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引言

大家好,我是職場學姐玥婷!在工作中,什麼時候需要寫會議紀要呢?

  • 每週開例會,需記下與自己相關的會議內容時;
  • 替領導去開會時,需彙報會議內容給領導時;
  • 去開研討會、座談會、專題討論會,想記錄重點時;
  • 寫會議紀要是你的崗位職責時;
  • 經常參與無效會議,視圖改變現狀時......

所以,無論你是否助理崗,你都會面臨著需要做會議筆記,把會議筆記整理成會議紀要,留給自己存檔或者發給領導。

這個看起來貌似不足道的工作,如果能利用好,做到極致,其實能充分體現你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文字概括能力,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從而帶來更多工作上的機會。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然而,我認為,實不實用,才是評判一份會議紀要是否“專業”的標準。

在本篇文章中,會幫你解決以下問題:

  1. 會議紀要寫得好,能為你帶來什麼?
  2. 怎樣的會議紀要才是實用的呢?
  3. 如何撰寫一篇優秀的會議紀要呢?

01

會議紀要寫得好,能為你帶來什麼?

分享一位名人的成功案例:

2003年,傅盛加入3721公司。CEO周鴻禕有一次開會後囑咐傅盛一定要做好會議紀要。

周鴻禕天馬行空地講了好久,傅盛不僅把內容全記了下來,還仔細研究每段話之間有什麼聯繫,如何串起來,直到半夜兩三點。第二天一早,周鴻禕辦公桌上就放了一份非常整潔漂亮的會議紀要。傅盛還把所有的口語化的語言變成有重點、有摘要的書面語。幾小時的會議,內容清清楚楚展現在了三五張紙上。

從那以後,周鴻禕所有的會議紀要都是傅盛來做。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傅盛

後來,傅盛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似的:

  • 2005年帶領團隊打造了安全類軟件360安全衛士;
  • 2008年加入經緯中國任副總裁;
  • 2009年出任可牛影像CEO兼董事長;
  • 2010年傅盛出任金山網絡CEO;
  • 2018年獵豹移動首席執行官傅盛將接替雷軍出任董事長。

當然,傅盛的成功故事,並非只做好了會議紀要而已。

而是從會議紀要這一件看似簡單的事,做到不簡單且“實用”。從本質上看,就是一個人對工作上每件小事的態度是否足夠認真去對待。

就連小米創始人雷軍在2010年一次金山員工大會上,評價傅盛是一個有決心、毅力和能力的人,並稱他見過不少有能力的人,但是真正有決心和毅力的,真正有創業精神的,只有傅盛一個。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雷軍與傅盛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過: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其意思是說:天下所有的難事都是由簡單的小事發展而來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來的。

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得從簡單的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

曾經,我把公司原本會議記錄的方式改為更有效,更方便理解閱讀的會議紀要方式,被領導高度讚揚,從而不久後給予加薪。雖然不僅僅是因為會議紀要做得好才加薪,但在這件事上,被領導認可了我對工作細節認真負責的態度。

所以,會議紀要這個看起來貌似不足道的工作,如果利用好,把小事情做到極致,做到比領導期望值更高,就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從而帶來更多工作上的機會。

再者,當你能把會議紀要做到優秀時,你對公司的

業務熟悉程度、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邏輯思維、文字功底等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無論有沒有被領導表揚賞識,無論你的會議紀要是給別人看還是自己看的,都對自己職業生涯來說也是起著積極作用的。

如果你是公司老闆“御用會議紀要撰寫人”,認真寫半年以上,保證你對公司各部門的業務、人員工作關係、管理制度都瞭如指掌,掌握得清清楚楚。這對於你以後升為主管或自主創業時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02

怎樣的會議紀要才是實用的呢?

第一步:理清概念,才能帶著目標性記錄會議重點

區分會議記錄與會議紀要:

會議記錄:只需完整、真實地記載會議全過程即可,不是正式公文,是原始材料,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

會議紀要:在會議記錄基礎上經過加工、整理,用精煉、準確的文字來歸納概括會議內容和結果,一種正式的公文,通常要在一定範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所以,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基礎上,優於會議記錄。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把會議紀要寫成流水賬了。

在這裡分享一個我最深切的親身經歷:

曾在一家餐飲公司做過總經理助理,公司每週一都要開例會,剛開始當知道自己要寫會議記錄時,在網絡搜索各種模板與範文,包括公司在我來之前的會議記錄,都是流水賬式的,把會議中每個發言的人按順序記錄其發言內容,所以剛開始做的會議記錄是這樣的: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錯誤示範,請勿模仿

就這樣,記錄了每位參會人員的發言詳細內容,2個小時的會議,花了3個小時聽錄音回放,才終於寫出來這份所謂的“會議記錄”。

但後來發現,老闆要的並不是會議的詳細內容,要的是在會議中提到的問題,以及大家商討的解決方案,是誰去執行,執行是否能有效地貫徹落實

然而,當時公司請來的管理顧問發了一份會議紀要的模板給我,我頓時有種如雷灌頂的感覺,才發現原來會議紀要也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並且有針對性地記錄會議中重要決策與具體執行者、執行期限等信息,讓閱讀者一目瞭然: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省略掉會議記錄中的發言內容流水賬,再與會議記錄相結合

以上表格,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例如左豎列是執行人,中間豎列是對應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右豎列是執行完成的期限。

所以,在寫會議紀要之前,需要先弄懂一個問題:

第二步:理清目標:什麼樣的會議紀要才是實用的呢?

會議紀要寫得“實不實用”直接影響著公司每一次會議的決策,是否得到很好的執行與落實。

那麼,怎樣才算是實用呢?

  1. 基本要求:會議的重點內容要詳實。具體到工作任務內容、執行者、執行期限等,注意執行者必須落實到個人頭上,這樣才能責任分明。
  2. 抓住重點:每次開會前,都要明確會議主題、目的、參會人員、會議紀要的閱讀對象。瞭解了這些之後,有利於在會議中有目標性地記錄會議重點。
  3. 邏輯清晰,排版簡明:一份優秀的會議紀要乃至所有公文,都必須以方便閱讀者方便理解的角度去撰寫,讓閱讀者讀起來不費勁。所以內容要邏輯清晰,條例清楚,簡明扼要。

做到以上三點,不漏重點、邏輯清晰,一目瞭然,沒有廢話,這就是一篇優秀的會議紀要。


03

如何撰寫一篇優秀的會議紀要呢?

第一步:快速記錄

方法一:提前準備好會議議程,直接在議程上作會議記錄。

為了在會議中能快速記錄與抓住重點,就要做好會議前的準備——會議議程。

我以前的一家公司,每週一都要開例會,每次例會前,我都會想辦法搞清楚以下內容:

  • 這次會議的主題或中心內容;
  • 每位參會人員的職能;
  • 上週派發到每個執行人的執行情況蒐集。

把蒐集情況做一份會議流程,給領導審核過後,打印出來給參會人員,人手一份。就這樣,會議流程就成了每次例會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來自自己曾寫過會議議程,僅供參考

由於公司每個人需要寫工作日誌,供所有人所見。所以我在每次例會開始之前,會留意工作執行情況,好在下次例會覆盤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在表中也能看到,“已完成”與“未完成,待彙報”的工作,我都會用不同顏色標註,這樣方便閱讀者快速分辨。相信領導和同事都能感受到你的用心。

所以,在會議中,我就會直接在這張例會議程上,記錄與速寫會議中的工作反饋、工作任務等重要內容,可省掉把上次會議對應的問題重寫一次的時間。

方法二:如果沒有會議流程,那就自己在筆記本上分區記錄。

為了方便大家瞭解,我在筆記本上畫了示範: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1. 把筆記本按中線對摺,分出左右兩區域。左邊區域寫各參會人員彙報的現狀或者提出的問題,右邊區域寫對應的解決方案。如會議中有問題沒有著落,還可以提醒領導或會議主持人。
  2. 最下面區域記錄領導的重要發言。
  3. 其中與自己相關的內容,可以標個星號,以作重點提醒自己。

方法三:一邊做筆記,一邊使用“實時轉寫”app

雖然現在每次開會我都可以快速記下會議重點了,可我還是會堅持錄音的習慣,以防記漏。

所以,我對比過幾款錄音app,發現了一個既可以“邊錄音邊轉為文字”且免費的app——搜狗聽寫。

它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可以邊錄音邊轉文字的模式;一種是先錄音,錄音結束後再轉為文字的模式。而且在錄音過程中,聲音停頓較長的部分,文字會自動換行,形成分段的段落。在回放錄音的時候,聲音與文字還能同步進行,能精準找出想要聽取回放的部分內容。轉換後的整段會議內容可以在線編輯改掉錯別字,也可以免費導出到微信、QQ、郵件等平臺。

以前,我們聽錄音要不斷地往前往後拖動進度條,無法定位錄音信息。現在有了這類app,就可以快速定位自己想聽得錄音,且自動轉為文字同步到電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第二步:歸納、整理會議內容

有人說:“我缺的不是模板,缺的是概括總結能力。”

分享我自己的故事:

剛開始會議記錄的我,買了錄音筆,開會的時候一邊錄音一邊做筆錄,為了不落掉會議裡的每一個細節對話,全靠聽錄音回放,聽一句寫一句,2小時的會議用了3小時寫會議記錄,效率真的低到不行。

隨著幾次會議後,對公司業務開始熟悉起來,發現不需要聽錄音的回放了。可以做到在會議中就能記錄以下內容

  • 工作進展情況,抓關鍵數據:例如時間、金額、數量......
  • 參會人員提出的問題
  • 大家商議後的決策、工作任務、執行人
  • 每個任務的完成期限
  • 領導的重要發言

記錄以上幾點,需要具備較好的理解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就像給文章“潤色”一樣,讓讀者更加容易理解,一目瞭然,更願意閱讀下去。

那麼,應該如何把會議內容有效地整理概括呢?

分享一個幫助我整理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以部門分類整理

一般例會都是每個部門輪流發言,那就可以以部門分類整理會議內容,像上圖那樣,有些部門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可能會是同一個,那思維導圖還可以把兩個相同的內容相關聯,這樣看起來就能一目瞭然。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以問題分類整理

又比如,參與專題會議時,只是針對公司近期發生的問題開展討論,這時候就建議以問題分類整理,把每個問題的現狀、原因、解決方案、執行人與完成期限都列出來。

這樣,就不難發現問題與問題之間,或者每個解決方案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或其他相關聯性。如果有,就可以把它們進一步歸整。

尋找會議中提出的問題與問題之間,是否有關聯?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 把有關聯的問題,串聯起來,概括成同一類問題;
  • 仔細研究每個人發言內容之間有什麼聯繫,精簡出來。

如何恰當的進行取捨提煉會議內容?

  • 捨棄內容:會議上各參會人員的意見可能不一致,但通過大家的商議,最後得出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那其他的沒被採納的建議就應該果斷捨棄。
  • 提煉內容:找出會議內容的重要的關鍵詞,內容以結論先行,突出重點。精簡句子可以嘗試保留句子主幹,刪去繁枝末節,就像以前學過的“縮句”的方法。
傅盛的成功從寫好會議紀要開始,“實用”才是會議紀要的關鍵

第三步:寫會議紀要需注意的細節

  • 確認具體任務時間:

每項工作任務需完成的時間,要以日期來顯示。例如:“10天內完成”應具體寫出幾月幾日前完成,這樣可以避免有模糊或不確定的爭議。所以在會議中就要做好引導,確定具體日期。

  • 確認具體任務責任人:

如工作任務派發到某個部門,要寫出該部門負責人的姓名與職務,也是避免以後責任分配不清的問題。同樣地,在會議中就要引導相關人員確定。

  • 優選表格形式表達: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會議,會議紀要可以用表格就不要用一大段落文字表達。在這快速閱讀時代,表格比段落文字更一目瞭然,方便快速閱讀與理解。

  • 規範好文字語言:

由於會議紀要屬於法定公文範疇,所以整理成文後還涉及會審、簽發、分送等等問題。所以要注意用詞嚴謹,官方規範,把領導原話、關鍵詞句以及冗長的內容以更簡單明瞭的方式表達出來。切忌誇大和曲解會議內容,如果實在沒有把握時,可以記錄原句,最後由領導審核。

-End-

我是職場學姐玥婷,【關注我】一個喜歡閱讀與思考,10年職場管理經驗,不定時給你職場乾貨、企業管理、閱讀寫作等經驗分享,讓我們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別忘了【分享】與【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