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過!買基金又虧了” 因為你做錯了這一點

“难过!买基金又亏了” 因为你做错了这一点

“不买基金,买了就是亏”

不少有投资经验的人士都说过这话。但是在过去的2019年,基金收益一改往日颓势,约150只基金2019年净值涨幅超50%。大量股民看着自己亏损的账户,哀叹幸苦操盘一年还不如买基金。

随着炒股赚钱越来越难,基金热度不断走高,对于想买些基金的投资者,怎么做能让自己的投资比较稳健同时也有不错的收益?

小编这里教大家一个核心技巧:基金组合。

买基金有巨亏的情况,随便举个例子如广发中证全指汽车指数A(004854),2017年10月份买入持有一年亏损40%。股票型基金风险比较高,不可盲目买入股票型基金,但是买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收益率低得可怜,已跌破2%,远不能跑赢目前的通胀率。

这时候基金组合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控制风险的同时还能保持不错的投资收益。可以配置一部分风险极低的货币型的基金,同时加上一些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再选择部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目前市场上的货币基金差别不大。债券基金投资对象分两类:利率债以及信用债,国债就是一种利率债基本上无风险,企业发行的信用债只要不出现违约暴雷,也没有大问题,总体收益比较稳健。重点还是股票型基金,对投资收益影响较大。

所以在配置股票型基金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基金组合。我们来看看数据,即便是2019年暴涨的一些基金,2018年多数净值也有不小跌幅。

“难过!买基金又亏了” 因为你做错了这一点

广发多元新兴股票这只基金业绩暴涨,主要受政策利好刺激,踏准了历史的进程,政策方面力推新经济、高新科技发展,科技股持续爆发带来基金净值暴涨。但其在2018年净值下跌30%,持有单一股票基金,收益波动巨大。很可能在2018年大跌之际,就恐慌抛售了,完美错过暴涨行情。

那么买入暴跌之后的股票型基金就可以了?完全不是:

“难过!买基金又亏了” 因为你做错了这一点

高铁这几只基金连跌三年,持有的投资者人生都跌得有些灰暗了。2018年大跌的几只钢铁基金2019年业绩也很差,暴跌之后有暴涨在基金领域不成立。

持有单一股票型基金的痛苦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当然也有难得的高光时刻,持有基金暴涨,但这种情况太少。都认为自己是顶尖高手,殊不知大家都是普通人。还有一种投资者,完全是赌博心态,一把梭,这种类型的就不应该来玩基金。小编相信多数买基金的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稳健,其次才是比较好的收益。

而基金组合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以最近5年股票型基金行情来看:2015年创业板基金表现不错,2016年消费类基金业绩相对较好;2017年除了消费类基金外,部分房地产、钢铁基金也有不小涨幅;2018年基金整体表现不佳,医药类基金相对抗跌;2019年科技类基金爆发。

如果在2015年你不仅配置了创业板基金,同时也持有消费类基金,那么在之后的股灾中,不说不亏,但亏得远比只持有创业板基金的投资者少。而且在后几年消费类基金表现强劲,一直持有的话收益丰厚。

与之相对的,如果只拥有消费类基金,总体上收益比较稳定,但不仅错过2015年牛市创业板暴涨行情,也会错过2019年科技大牛行情。

当然,这里只是比较简单的基金组合。细分下来,一年之内阶段性行情也有很大不同。即便是以一年投资周期,比较专业的投资者也会及时调仓,更新基金组合。

如何进行基金组合?

首先“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梦想一年50%的收益,问问自己跌30%能不能承受。基金组合的选择需要符合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1、厌恶风险、极度害怕风险,那就直接买货币基金,一年2%收益;

2、想收益高一点点,但是也想尽量避免风险,就可以选择60%投资货币基金,40%选择纯债券基金,一年大概率3%收益;

3、可以承受部分风险,希望收益能上一个台阶的,可以减少20%货币基金,增加20%股票指数基金,比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一些基金2019年涨幅超30%。一年可能收益8.6%;

4、愿意承担较高风险的投资者,10%配点货币基金,20%选择可转债,剩下的买入股票型基金,可能收益超50%也可能跌30%。

这其中股票型基金是最难选择的,作为一个中长期的投资品种,不适合短炒,所以研究挑选合适的基金时也需要眼光放长远一些。选出好基金核心也很简单:看政策发力方向!特别是比较有突破性的政策对相关行业影响巨大。

还是用案例来说,近的有2019年科技股大爆发,背后的政策是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一系列政策以及资金的扶持。2016年到2017年的钢铁等过剩产生供给侧改革,刺激钢铁等相关投资品种不断上涨,基金也不例外。2020年同样有超级别的政策点,比如新基建等。

另外还有因为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比如因全球疫情以及虫灾导致的农产品涨价。但是要注意全球需求下滑以及产油国达不成减产协议导致的油价大跌,不少“聪明”的投资者急匆匆借助QDII原油基金抄底,抄在半山腰了。可能有一天减产协议达成,但也只有修复性反弹,油价将持续低迷,背后原因是全球的需求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