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如纸薄,《易经》教你如何打好“人情牌”,避免招惹是非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意思是说,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善于应对人情也是文章。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藐视人情,不要拒绝人情。藐视人情,就是藐视自己;拒绝人情,就是拒绝世界。

人情如水,可随形而至;人情又如云,可随风而去。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上,单打独斗非常吃力,毕竟现在是一个讲究“合作共赢”的时代,一个人一没资源、二没背景,想要出人头地属实困难。但是找人帮忙,就需要还人情债。人情,又是一个不能透支的东西。那今天就用《易经》当中的道理来和大家说说这人情怎么用好。

《易经》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六四:艮其身,无咎。”

 

人情如纸薄,《易经》教你如何打好“人情牌”,避免招惹是非

这当中“艮”的意思是止息、歇息、引申为保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引退保身,没有灾祸。引退保身,就是说人的注意力应该全部集中在自身安危上面。那这个数字“六四”指的就是腰以上的身体部位。六四又属于阴爻阴位得正,表示停止在应当停止的场所,能够自我控制。简单来说,这句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要把握好时机,能够自我约束,做到适可而止。这点放在人情上,非常适用。

关于人情,很多朋友会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欠人情,因为人情太难还了。”但是,免不了有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人情就显得很重要了。

纪伯伦说过: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结。”

人生在世,谁都有需要搭把手的时候。谁也不可能辉煌永久,谁也不可能落魄到头。

不管是亲戚和朋友,没事多联络,遇事多互助。

等到自己求人帮忙的时候,才能好开口。

在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余欢水背着家人,把钱借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吕夫蒙,帮他渡过难关。可是拿钱之后的吕夫蒙却始终不肯还钱,甚至是用各种谎言和借口欺骗余欢水。后来,余欢水忍受不了了,决定不再委曲求全,态度强硬地把钱要了回来,但同时也撕破脸皮了。像吕夫蒙这样的人,是一种过度透支人情的行为。其实,除了受赠者过度透支人情,还有施恩者过度透支。就比方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自己有恩于别人了,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但是往往适得其反,非但没有增长人情值,还会遭人嫉恨。

社会学家霍曼斯曾经提出一个“社会交换理论”,他指出:“任何人际交往,其本质上就是公平交换。只有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所谓和谐就是“不越界”,也就是刚开始和大家说的《易经》当中的“六四”,能够及时约束自己,及时引退保身。不能过度透支别人给我们的馈赠,或者说自己给别人的帮助。

俗话说得好:“人心对人心,八两对半斤”。无论是亲人、恋人还是朋友,都要推心置腹的交流,掏心掏肺的相处,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对方就该对你好,而自己却不肯付出,不知感恩。

人人都不愿意欠别人的“人情”,“欠情”就如同“欠债”。

作家林清玄在《送一轮明月给他》一文中曾写道:

“我们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
因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有能力时,对别人有所助力。并不是一种生命的损失。

看过一句话写着“生命是一种回声”:

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

有能力时,要助人一臂之力,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

给别人希望,也就是给自己希望;

给别人留退路,也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老话说得好:“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人情可厚可薄。遇对人,交对友,就会变得深厚。遇错人,交错友,就会变得薄凉。一个人只有放得下那些薄情,才能去深情的拥抱和珍惜那些真情。

人与人没有一开始就相欠的,只是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人情”和“人情之债”。人情都是相互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情换情,以诚相待,以汨汨涌泉相报于滴水之恩,如此便可以避免招惹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