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几天,每天1500人发热,人民日报: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今天下午,浙江省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开学几天,每天1500人发热,人民日报: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学校总体是安全的

会上有记者问:我省中小学生4月13日开始陆续分批开学,家长们很关心,学校里发烧的学生多吗?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

省教育厅陈峰副厅长答:从4月13日-26日,我省中小学校按照错峰错时原则,已经分三批陆续顺利开学。全省6000余所、637万学生有序返校,报到率97%以上。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正常的重要体现。

中小学开学后,各地各学校采取六项硬核管控措施:即全面采集健康码、进出校门测体温、对重点人群进行血清和核酸检测、开展错时错峰上下学、班级固化管理、推行家校联动等,有效加强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

当前是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大,本身很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根据历史经验,每年春夏季,学生每天的请假率在1%左右,其中病假人数占了一半,千分之五左右。当前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家长和学校都更加重视学生的健康防护情况,病假率比往常反而有大幅下降。

根据统计,已经开学的中小学中,每天因发热请假的人数在千分之一,其中校内发现发热症状的学生在1500人左右,比例不算太高。对于在校内出现的发热症状的学生,各学校都在驻校健康指导员的协助下,按照规范程序,送医院进行血清和核酸检测,同时对同班和同寝室的同学实施就地观察。医疗机构开出绿色通道,加快检测流程,有效缩短留观学生的等待时间。

所以从4月13日至今,已开学的学校中,没有发现与疫情相关的病例,总体上学校是安全的。


重点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核酸和血清检测

记者问:4月26日起,我省高校陆续开学,师生来自全国各地,流动性很大。有部分家长对于校园防疫安全有担心,如何确保高校顺利开学,学生可不可以因为疫情原因申请暂不返校?

省教育厅陈峰副厅长答:组织高校有序错峰开学,这是我省组织各方面专家和师生代表,经过多轮综合研判后做出的决策。昨天高校开学第一天,全省9所高校6576名学生返校复课。按照计划,

今天还有9千多名学生报到。五一假期前,有10万名大学生报到。五一假期里,大概有8万名大学生返校,假期后有85万名学生返校。

为了迎接开学,各高校都做了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安全放心的开学环境。

高校学生来源比较广,我们省大学生中有外省籍学生大概32.5万人,要确保开学安全,要从源头管起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是健康的。我们省通过健康码等手段,对师生健康状况,做了长时间的排摸和跟踪,对学生健康状况和底数是清晰的。

按照省防控办的部署,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全覆盖的血清和核酸检测,要求未经检测不进校,检测不合格不进校,各高校对开学后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制定了详细方案,许多高校自主开发入校码或者通行码,建立了学生离校的申报制度,动态掌握师生的健康和出行情况。


高校这一系列管理措施都是努力为大家创造健康的安全环境。

说到请假问题,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应该抓住最有利的时间,最有利的条件勤奋学习,才能厚积薄发,为将来创造更多的成长成才的空间。全省各高校已经为迎接全省学生返校做好了充分准备,当然对于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返校的学生,各高校也将秉持着包容的态度,允许请假,同时学校为请假学生继续提供远程教学辅导,和其他关心关爱工作,帮助他们同步跟上教学节奏,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虽然浙江省教育厅说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前面我们也说过,学校复课后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

已经开学复课的并不代表战役已经取得胜利,更没有到欢呼的时候,因为开学反而让孩子和老师都置身于防疫的最前沿,失去了家长的护卫,孩子们就像是去掉了盾牌的武士,需要直接和敌人进行肉搏战,必须要家长和老师时时刻刻提醒他们做好自我防护,这也是张文宏医生说的“这就是一场战斗”。

4月26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其中,一名近期从湖北持“绿码”返回广州的15岁学生,参加返校前大排查时,核酸检测呈阳性。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女,15岁,籍贯湖北,常住广州市德胜新村,学生。近期从湖北持“绿码”返回广州。参加返校前大排查,核酸检测呈阳性。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个别省份本土聚集性病例持续增加

开学几天,每天1500人发热,人民日报: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国家卫健委所指的个别省份就是黑龙江省,截止目前,这个省一夜之间1传78,而在这其中就有一位无症状感染的中学生,这位13岁的中学生成为最小的无症状感染者再次使得开学复课成为热门话题。

龚某,男,13岁,学生。常住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某小区。4月16日,经专家会诊,龚某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龚某系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曾与确诊病例有过多次生活接触。

另外一位教师也成为确诊病例:病例2:王某,女,30岁,教师。常住址:呼兰区老烟草楼。曾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陪护丈夫住院。4月17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对此,4月18日晚哈尔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从4月20日开始,对高三复课的教职工、学生及家庭成员分期分批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检测期间采取网上授课。

幸亏这位龚同学还没有开学,也幸亏这位王老师也没有到校上课,否则不知会影响到多少学生,多少老师,多少家庭,想想都可怕。

4月22日上午10时,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就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

开学几天,每天1500人发热,人民日报: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会上,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兵介绍,截至4月21日,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61例,另有33例无症状感染者尚在接受医学观察。在深师生中,共有27人报告感染新冠病毒。

深圳27例师生感染新冠病毒,其中3例小学生、2例中学生均为是无症状感染者。为保证开学安全,深圳市规定,对所有接触学生的教职员工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4月23日,黑龙江的另一城市牡丹江,由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感染人数也有增加。

据黑龙江卫健委网站今天通报,4月23日0-24时,黑龙江省牡丹江新增境外输入关联性无症状感染者7例,均与此前牡丹江市康安医院住院的确诊病例龚某有关。

通过梳理发现,牡丹江的这一起聚集性病例,目前已有14人直接或间接感染。其中确诊病例2人,无症状感染者12人,包括另一家二级医院的两名医护人员。

开学几天,每天1500人发热,人民日报: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对此,人民日报发布提醒:开学复课,“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近段时间,各地陆续开学复课。也有一些地方,因疫情防控需要,推迟复课时间。无论是全面评估之后,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校门,还是审时度势,将日期后延,都在努力做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开学几天,每天1500人发热,人民日报: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

4月25日,在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参加模拟演练的高三年级老师模拟学生上“复学第一课”,讲解防疫知识。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学复课,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创新思维、长线思维,抓紧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确保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树立底线思维,打好阵地战,

确保万无一失。

校园人口密度大、集体生活时间长,加上孩子年龄小、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安全”二字是底线,也是红线。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安全复学,要设计“全流程管理”,不能仅重视“在校”一段,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往返家校之间的安全考量等都需要引起重视、理顺流程、抓好细节。

各地各校要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采取足够的措施,严格遵守幼儿园、大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的相关规定,依据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教医联控原则,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地构建起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树立创新思维,打好攻坚战,

努力把影响降到最低。

面对“缩水”的春季学期,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有的重新安排时间表,占用一部分周末和暑假时间;有的规定非毕业班不占用周末和暑假补课……处理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做好与之前“居家学习”的有效衔接。

一方面,要保住“底线”,科学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帮扶,“一对一”进行查漏补缺;

另一方面,需优化调整教学计划,用效率换时间,最大限度减少线下学习与此前线上学习的内容重复,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如期完成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教学。


树立长线思维,打好持久战,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的准备。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是,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戴着口罩开学复课,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具体体现,应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令人感动的是,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涌现出无数温暖人心的小故事,让齐心抗疫的战斗充满正能量。期待各地各校能够继续提高责任心,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关于开学这件事,宁可事前听骂声 ,不要事后听哭声!


文章来源:爱写作的狮子、人民日报、南京择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