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果不擴容該怎麼辦?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4月3日,国家发改委引发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其中第九、十条重点提到:要“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以及“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虽然不是具体明确的政策指令,但这份文件还是不由得让人将其与当下热议的深圳扩容联想起来。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元年。

扩容对于深圳下一个4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明确的指令下达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

如果未能像民间期许的那样如愿,那么深圳又该怎样扩大下一个40年的发展局面?


扩容有必要,但障碍很多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无疑是经济的领头羊。然而,相较于北上广三城,深圳城市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或短板便是土地稀缺。

深圳全域面积1996.85平方公里,如果加上468.3平方公里的深汕合作区,也仅有2465.15平方公里,相较于广州7434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甚至连一半都没达到。

这其中,还有将近990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区(严禁开发),而剩下的一半城域面积,也基本上开发殆尽。

目前,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50%,远高于30%的国际警戒线。然而,即便是这样,深圳还是硬挤出了30%的工业用地红线,避免城市产业空心化。

土地匮乏,已经成为深圳建设示范区的最大制约。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有向周边扩容的迫切需求。

那么,向谁要地?

业内普遍给出的猜想,是两种:一是向北扩容至东莞,尤其是临深的凤岗、塘厦两镇;二是向东,将惠州临深片区惠阳、大亚湾揽入怀抱。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对于这两种猜想,在概帮主看来,深圳向东莞要地可能性极小,因为东莞本身土地也很稀缺。而且,东莞作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核心,这几年无论经济发展还是产业转型程度,并不比深圳差多少,故而不会轻易让地给深圳扩容。

所以,我们应当明白,扩容不是一厢情愿,是否能真正达成,不仅考验高层决策、解决行政阻碍的意志,更取决兄弟城市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要知道,行政区域划分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地方政府的重组、人口户籍的更迭,经济、产业发展的统一协调等等诸多问题。


主动推进深莞惠一体化

主动推进深莞惠一体化,是深圳扩大发展局面的最主要后手。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大盘之中,最为发达,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矩阵。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初衷之一便是要推进湾区城市集群的建设,弱化城市与城市的界限,达到经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

大湾区九市坐镇珠江口两岸,内部对城市一体化的探索从未停止。耳熟能详的就是广佛肇一体化(广佛肇经济圈)、珠中江一体化(珠中江经济圈)、深莞惠一体化(深莞惠经济圈)。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而这其中,深莞惠一体化更具现实意义。其核心内涵包括两方面:


1、经济和产业上的一体化。

东莞和惠州最大的幸福,便是地缘上与深圳接驳。深圳强大的高新技术研发实力,对莞惠形成了充分的产业带动和协作效应。

由于土地的匮乏以及用地成本的高昂,导致很多企业选择把总部和研发机构留在深圳,把生产基地部署在东莞、惠州。形成了“研发在深圳,生产在莞惠”的产业协作分工格局。这其中华为便是最好例证。

在产业资源的对接上,莞惠的积极性更高。

3月19日,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了塘厦镇提出的建设“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而同样是在3月份,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已经开工,未来松山湖科学城将更好承接深圳南山高新科技园及光明科学城诸多利好资源。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这些产业对接的举措,实际上是促进深莞两地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有助于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以及高端研发的策源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所以,通过产业优势互补、经济协同发展的方式,推动城市一体化发展,无疑是最坚实,也是最长远的路径。


2、深莞惠城市生活同城化。

东莞和惠州都有一个特别的行政区,叫“临深片区”。

深圳年均约50万的人口净流入,对土地带来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大批刚需置业者的购房需求需要解决,几百万人的生活与工作也需要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临深片区无疑成为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它可以承接深圳庞大的居住外溢需求,缓解城市人地紧张矛盾。

近年来,临深片区持续火热,房价也水涨船高,很多在深圳买不起房的刚需置业者,都选择把家安在东莞临深片区,以及惠州大亚湾、惠阳等地。

目前,深圳正在不遗余力的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首先,在政策方面,已经印发的《关于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要“做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深莞惠协同一体化发展。

同时,“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互动合作,加快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等跨珠江通道建设,强化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协作,打造产业拓展走廊。

政策先导性对于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促进意义重大。

其次,积极推进深莞惠交通版图互联互通。

与东莞方面,目前,除了通达的高速公路以外,深圳多条地铁线路均预留了接驳站点。如深圳地铁6号线对接东莞1号线,深圳地铁11号线对接东莞3号线,以及规划中的深圳地铁18号线对接东莞2号线等等。

与惠州方面,3月20日深圳地铁集团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工可研合同签约仪式。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此次签约项目总长约410公里,总投资约2018亿元。签约包括深惠城际铁路、深汕高铁、深大城际铁路、龙岗至大鹏支线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5个城际铁路工程项目。

总体来看,深莞惠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实际上可以削弱深圳对外扩容的需求。所以,深圳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连接莞惠两地的交通建设、城市配套建设,推动三地实现同城化生活,让“居住在莞惠,工作在深圳”成为可能。


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深圳扩容的最大障碍,便是各方利益交织之下行政藩篱难以打破,那么,如果绕开这个障碍扩大自身行政疆域及经济局面呢?

深汕特别合作区,无疑是最佳的尝试。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标志着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入由深圳市直接管理的全新阶段。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行政主体的变更,更有利于深汕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从此,这一块距离深圳市中心120公里外的“飞地”,命运便与深圳紧密连接在一起。

然而,由于与深圳市区之间隔着一个惠州,所以深汕合作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更考验深圳的行政管辖能力。

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想要促进飞地的经济发展,就需要深圳本土资源进行倾斜,给予大力扶持。

深汕合作区揭牌后,在城市面貌、交通建设、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领域,均得到了深圳的鼎力扶持。

除了前文提到的深汕高铁外(建成后西丽到汕头仅30分钟),去年9月份,深圳第一个高中城也落户深汕合作区赤石片区;同时,各大房企也纷纷进驻深汕合作区拿地,积极改善当地城市人居面貌。

深圳如果不扩容该怎么办?

而在今年4月3日,深汕合作区也与南山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引进南山区具有高新技术、规模品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培养自身经济发展“内力”,共同打造“南山总部+深汕基地”的先进制造产业高地。

采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的合作共建机制,这是对飞地经济模式的积极探索。如果效果良好的话,不仅为深圳扩大经济局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并不容易实现的扩容需求。

据媒体透露,目前深圳“十四五”规划已经启动编制。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以及建设先行示范区元年之际,在概帮主看来,深圳能否真正实现扩容,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