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以科技创新提升危化品本质安全水平

危化品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我国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破解危险化学品领域系统性风险防控难题,除依靠传统的安全监管外,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中的驱动引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推动危险化学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危险化学品企业未来将朝着智能工厂发展,要提前布局面向智能工厂的安全管控技术,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动态信息感知、传输和诊断分析技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将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技创新的重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危险化学品领域防范风险、消除隐患、防控事故、强化应急救援等,亟需相关科技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监管手段缺失 科技支撑力量不足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有企业30余万家,涉及各类危化品近3万种。近年来,危化品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2019年危化品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上升,且涉及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暴露出危化品全方位、系统性的风险非常突出。危化品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我国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中小型化工企业数量占化工企业总数的80%以上。总体看,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能力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多数中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设施简陋、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手段不足,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科技水平不高,防范风险能力偏低。如,发生河北张家口中国化工集团盛华化工公司“11·28”重大爆燃事故的盛华化工公司,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投入不足,风险管控能力不强,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力不足、缺乏培训,员工“三违”行为突出。

我国危化品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监控系统、监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加之涉及危化品监管的相关部门横向之间监管信息沟通不畅,难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危化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在发生事故后更因为信息不畅通导致应急救援的科学性不足。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和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都暴露出监管信息不畅的问题,导致在救援时,救援人员不清楚事故现场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无法作出有针对性的决策。

上述情况的背后是,我国危化品领域安全科技支撑力量和监管人员的严重不足。应急管理部组建后,创建了10余个与危化品安全科技创新相关的支撑平台。2019年,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被批准建设。然而,现有科技创新力量与遏制危化品事故频发的目标非常不匹配,主要体现在危化品安全科技研究合力不足,尚处于专业条块分割状态。科研项目碎片化、水平不高、重复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强,与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结合程度不够,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此外,危化品安全监管的专业力量短缺问题非常突出。据统计,全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主要负责人中有化工背景的只有30%左右,安全管理人员中有化工背景的不到50%。

突破关键技术 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

据笔者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对生产安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关注度较高,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安全产品、装备中广泛应用,已形成一条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安全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整体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与之相比,国内需要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从现阶段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出发,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破解危险化学品领域系统性风险防控难题, 除依靠传统的安全监管外, 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中的驱动引领作用, 淘汰落后产能, 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 推动危险化学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和国际化快速推进时期, 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之际, 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会极大地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技发展, 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创新根基。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技涉及多个基础学科,包含众多复杂的科学问题,应重点加强危险源识别评价与监测预警理论、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控制理论、危险化工工艺反应性风险评估、生产安全事故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化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保障。

统筹研发部署,突破关键技术。要瞄准制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重点围绕共性和关键性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加快推动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领域重大科技项目设立,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科技支持力度,推进化工危险工艺本质安全、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一体化风险防控、大型储罐安全保障、智能化过程控制、煤化工过程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要大力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预警平台和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强化重大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和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深入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深入分析企业安全态势、关键部位安全状况,深挖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原因,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效能,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全过程、全链条的实时、动态、持续感知,切实做到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责任可究、事故可防。

中石油在石化行业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科技支撑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开展了大量工作。如,持续加强HSE管理和安全技术创新发展,整合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建设中国石油QHSE一体化信息监管平台,持续改进创新HSE管理体系,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强化质量和HSE 管理一体化监督等。

危险化学品企业未来将朝着智能工厂发展,要提前布局面向智能工厂的安全管控技术,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动态信息感知、传输和诊断分析技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笔者建议,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科技需求为纽带,整合国内优势安全科技资源,打破单位、部门、地域界限,突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国有企业安全科技创新的优势,形成系统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链。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实验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创建,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科技创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