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節古代官府竟然會放小長假

冬至,又稱“冬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節氣。早在周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日。在我國古代,冬至又是一個隆重的節日。

“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古人對冬至的說法很有哲理:“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我國一些地方的百姓還有冬至“守夜”的傳統,冬至日要比平時晚睡,任憑窗外北風呼嘯,一家人圍爐夜話,其樂融融。從冬至起,就開始數九寒天,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了。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節古代官府竟然會放小長假

在古代,冬至可是個熱鬧的節日,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三千年。中國古代禮天崇陽,因此,冬至日祭天是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的活動,是一項國家大典。冬至日的朝會也很熱鬧。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參加這隆重的朝會。屆時,文武官員要整齊地排列在殿中,宋時俗稱“排冬儀”。皇帝駕臨前殿,接受朝賀,其儀式和元旦時一樣。《漢書》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周代,把冬至看成新年的第一天,暨元旦。自周代到秦末漢初,均以“冬至”為元旦,人們在冬至日舉行祭祖、道賀、聚會等活動。《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天子及諸侯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祈求消除國家中的疫疾,減少災荒,減少飢餓與死亡。官府放假五天。

漢武帝採用夏曆,將正月和冬至分開,把農曆的一月當作正月,冬至正式確定為作為一個重要節日。《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君不聽政,歇市三天”,官府也放假三天。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節古代官府竟然會放小長假

魏晉時,社會動盪,但冬至《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依然朝廷慶祝、百姓祭祖,親朋往來,熱鬧非凡。

唐宋時,節日以冬至和春節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因此官府放假七天,與春假相同。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戚朋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歡樂樂地過一個冬至節。

明、清兩代皇帝冬至日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官府只放假一天。但民間對冬至的熱情冷了下來,老百姓多不以冬至為節,不過部分人仍然要搞一些應景的活動……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節古代官府竟然會放小長假

而今,消沉了許久的冬至節又被經濟日漸繁榮的社會記起,生活需要儀式感,每個傳統節日都值得我們記起,明天我們家會做羊肉火鍋熱熱鬧鬧慶冬至。也祝各位讀者冬至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