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與他的另一面——戰爭與愛情

戰爭與愛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匈帝國作為參戰方,捲入了此次戰爭中。卡夫卡的家族中已有多位男性被徵召入伍,卡夫卡“幸運地”逃過了徵兵——他身體不好。


卡夫卡既感到幸運,又感到不幸。幸運的是他搬出了與父母居住了數十年的家,不幸的是,他擔心自己的寫作會被這突如其來的戰爭打斷。


卡夫卡早已下定決心:


“無論如何,我要不計一切代價地寫作。這是自我保護的奮鬥。”


卡夫卡與他的另一面——戰爭與愛情

與此同時,他創作了短篇小說《在流放地》。他虛構了一個在偏僻荒涼的流放地發生的的故事,有軍官、旅行家、犯人與士兵,還有一部可怕的審訊機器。


軍官在小說中將可怕的殺人機器等同於祖國:


“可它代表著祖國,我們不想忘記祖國。”


但是對祖國忠心耿耿的軍官,最後卻死於這部審訊犯人的殺人機器之下。卡夫卡在此時創作這篇小說的原因不言而喻。


<tt-audio>/<tt-audio>


卡夫卡對於戰爭的態度從他的日記中就可以知曉一二,他寫道:


“戰爭在我身上引起的思想,折磨我的情況同我舊有的同F.的憂慮相似,從四面八方吞噬我。”


卡夫卡與他的另一面——戰爭與愛情

卡夫卡仍舊埋頭於令人窒息的工作中,此時,他的全身心又被一件事緊緊牽引著。這位在他的日記中被稱為“F.”的女士,帶給了卡夫卡第一次愛情體驗。


菲麗絲·鮑爾,是一位猶太商人的女兒,在柏林為一家留聲機公司工作。他倆在卡夫卡29歲時相逢相識。兩個人很快開始了書信往來,卡夫卡對菲麗絲有著超乎想象的熱情,因為是遠距離戀愛,他們不得不分隔兩地,但是他們卻極少見面。


卡夫卡與他的另一面——戰爭與愛情

卡夫卡與菲麗絲

從一開始,兩個人的關係就極盡複雜,卡夫卡自己形容是“捉摸不定”。


卡夫卡對自己的不自信,延續到了他對愛情的態度上。他覺得菲麗絲並不愛他,


“更有甚者,她儘管答應以後準時寫信,卻已經有兩次沒有復我的信。”


在愛情中的猜忌,也讓卡夫卡對於婚姻的態度很是反覆。他曾在日記中想過,自己要帶著遺書向菲麗絲求婚。假如菲麗絲不同意,他就當即翻身跳樓。但這股想要結婚的熱情,卻很快消失了。他在日記裡寫道:


“在這個地方,我永遠不會忘記F.,因此不會結婚。”


卡夫卡恐懼婚姻,恐懼安穩給他帶來的一切。他認為結婚會破壞他的寫作事業,因為菲麗絲對卡夫卡寫作這件事頗有怨言。


但他還是選擇了與菲麗絲訂婚,只是不到一個月,他退婚了。


卡夫卡與他的另一面——戰爭與愛情

卡夫卡絕對不是平常人想象中的純情少年。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幾段愛情中,都有不約而同的搖擺與精神出軌。與菲麗絲相處時,他還與另一位E.小姐殷勤來往。E.小姐正是菲麗絲的好閨蜜。


1918年初,卡夫卡結識了朱麗葉·沃裡澤克,一個僕人的女兒,他又再一次萌生了結婚的想法。


這一年他寫出了《中國長城修建時》以及《煤桶騎士》,朱麗葉的善解人意,戰爭的結束與因病辭去了工作,也使得他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創作。


1919年兩個人曾一度訂婚,但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這樁婚姻沒有走到開花結果的那一刻。也就是在這一年,卡夫卡寫下了著名的《致父親》。


但究其原因,也許卡夫卡的精神出軌也是他解除婚約的重要原因之一。1919年,他結識了來自捷克的有夫之婦米蓮娜,兩個人以信件傳情,就如同多年前與菲麗絲一般。


卡夫卡與他的另一面——戰爭與愛情

女記者米蓮娜,最後在集中營中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