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人,斗米和升米都养不了

两种人,斗米和升米都养不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文化上留下了精华,也沉淀了糟粕。当然,不同文化素养的人之不同认知更使一些民间常用俗语加深了功利世俗的色彩,而这些功利世俗多数和贫穷有关系。

今天谈谈广为流传,深得普遍认可的一句俗语,“斗米养恩人,升米养仇人”。

子曰孙云需要先界定一下专有概念的内涵,文中在借用古人所谓“君子”时,意义为明理的人,“小人”则是无明的人。

子曰孙云以为,斗或升,不论多少米,有两种人是养不了的;

一种是小人,即无明的人;这种人没有信义理念,没有文明觉悟,贪得无厌,为自我满足不顾尊严的低等动物性使他除了既得利益之外,别无起码的体面。供米的人无论有明无明,对于这种人是多少米都养不了的。

另一种人则是君子,即明理之人,这种人情深意重,既自尊也自然同理地把别人视为君子,但不会为利益所累,他不会因得到了惠顾而接受驱使和作践,也不认为别人会对他别有企图。这种人,无明的人无论付出多少米,也是养不了的。

那么,问题来了;有付出“米”的小人,即无明的人吗?

我们看看这个“养”字;如果”斗米养恩人,升米养小人的“养”是功利的,期待物质,情绪回报的,那么这个“养”就是问题所在。

“养儿防老”,“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养童养媳”,等等,都是功利,无明,别有贪图的。无明的人在“养”的时候,把持着一种权力,即对被“养”的人有权,有机会施以颜色,颐指气使,甚至随时欺负,发泄来满足自己的主人,高人一等的意欲。

这种人就是无明的人,其本质其实是放高利贷的人,他们索要的利息回报是满足对别人的控制欲和欺压发泄后的心理满足。更可怕的是,其中一些人倾其一生的生活重心就是不断地玩弄这种游戏,类似孩童用吃食和玩具来拉拢支配其他的玩伴。这种人,无论给出多少的米,小人或君子他都养不了,自己自然就会怨声高企。

这种人的心理是明理之人起初无法理解的,举个极端的例子;记得一次学生时在某外省边远的农村,晚间睡在那户人家,第二天大早,那家的女主人就一反礼节周到的样子,在窗外敲窗;“小逼崽子,别再睡了,别忘了你姓什么。”我心里大吃一惊,后来明白,她是在喊和我睡在同屋的她的大儿媳妇的弟弟起床,因为那个男孩子因他的姐姐而暂时吃住在那。不好理解吗?这种人大有人在,表现程度不同而已,而且遗传,不知道是基因还是家风。

养儿是为了老有所靠,养兵是为了用来拿命来博取利益,养童养媳是为了从小使唤,长大了当媳妇不必付彩礼,收养徒弟是为了得到无偿佣人加廉价劳动力。为了还是童的养媳偷吃东西而逼得她上吊,被养的徒弟得像佣人那样干活,尿罐子倒不好就要用烟袋打破脑袋。甚至施舍给乞丐的时候都在闹市上,要求得到一个好名声,得到好报应。

被无明的人养,被欺负是小事,失去的是无可言表的自尊。

不小心被养了,更是一件恶心事。你不要以为你知恩图报,大恩不言谢,古人君子义士间发生的事是不会再现的。你自以为把仅有的和最好的给了对方,一旦对方给你的量超过你给的,你是被要求看人家脸色,千恩万谢的。

与认知和思辨不对等的人发生事情很可悲,注定要发生,注定可悲。

至于养儿防老,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感谢你们来做我的孩子,你们别无选择地为我承担了我这个并无优秀可言甚至低劣的基因的延续。至于我对你们的爱护和付出,这是所有动物的天性,是所有物种得以延续自己基因的自私天性,绝无无私,甚至伟大可言。

我还没无耻到为自己性快活而得到了一个负担自己基因遗传的无可选择的无辜之人,却站在虚伪,无良的道德高点要求其感恩那么无耻的程度。那种做法不如低等动物。

人类血缘,感情关系的本质不是交易,更不是道德绑架和感情勒索,而是心灵的滋养和尊重。

明智的人给人以米是善愿,体恤,尊重,不论遇到有明或无明之人都没有怨心,不生怨言。即所谓的助人为乐。这就如有人爱佛是因为以佛心为心,有人拜佛是要得好运,被佑护。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最义气的人,曾寄篱下于曹操。曹操对待关羽可谓厚待厚养;五日小宴,十日大宴,名驹宝马,锦袍加身。但是,最终也未能养住关羽。可贵的是,曹操并无怨言,更没有大动干戈。离开曹操时,关羽竟恩将仇报,闯五关斩了曹操的六将,最后还要兵戎相见,参与对曹操的火烧和十面埋伏这样毁灭性的打击,曹操养的岂止是仇人。但是,华容道上,立马横刀的关羽宁肯违抗军令而被杀头,救了曹操的性命。

千古难得,君子遇到了君子。

说了这么多,子曰;“小人喻其利,君子喻其义”,什么意思?子曰孙云解释一下;无论多少米,皆因人而异,对的人才有对的事,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