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處處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過三次“剛強”,連男人都歎服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余华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荒诞而坎坷的一生,并以此表现了人类命运在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的残酷性。打开这部小说,主人公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滚滚而来,让人读来泪下,不过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却是福贵的妻子家珍。

在小说《活着》中,家珍是旧社会中一个善良、坚强、隐忍的女性形象。家珍出身大户人家,本是富有学识的千金小姐,却嫁给了吃喝嫖赌,一身陋习的纨绔阔少福贵,婚后不久后,生活的种种不幸接踵而至,但是家珍都用自己的从容与智慧一一化解。

在余华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家珍不仅至善至美,还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示弱而不逞强,隐忍而又坚守底线,这正是我从家珍身上看见的对“刚柔并济”一词的完美演绎。我觉得每一个想要学习处世智慧的女人,都值得细品家珍这个形象。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示弱”并不代表懦弱,恰到好处的示弱便是以退为进

在《活着》一书中,家珍第一次示弱,是向自己的丈夫福贵低头。在小说的开篇,福贵是一个游手好闲、“五毒俱全”的纨绔子弟,因为觊觎家珍的美貌而娶她为妻,却不善待她,甚至在家珍辛苦怀胎的当口,夜夜流连妓院、赌场,伤透了她的心。

而小说中的家珍对于福贵的这些作为总是逆来顺受,心中不满,却不在明面上表现,连唯一一次对丈夫的提醒也是通过几道“别有含义”的菜肴来传达。那么,既然家珍是一个有强大的娘家作为后盾的大小姐,她为什么不敢硬气地说明呢?

其一,家珍是嫁过来的新媳妇,深知福贵是徐家的独子,从小娇生惯养,自己一嫁过来就在明面上抱怨丈夫,不仅在公婆心中显得不懂事,还会在邻里落下话柄,跌了娘家的脸面;其二,福贵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积习难改,明言指出不仅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影响夫妻感情;其三,在旧社会中,“男尊女卑”是农村人默认的社会旧俗,不好轻易触碰。

在这种情况下,家珍只好在福贵面前示弱,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善意点醒他浪子回头,即使福贵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变本加厉,家珍始终没有表现出自己凌厉的一面。

在小说中,为了奉劝福贵归家,家珍不顾自己怀着八个月的身孕,跑到了青楼来找福贵,一见面就给丈夫“下跪”,这一跪,家珍跪出了自己所有的委屈。虽然她最终没能把福贵劝回家,但是她的苦和难全部在这一跪中给了福贵很深的震撼,以至于福贵后来每每念此,心中总会悔恨、自责不已。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家珍非要以下跪的方式“示弱”呢?一方面,从感情上说,福贵是个冥顽不灵的浪子,父亲的打骂尚且于事无补,妻子口头上的劝告怎会生效?于是,家珍试图用下跪这种更有冲击力的行为让福贵心生愧疚,跟她回家;其次,在那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谈不上婚姻自由的年代里,家珍深知自己一生的命运已经和福贵紧密相连,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今后的家庭生活,家珍不得不做这样的“示弱”。

除了在丈夫面前示弱,小说中还提到了家珍两次向娘家“示弱”,其中一次是徐家败落之后,家珍的父亲锣鼓喧天地来接回自己的女儿。对于这个玩世不恭,嗜赌成性的女婿,家珍的父亲已经深恶痛绝。而此时的家珍虽然对徐家还有很深的留恋,还是咬牙跟父亲走了。书中的细节写到,家珍平静地坐进了轿子,并将女儿凤霞推出了轿外。

这看上去有点残酷,却也恰恰反映了家珍“示弱”的智慧。一来,家珍深知父亲痛恨三番两次戏弄他的女婿,自己公然反抗只会激起好面子的父亲的不满;二来,现在徐家败落,为了保障肚子里的孩子平安出生,暂时回到条件优越的娘家更加明智;三来,自己这一走正好可以给福贵更多独处的空间,让他自我反省。

除此之外,家珍第二次向父亲低头是在三年灾害期间。随着一家人的生计江河日下,家珍的一双儿女已经饿得饥肠辘辘,瘦骨如柴,于是她决定进城求助父亲。在此之前,家珍重返夫家这件事其实已经让她的父亲颜面扫地,父女俩的关系明面上已经破裂。但是在自尊和活着面前,家珍非常清醒,最终她在父亲的帮衬下,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从家珍在这些家庭事务的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在生活中懂得示弱,深谙“以柔克刚”的智慧的女性。不过也正是因为家珍天性中的隐忍和身为一个女人的弱势,她在生活种种难关之下表现出来的刚毅和强硬反而更加让人佩服。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底线和尊严是困厄中的最后堡垒,让人超越苦难本身

在家珍短暂的一生中,我们总能看到她在示弱,她在隐忍,仿佛她是一个自我意志不强,被婚姻关系牢牢捆绑的不幸女子,但是事实上,余华在小说中的三处地方,特意交代了家珍的多面性。家珍不是一个麻木的旧时妇女,相反,她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骨气的刚毅女子。

小说中第一次描写家珍的“硬气”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侧面,但却十分生动。在家珍被父亲接回家两个月后,她生下了儿子有庆。家珍的婆婆特意捎话去打听孩子姓什么,后来她得知孩子姓的是“徐”,深受感动。

其实在这个细节背后,我们可以脑补一场家珍和父亲的谈判。早在家珍父亲接走女儿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在徐家放话表示孩子不姓徐,而如今的结果则反映了家珍和父亲在这背后的对峙和谈判。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家珍在生下有庆后就放弃了城里优渥的生活,回到村里和丈夫、婆婆共渡难关。

书里写到家珍来的时候没有坐轿子,背着有庆走了十多里路,可见她此次回来的代价多半是和父亲的决裂。家珍选择回到夫家,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选择了贫穷的生活。如果她狠心一点,完全可以留在城里继续过大小姐的生活,兴许还能在父亲的帮助下改嫁,但是家珍始终是家珍,她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即使是父亲也不能决定她的人生。

面对诱惑而不为所动,坚定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是家珍的第一次“刚强”。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相比之下,小说中第二处写家珍的刚强则非常直观、强烈。在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意外身亡后,县长曾经几次登门拜访,并为徐家提供了一笔不菲的经济补偿,足以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生活,但是家珍却不为所动,直接将县长拒之门外。当县长把钱塞到福贵手里时,一贯和气隐忍的家珍愤怒地喊话福贵:“你儿子就值两百块?”相对福贵而言,家珍的表现更加刚毅,更有血性。

面对间接杀害儿子的凶手,她直面了自己内心的愤怒与憎恨,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并不足以让她放弃对尊严和底线的坚守,这是家珍的第二次“刚强”。

不过最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是家珍的第三次“刚强”,这也是她最后的倔强。在那个家家户户食不果腹,生计艰难的年代里,家珍不幸患上了难以治愈的软骨病,但她却保持了自己的坚强和乐观。家珍十分担心自己的病会让这个已经陷入赤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为了不拖累家人,她在病痛中挣扎着去劳作。

为了多挣几个公分,家珍再三恳求队长将苦活和重活派给她。她努力向福贵证明,即使生病了,她依然可以自食其力。哪怕是病入膏肓的时候,家珍只能待在家里了,她也从不叫苦,从不抱怨,只为了不让儿女们看到自己虚弱的一面。如此种种,不仅可以看出家珍的善良和勇敢,还可以看出她内心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书中有个细节写道:家珍病了那么多年,在床上下不了地,头发每天都还是梳得整整齐齐的。其实这就是家珍内心强烈自尊的外化。她不把自己当做一个病人看待,也不希望别人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她,这种极度苦难之下的极度乐观和刚强,让人不得不叹服她身上的坚韧意志。

面对病痛的折磨和生活困厄,她自强乐观,意志坚定,这是家珍的第三次“刚强”。

无论是在旧时代还是新现代,过度的隐忍或刚强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都很容易产生“物极必反”的效应。但是家珍的智慧就在于,她深谙“刚柔并济”之道,懂得什么时候需要低头示弱,也会适时地去表现性格当中勇敢和刚毅。

在命运的暗流中,我想唯有这种刚柔并济的生存智慧才能教人于困顿之中处变不惊,拥有乘风破浪的力量。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记得点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