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不愿提起的一段伤心往事

金庸笔下创造出太多江湖痴情儿女、旷世绝恋。

其实,金庸自己的感情世界,与他写出的作品一样精彩,他一生拥有3段婚姻,共育有2子2女。金庸过去接受采访时,谈到家庭,他坦言:“我的婚姻不理想,我离了好多次婚。”

金庸与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相识于1947年的杭州,杜冶芬出身大户人家。婚后,金庸被派到香港工作,妻子随他赴港,但因妻子不懂粤语,在香港生活苦闷,加上金庸当时收入不高,最终离婚收场。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是新闻记者出身,朱玫美丽大方又懂英文,两人患难与共,一起创办了《明报》。那时,金庸忙于工作,朱玫则在家专心照顾孩子,让丈夫能全力衝刺事业,在金庸事业成功之际,两人婚姻也出现了裂痕。后来,朱玫在孤独与贫困中度过后半生。

金庸和朱玫共生育四个子女,长子查传侠、次子查传倜、长女查传诗、次女查传讷。1976年,金庸年仅19岁的大儿子查传侠在美国传出轻生消息,当时读大一的他在电话中和女朋友吵架后,跳楼自杀身亡,令金庸悲痛欲绝。

查传侠轻生原因眾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他无法接受父母离婚,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了解,查传侠和母亲的关系不好,因为朱玫经常大发脾气,和丈夫吵闹,也听不进儿子的多次苦劝,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查传侠不再理她。

目睹了父母的不和后,查传侠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很悲哀,对人生充满了种种悲观的想法,最后,他在和女友的事件中爆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儿子早逝成为金庸一生中最痛心的事。

金庸不愿提起的一段伤心往事

离婚,对于一个家庭是一场灾难。因为夫妻双方丧失了一起生活下去的感情和理由,最后不得不签订的一纸协议。

离婚,对于孩子更是一场灾难。在父母离婚前,孩子会经历父母的争吵、冷战,甚至打架。离婚后,父母作为成年人并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去看待这件事情。孩子就会把错误归咎于自己——是因为我的原因,爸爸妈妈才会分开的。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他携带了父亲一半的基因,母亲一半的基因,两者之间的离异,在身体上将孩子“分裂”了。如果父母在离异前后,都没有处理好两人关系的问题,那么孩子在心理上(夫妻人格部分)也就“分裂”的。

孩子就变成一个“缺失”的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难以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孩子变得内向、害羞、回避、胆怯的模式,或者完全相反,变得脾气暴躁,有明显攻击行为。

如果,夫妻的感情已经无法挽回,离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确保最大程度上地保护孩子。

· 以孩子听得懂的话语告诉他,不要欺骗他。

· 告诉孩子父母永远爱他。

· 保护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

· 保持陪伴孩子的习惯。

美国有一部电影叫《克莱默夫妇》,在这部电影里,就为我们展现了离婚的父母如何为了降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做出的种种努力。

母亲离家出走之后,父亲独自一人带孩子,后来因为吃冰淇凌的事情大吵一架。孩子哭着睡着了,睡醒之后,他首先跟父亲道歉,接着小心翼翼的问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离开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乖?如果是,那爸爸会不会也离开?

看着孩子诚惶诚恐的表情,父亲沉思了一会,随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比利,妈妈很爱你,妈妈走不是因为你。我不知道这样说你懂不懂,但我尽量解释。妈妈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我一直想让她成为我想要的那种太太,她一直在努力使我开心。当她做不到时,她想和我谈谈,而我却只顾自己的事,没有听她倾诉……你妈妈本来早就想离开,她一直没走,是因为她非常爱你。她离开不是你的原因,是我的原因。”

金庸不愿提起的一段伤心往事

正如电影里这位父亲做的,让孩子知道父母分开不是自己的问题。

离婚,是夫妻两个人的终点,不是一个家庭的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