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誰曾想,汽車變速箱產業發展至今,份額逐漸減少的,除了手動擋,還有那個曾被趨之若鶩的6AT。

手動擋慢慢被棄用,主要因為產品升級,“更好開”的自動擋需求增加;但6AT可能會被淘汰,則有著更復雜的原因。

2018年,幾乎是愛信AW株式會社在華“最高光”的時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愛信一口氣完成了4個合資及產能擴張項目。

時間表如下:

2018年4月23日,愛信宣佈擴大天津艾達的生產線,預計6AT變速箱的產能再提高30萬臺。(增產)

2018年4月24日,愛信分別與吉利汽車和廣汽乘用車成立變速箱合資公司,主要投產前置前驅6AT變速箱,各家產能均為40萬臺,並將在2020年量產。值得注意的是,愛信在兩家合資公司中的股權佔比均為60%,擁有主要話語權。(新建)

2018年5月10日,愛信與河北唐山豐潤區政府簽訂年產40萬臺6AT變速箱的項目。(增產)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如果一切順利,到了2020年,也就是今年,愛信在中國市場的6AT產能應該會增加到240萬臺。

然而,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吉利愛信、廣汽愛信,這兩家合資公司儼然沒有按照既定軌跡發展下去。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吉利愛信的合資計劃當前或處於停滯狀態,在去年第三季度,吉利還獨立重啟了對標愛信6AT的研發項目。

廣汽愛信合資公司的股權構成出現了新的變化,愛信通過愛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愛信AW株式會社合計持有股權為10.71%,遠低於之前的60%,退出信號明顯。

此一時,彼一時

2018年,吉利、廣汽願意與愛信成立合資公司,且愛信佔股權60%。主要原因在於,當年這兩家公司對於愛信6AT變速箱的需求旺盛。

吉利早年間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變速器公司,後來與沃爾沃合作研發,也有7DCT變速箱可以搭載裝配。而且,走高端定位的領克品牌,中低配選擇了愛信的6AT,高配則搭載7DCT。

廣汽傳祺擁有源自於菲亞特技術的7DCT變速箱,但目前主銷車型GS4、GS5、GS7、GS8上,均搭載愛信6AT變速箱。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AT變速箱的加入,可以豐富動力選擇,滿足不同用戶的產品偏好。而且,考慮到用戶口碑,在吉利、廣汽最為關鍵的品牌上升期,AT變速箱也有一定的“高級感”和“信任感”加成。

事實上,就6AT變速箱而言,愛信在中國市場幾乎處於壟斷地位。廣汽傳祺GS8就曾因愛信6AT變速箱產能供應不足,被迫下調自身產量。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當年轟轟烈烈的合資,一定是“郎情妾意”的,也是充滿樂觀主義情懷的。

吉利、廣汽可以通過牽手愛信,滿足整車對於自動變速箱快速增長的需求,保證產能不斷供,也可以並行多種變速箱技術路線,滿足多種車型以及多層級消費者的產品需求。

愛信的算盤更加精明,通過與國內主力自主品牌相捆綁,進一步鎖住市場份額。況且,愛信在整個合資項目中表現強勢,佔據60%的股份,擁有主要話語權,符合其一向的強勢表現。

但是,兩年以後,汽車市場發生了未曾預料的變化。

首先,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連續兩年下滑,當初規劃的240萬臺6AT變速箱產能未必可以消化掉。

其次,行業趨勢正在加速演變,尤其受到消費偏好和新能源潮流的衝擊,6AT不那麼受待見了。

再者,愛信與吉利、廣汽的合作利益相左,吉利、廣汽希望拿到一定的技術,包括引進8AT,但是,愛信表現強勢,且對技術共享一向藏著捂著。

此一時,彼一時,行業風向變了以後,合資未來也蒙上了陰影。

6AT真要成為過去式?

愛信應該不會有太多的焦慮情緒,縱使合資項目難續,但仍有天津、唐山工廠支撐產能,在6AT變速箱領域仍然獨步天下,包括細分市場的定價權。唯一擔心的是,6AT變速箱本身會不會在中國車市轉型中遭遇“自然淘汰”?

汽車之家統計了近十年來不同類型變速箱的佔比及走勢,最鮮明的特點是:2013年,6AT車型佔比達到最高值,隨後逐年下滑明顯;2014年,MT車型佔比急劇拉高,隨後開始下滑;DCT、CVT車型佔比則大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究竟哪種自動變速箱可以成為主流,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選擇,存在一定的歷史因果。比如,歐洲流行DCT,因為之前更多采用MT;美國很早過渡到AT,CVT和DCT的影響就比較小。

我國自動變速箱的發展自空白階段起,前期受主流車企的路線選擇影響較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眾採購愛信6AT變速箱,也存在“愛信依賴”的問題,之後才全面轉向DSG雙離合變速箱。如上圖,2013年以後,6AT車型佔比下滑,與大眾車型朝著雙離合切換,以及帶領的一波雙離合研發浪潮有關。

在2014年,MT車型佔比拉高,是中國車市進入新一輪高增長時代,中低價位車型集中上市。受預算價格所限,消費者對於MT變速箱的容納程度也比較高。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隨後,自主品牌紛紛用上了自研的雙離合變速箱,技術有所突破,成本也在下降;近幾年,自主品牌CVT變速箱也開始進入普及階段。AT變速箱因為專利和成本問題,一直沒有成為自主品牌自研的主流方向。

至於合資品牌或豪華品牌,開始在AT變速箱上追求更多的擋位,出現了一批搭載8AT、9AT乃至10AT的車型,更平順,更省油。並且,從多擋位AT的來源看,通用、福特、本田、奔馳等車企均選擇自研,採埃孚則在縱置平臺的8AT占主導地位。

在中低端車市場,6AT成本高,油耗也不低,雙離合及CVT成為不錯的替代方案;在高端車市場,6AT擋位有點少,撐不起“豪華感”,最終落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如今,還在堅持“只”使用6AT變速箱的車型,刨除部分臨近升級換代的車型,多數為品牌內中低端產品或者熱度相對較低的車型。

況且,新能源勢頭正盛,也在影響車企對於變速箱研發方向的態度。適合於混動系統的變速箱,或者純電動車需要的單速/兩速變速箱或許會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產業鏈上隱匿的安全感

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一直存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畢竟,汽車是一個多零件、長鏈條的行業,缺一環都不行。對於採購方和供給方而言,免不了存在話語權的爭奪,既關乎利潤劃分,也關乎本質上的安全感。早年間,熱銷的廣汽傳祺GS8因為愛信6AT供應能力不足而調低產量,正是中國品牌在突破20萬元價格天花板道路上交的學費。


從眾人追捧到在主流中逐漸銷聲匿跡,帶你瞭解6AT變速箱的辛酸史


電動車趨勢來臨,汽車供應鏈體系需要重新梳理,話語權也將重新爭奪。擺在主機廠面前的還是老問題,核心零部件該如何控制在自己手中?

以電池為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電池成本可能會佔到整車成本的1/3-1/2。對於傳統車企而言,這是一個陌生的技術領域,為了提升安全感,常見方式還是合資建廠,通過股權捆綁確保產能供給,上汽牽手寧德時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研發新能源技術需要長時間、大手筆的投入,傳統車企完全白手起家難度很大,臨時抄答案也沒必要。所以,我們看到,行業內出現越來越多的聯盟,不只在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主機廠和主機廠之間也有更多的合作。比如豐田和比亞迪成立技術合資公司;本田與通用合作,藉助通用的電動車平臺和電池技術造車。只是這樣的聯盟合作,在自動變速箱領域,已經不太可能在這個時間點有新的進展了。

2018年底,愛信與另一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電裝合資成立BluE Nexus,研發和銷售用於電動汽車的驅動模塊。此時,愛信在自動變速器領域的集成傳動軸、電控等核心技術,在電動汽車時代仍然有巨大的拓展潛力。

從技術角度來看,6AT並不一定落後,或者說8AT、9AT也並沒有比6AT有本質性進步。但技術路線的選擇,顯然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本質的“先進性”,而是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大背景下,在車企技術積累天賦點與營銷傳播需要的共同引導下,一個綜合權衡的結果。

比如,當年大眾、今天諸多本土車企向DCT的傾斜,真的只是因為像宣傳的那樣,DCT比AT換擋快、效率高,是變速箱領域的未來?還是覺得這是一個能夠提升品牌溢價的賣點?“參數提升”的背後,下面的凹地裡又墊了多少刀子?

但是,這種不取決於技術的技術路線選擇,在面對消費市場時卻完全是另一種取向。當消費者被諸多車企的傳播引導至將6AT與“低端”、“落後”、“耗油”等負面觀念產生關聯時,主流供應商如果不想被“方向錯了”,自然也會按照後端的趨勢調整自己的產能規劃與技術升級路線。

所以,6AT成為過去式,既是技術進步與迭代的體現,更是營銷傳播需求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