。

童真与稚趣常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一名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用在谢春卉的文学创作上是恰当不过的,她对于生活的观察常常是满怀深情的。发表于《呼和浩特晚报》(2018年11月15日)的美文《大地情书》,浓缩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大地风光的雪中景、雪中物和雪中情,在时间空间的跨度中感悟了生活美和哲理美的真谛。少数民族老作家苏华女士对这篇散文品评道:“写出了极寒之地的风光与味道,文字棒极了”。

文友侯振江先生读过这篇美文后评价道:“感人至深,文采丰富,让我一读再读,在情感的熏染下,一步一步走进散文的情节中,我的感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如汩汩的清泉荡漾着我的心扉,我想,在你文字的感染下,我的写作欲望重新燃烧了起来,那笔触的火焰在我写作的路上,又一次的明亮了起来,加油,谢春卉,你的文字永远是美丽的,在感情宣泄里一次又一次成熟起来。”

《日出东方和日落村子》等三篇,通篇充满童真稚趣和丰富的想象力。由于作者儿时生活成长在牧区草原,对自然现象日落与日出、五月飞雪、天上的云彩,以及牛马羊和牧羊人等情有独钟。作品对羊倌七十六观察细致,手法新鲜自然,视角新颖,但如能略有些人生哲理思考,作品内涵会提升许多。

《月亮里的村庄》(2014年《骏马》第5期)描摹稚嫩童年的回忆,“我想最初我们都是善良的。是生活教会了我们残忍、冷漠、自私,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那两年,我拯救了无数次母鸡。公鸡一见到我,就嗷嗷怪叫着全身的毛都戗起来,炸成一个毛球,样子很吓人。”“我还年幼,我还没有遇见更多的生活。我也不知道我以后会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片草甸。我的每个毛孔都在表达着这种喜悦。一望无际的绿让我的眼睛更加明亮了,百灵鸟的歌声让我的心灵长出了飞翔的翅膀。我大口地喘着气,我要让这绿油油的灌满青草香味的空气充满我的每一个肺泡,一点儿也不能浪费掉。”生活即文学,文学亦生活,透过谢春卉的作品,多多少少流露出她生活的轨迹。对于这个并不十分悉知的世界,她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感情是真挚的,态度是亲切的。

《月亮里的村庄》充满童真的想象。“羊和狗狗也在拯救范围之内。我指挥着大伟,我们俩拿着笤帚和铁铲子在院子里横冲直撞地棒打鸳鸯。大人们哈哈大笑。我对他们的幸灾乐祸不以为然。”“偶尔空闲,我会在别处的月光下把这个房间搬出来晒一晒。这样,无论经过多少风吹雨打,经过多少人事的变迁,他们永远都不会褪色。无论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还要走多远,走得多崎岖,我永远都不会迷路。”

新颖独特的观察视角

谢春卉作品的新颖之处在于视野视角、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的细致独特。她非常善于观察事务的细枝末节,将事务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往往描绘得一清二楚绘声绘色,且饶有兴趣和兴致,很有自己的语言表述方式和风格。

“蓝水晶一样的天空下,每一个树杈都细心地用雪花镶嵌好了,这样的风景简直不应该属于人间,我的意外闯入成了亵渎”(散文《大地情书》)。“我回到我以前走过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去翻找,包括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哪怕是恐怖的狼群,但父亲的话始终给我勇气,父亲说,别怕,天马上就亮了!”“多少年后,那些下了几十年的雪一路追来,将他的头发染成了斑斑的雪白的记忆。生命里的那个冬天已经不可逆转的走在路上了。他一米九的身板儿依旧挺拔,他储存了那么多脚步和那么多绿,无数匹奔腾的马,无数颗黑夜里的星斗和无数个初升的光芒万丈的太阳,他把它们全都储存在身体里,他要用它们去温暖和照耀那个积雪终年不化的漫长的冬天”(《寂寞草原》)。字里行间,溢于言表,满怀对牧区牧民生活的依依眷顾。

“他说没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我就在这儿呆着,我哪儿都不去!”长大后“我用我已经长大了的手抚摸着幼年的我曾经抚摸过的,已经变黑了的杖子板儿。这上面有我和妹攀爬的痕迹,有我和一只羊搏斗的痕迹。我轻轻地抚摸着,生怕一不小心弄疼了记忆。”“我站在院门外,久久也不敢进去。我贸然的闯进去,会不会弄醒一院子的喧闹?”(《月亮里的村庄》)。

笔下人物有血有肉

谢春卉的小说《蒲公英》(原载于2016年《骏马》2期 )读后令我感到惊讶,作者年纪轻轻,人生阅历尚浅,竟然能写得这样深沉凝重,甚至于深刻老道。呵呵,看来人不可貌相,经历并不能说明什么,作家也不完全写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轨迹。由小我生活进入到大我生活,作家的视野便明显提升了很多。《蒲公英》思想性较强,关注底层人与人群的生命与命运,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心理,耐人品味。

《等待飞翔的羊》(原载2015年《骏马》第三期)。“以前,我放牧了一群云彩。云彩住在最蔚蓝的那个地方。我用风把云彩系住,风的另一端在我手里攥着。云彩满天空的跑,就是跑不掉。”我的小羊就是从云彩里来的。它的毛雪白雪白的,和白云一样。”“那时候我五岁。我天天趴在南面的窗户上看天看云彩。看着看着我就发现,原来羊是从云彩里来的。要不草原上一大群一大群的羊是从哪儿来的呢?下雪的时候天和地接到了一块儿。下雪的时候云彩太多啦,天空装不下,羊群就从云彩里来到了大地上。”

“我知道羊群有可能再也飞不起来了。我从训练羊群飞翔开始落下了总爱追着一些不太容易追上的东西奔跑的毛病,后来我还追过梦,追过彩虹,追过流星……每次都差一点儿就追上了。我在不停地奔跑中身体日渐强壮。我能吃肉了。我发现大草原上的羊肉竟然是无上的美味。不光狼吃羊,人也吃羊。如果羊群都飞走了,人吃什么?狗有狗命,羊有羊命。一只羊的命再硬,也逃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我的小羊,再世成人!”“只有五岁以下的孩子能让羊群飞起来。他们的眼睛还没沾染上尘世的土,他们飞灵的翅膀能为万物赋予飞翔的力量。”读到此处,作者已经开始有动物伦理的思考和想象了,伦理应是动物各类别的选择,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应该如何思考呢?

谢春卉笔下草原上的人是有血有肉,牛马羊各色牲畜也是拟人化的。《杨毛毛》中王小亮与杨毛毛完全是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微信朋友圈的,一个是人与宠物狗的,都很有时代感、故事性与可读性,完全可以改写成两个微型小说。两个故事似乎没有必然联系。或分开写,或交融在一起写,可能更好。

创作还有更大的空间

等我看过谢春卉的大部分作品后,真的就想写点什么。我感觉到她在不断的挑战自己,每篇作品都在尽力超越自我,不断伸长自己的创作空间。如作品《黑村儿》《寂寞草原》《一个村庄的背后》《守宫砂》等等,几百字一段,或自成一体,或有接续,也有些介于小小说、小故事、小随笔之间。她的散文创作是多样性的,各种类型的都有尝试,慢慢地在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她的散文语言鲜活灵动、优美贴切,亲近自然,又充满天真质朴的童稚气,特别是对于生活的细微观察,往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牧区草原的生活场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动感的镜头画面,甚至于惟妙惟肖,读后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眼前,令读者共鸣或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她在写作手法上,善于从司空见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小人物、小场景中入手,描摹出底层百姓日常生活劳作娱乐的真实画面,尽管生活中难免艰难困苦,但丝毫看不出苦涩的印痕,她是在时刻咀嚼品味着生活的细枝末节,进而升华出善美崇高的艺术品味,甚至于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往往草原大杂院墙角里的一束花开、一只狗的叫等,通过截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折射出美好人生的精神品质。

作为年轻的美女作家,难免囿于生活经历、儿女情长、猫狗花草、家长里短,但谢春卉的美文往往能超凡拔俗,独特的视角,崭新的语言,便将人们司空见惯了的生活景象描摹得焕然一新,读她的作品,如春风徐徐扑面,清新温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贵在要有自己的独特味道,成就一方独特的景致,在追求文字美的同时,用真挚的有温度的语言,描摹起文学百花园的半边彩虹。文学的天空很大很蓝,创作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

李喜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