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進站、趕集、線上接單……全國人大代表就在咱身邊

【獨家】進站、趕集、線上接單……全國人大代表就在咱身邊

如何找到全國人大代表反映問題?

“有問題,找代表;有意見,來聯絡站。”“全國人大代表就在咱身邊,去聯絡站能找到,趕集時能看到。”如今,代表聯絡站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反映訴求的重要途徑,而人民群眾也逐漸成為代表聯絡站的常客。

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書架上擺滿憲法、監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文本和各式各樣的書籍,牆上貼滿了《代表職責》《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待群眾受理範圍及程序》等職能職責、規章制度的海報……這樣簡單卻不失莊重的陳設搭起了代表履職的“新陣地”——代表聯絡站。在這裡,人大代表“進站坐診”,瞭解人民所思所想所盼,把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延伸到社會末梢。

來自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的全國人大代表鄭裕財是一名從事設備維修的技術工人,天天和機器打交道的他,現在每個月都要去代表聯絡室接待選民。“我們公司所在的工業園區建立了代表聯絡站,每月21日,我們四五名代表輪流在代表聯絡站接待選民,傾聽選民訴求。”鄭裕財說。

怎樣才能密切聯繫群眾?站在群眾角度看,就是踏踏實實地解決問題。

距離河北省邢臺市區10公里處,藏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山——封山。封山又名蟠龍山,是距離邢臺市最近的山,是太行山脈伸入邢臺東部大平原的第一座山,可謂鬧中取靜,風光旖旎。

而近些年,具有兩千年曆史文化的封山幾乎被人們遺忘。2018年底,在邢臺學院人大代表聯絡站,全國人大代表陳鳳珍接待了來訪市民邢學東。據邢學東反映,封山的山頂東面、西面有開採石料的大坑,非常令人痛心,亟須切實加強保護。

陳鳳珍立馬意識到,保護好封山,不僅是保護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還將對邢臺市的生態文化建設大有裨益。經過廣泛調查和研究,陳鳳珍向邢臺縣提出建立“邢臺封山生態文化園”,把封山打造為“太行第一山”或“邢臺第一山”的建議。目前,該建議已經被邢臺縣政府採納,確立了“邢臺封山生態文化園”項目。

數據顯示,全國有人大代表聯絡站(點)22.8萬個。如今,代表聯絡站已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立足基層、覆蓋城鄉、貼近群眾的重要平臺,是代表推動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

這不,山東聊城把代表聯絡站搬到了集市上。

這樣的景象,在聊城梁村鎮經常出現:溫暖和煦的陽光下,村民們從四面八方來趕集,街邊擺滿了瓜果蔬菜和日用品。而不遠處,十幾張桌子擺在一起,十幾位人大代表坐在桌子後面,四周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坐在人群中的全國人大代表池建美多次來“趕集”。“我們的聯繫方式都是公開的,群眾的每一個問題都會有記錄,建立檔案專門督促,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在池建美看來,前來“趕集”的群眾大多反映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包括拆遷、低保、公路建設、農事技術等,“這些問題理應成為基層代表工作的重點”。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南牛鄉傳統的集市上,也早已有了相同的“操作”。“代表趕大集”已成為正定各級人大代表主動聯繫群眾的“生物鐘”。

“互聯網+”時代,網上代表聯絡站成了代表聯繫選民的新途徑。在這裡,每一個選民都可以直接給代表留言,實現點對點交流。這樣一來,老百姓足不出戶反映問題,代表動動手指了解民情。

慄戰書委員長曾強調,代表聯繫群眾的途徑和方式有很多,關鍵是要真正深入下去、取得實際效果。如今,遍佈全國的代表聯絡站、“代表趕大集”以及網上聯絡站等代表聯繫群眾的新形式,為人大代表與群眾搭起了溝通的橋樑,成為百姓傾訴、反映問題的有效渠道。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於它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群眾反映問題、代表反饋答覆,一來一往之間打開了一條條“民情通道”。在一次次互動中,代表聽到了百姓心聲,而群眾切實感受到“全國人大代表就在咱身邊”。(王嶺)

來源:《中國人大》雜誌

編校:王嶺、楊菲菲、侯朝宣

責編:舒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