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相對於水文站而言,農科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中牟可謂是家喻戶曉。

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中牟農科所和中牟農校、中牟農業局的科學技術人員、中牟一大批“土專家”一起,活躍在田間地頭,為糧食的增產增收,為防治農田的病蟲害,為普及農業科學知識,改良土壤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為農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農科所大門

中牟農科所位於賈魯河和中萬(中牟縣城至萬灘鎮)公路交匯處,路北由辦公、實驗室和宿舍、倉房構成,路南是他們的實驗基地,許多研究成果就是從試驗田裡走向廣袤田野的。

中萬公路是那個年代通往劉集鎮、萬灘鎮和大孟鎮部分鄉村的唯一公路,儘管現在中牟的路網已經四通八達,縱橫交錯,許多人還是習慣的沿著這條公路走到餘莊,然後再轉向廣惠街,上物流通道,走鄭開大道,逛綠博園和方特世界,玩文博園和電影小鎮,吃小龍蝦和大閘蟹,採草莓和摘蘋果,文旅中牟的風生水起,盡在詩情畫意的愜意之中。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當年的小冊子

在百度中,查到了一份出自中牟農科所的1970年油印的關於農藥實驗的小冊子,應該說,這份小冊子能保存到今天,實屬不易。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長期壓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解決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成為黨和政府的首要任務。除了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等農村基層組織進行卓有成效的農業生產外,還積極調動一切力量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動員有農業技術專長的各類人才到廣大的農村地區,同時還逐漸的建設了一批農業高校和中等學校,成立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培養了眾多的農業專門人才,省市縣都建有諸如農科所之類的科研機構,為今後中國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幾十年一成不變的老樣子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當年農科所的所標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院內的牆上和保留在“計劃生育宣傳欄”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西南角的變電室和搖搖欲墜的房子

今天,當再次經過農科所時,看到當年曾經輝煌的農科所變得滿目瘡痍,禁不住悲喜交加,感慨萬千。辦公科研樓破敗不堪,院內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北面的院牆外被垃圾包圍,可以說,這裡已經成為了被遺忘的角落。近在遲尺的賈魯河上,新改建的大橋貫如長虹,賈魯河沿河公園垂柳依依,花團錦簇,周圍高樓林立,就連河對岸崗頭橋村的民房也鱗次櫛比,生機勃勃。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站在賈魯河堤上遠眺農科所

記憶賈魯河(五):農科所

和近在遲尺的賈魯河形成鮮明的對比

農村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命脈。黨和國家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就是對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最好的褒獎,就是對解決十四億人民吃飯問題和保證糧食安全最大的鞭策。

圖文:格律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