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詩鬼奴囚同班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詩鬼奴囚同班
/
/
/

作者:李豔豔

1

前些日子,微信群傳著一張照片,張小龍,馬化騰,雷軍,劉強東等十幾位牛人大咖,圍坐在一起,彈幕顯示著每個人的本科就讀學校,個個都是985院校……

看著這張照片透過屏幕散發出來的牛氣,不由人感嘆,師出名門,身出名校,人脈和發展的圈子,的確不一樣啊!

感慨之餘,不由想起了古代歷史上,也有兩位老師,他們曾經辦學帶過的班中,也有一個名相頻出,牛人云集的班和一個詩鬼詩奴詩囚同學的班,我們姑且稱他們為,史上最牛補習班吧。

2

公元589年的春天,來得稍微有點兒遲,“東風不予陳郎便”,南朝陳主人陳叔寶,被楊堅取而代之了,後者成了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

既然號稱“文帝”,就要廣招人才,大興文化。於是,一紙詔書,天下遍傳,朝廷招賢納士,重用人才。

山西龍門,老王家,得知消息後,全家人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當官又博學的老爹王隆,最是興奮不已,自己多年注重家庭教育,現在吾家有兒初長成,也該讓他們小試牛刀的時候了。就讓十九歲的長子王通先出去試試鋒芒吧。

於是,懷揣治國濟世理想的王通,拿著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太平十二策》來到洛陽,拜見隋文帝。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致君堯舜上”,行仁政,明王道,解萬民於戰亂未平的水深火熱之中。

策論是真好,但這人,做帝王師,也太嫩了點兒吧,還沒有太子大呢!打量了一番王通,隋文帝開口說話了:“這樣吧,你先到基層鍛鍊幾年。”他被安排到了四川任一個小官。

什麼?大張旗鼓地求賢若渴,“賢”來了,卻這般怠慢敷衍!算了,若為謀生,家門口辦班就能過日子,何苦費心費力跑去四川?此處不留爺,爺回老家去。

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收拾好自己的作品和行李,回了龍門老家,在一個叫白牛溪的地方辦起了一座私塾。他家學淵源,又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儒學,學問精深,教學有方,早就是遠近聞名的優秀教師了。

果然,招生廣告一打出去,眾多慕名求學的才子蜂擁而來。經過筆試和麵試,王老師在招收普通班的基礎上,又特招了一個尖子班,所有的課都由他和年少仍然就學在家的弟弟兩人上。

某天上課時,王老師隨口問同學們,你們有夢想嗎?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一個比王老師還大幾歲的年輕人,“騰”地站起來,鏗鏘有力:“老師,我的理想是要輔佐明君當宰相。”

“哦,有志氣,魏徵,你要好好努力。請坐。”王老師心頭掠過一種喜憂參半的情感,喜的是這小子和半年前的自己一樣,滿懷著豐滿的理想,憂的是眼下當局混亂,輔佐明君,明君在哪兒呢?

“下一個同學,你來說說你的理想。”

“老師,我要當御史,讓天下沒有被冤屈的人。”

“法度是行仁政的基礎,你很有抱負,但要一直記得你的理想。”也許擔心他名字中的一個字會淹沒了他的理想,王老師不由諄諄告誡這個名叫杜淹的學生。

同時在心裡不由嘀咕:你老爹也真是的,家國飄搖,風雨如晦,還給你和你侄子起的那名字。

杜淹的侄兒名叫杜如晦。他們的名字是有點不同,但叔侄二人的才華和未來成就,卻是王老師早就料到了的。

“房玄齡,你來說說你的理想?”

“老師,我要學習您的《太平十二策》,好治國安邦。”

王老師心一熱,眼窩一溼,“唉,如今這亂世,我的太平之策無用處啊!”

“老師,那有軍事才能,行不?”一個聲調不高卻很自信的聲音,從教室後面傳來。王老師循聲望去,是英氣逼人的李靖。

“現在這世道,不是才能的事,而是朝廷,它根本就不用你的才能!”王老師痛心疾首,欲說還休。

“軍事才能,安邦定國,智慧計謀,治國濟世,我要另尋明主,當國之重臣。”一個形容憔悴,面帶悲慼神情的少年,站起來擲地有聲。

眾人轉頭望去,原來是不久前父親被逼死,轉來插班的薛收。很顯然,他還沒有從喪父之痛中緩過勁來,顯得有些少年老成,滿目滄桑。

王老師心情複雜,目光憐愛地看著薛收,鼓勵安慰了一番,讓他坐下了。課堂氣氛一時有點沉悶,陷入了秒尬,但王老師很快就反應過來,不能再繼續談論理想這個話題了,現實傷人啊!

“下面我們請小王老師來給大家分享一首他的詩文新作吧。”王老師對學生們說,然後轉身走到教室後邊角落,默唸:三分鐘,調節呼吸、重新建設心理。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詩鬼奴囚同班
/
/
/

3

掌聲雷動中,小王老師輕快地走上講臺,提筆刷刷地在黑板上寫下了一首詩,課堂上的氣氛,在學生們的唸詩聲中,頓時又熱烈了起來。

誦讀環節過後,小王老師激情飛揚地講了起來。學生們沉浸其中,感覺老師的語言像豆子一樣,從高處落下,在地上唰唰生長。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種子落地生根的感覺。

剛才談理想而在大家心頭產生的陰霾,一掃而光。同學們的眼前似乎展現出了一片原野般遼遠壯闊的未來,春和景明,海晏河清……

都是這首詩帶來的效果!這首詩,就是開拓隋唐詩壇新氣象的No.1《野望》,作者就是講課的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小王老師,王績。他是王老師的親弟弟。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唉,人比人,活不成,這老王家,不知哪年燒得高香,墳上冒青煙,老虎不生狼兒子,從爹到兒,一個比一個厲害,後來的孫子更牛氣。

年紀輕輕,隨便出手,一篇《滕王閣序》天下皆知,名揚千古。讓當時死氣寂靜的文壇,揚波起濤,洶湧不已,餘韻歷經幾千年,還漣漪不止!

王隆,王通,王績,王勃,王質……從人才輩出的這一家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家學淵源,什麼是家教傳承,什麼是文脈昌盛,什麼是祖宗功業!

哪裡有什麼早燒高香,墳冒青煙,不過都是代代輩輩,勤學不輟,相伴相學,互相砥礪而已。這樣刻苦好學的一家人,辦學辦班,豈有招生之憂?不擠破門檻才怪呢!

這樣的老師,心中豈能沒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興奮和喜樂,豈能沒有“為國育材”的責任和自豪。難怪《三字經》中有一句:

“文中子,及老莊。”這個文中子,就是王通,說他比得上莊子,可見,其品行和學養,厲害得不一般。

最後,來看看這一屆畢業生吧,杜淹、房玄齡、李靖,哪個不是在李淵李世民父子組合開創的基業中,功勳卓著,供像凌煙閣,出將入相的呢?

薛收更是李世民麾下“十八學士”之一,只是他未及拜相入將便英年早逝(33歲)。事後多年,李世民對他懷念不已,多次對房玄齡說:“收若在,朕當以中書令處之。”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詩鬼奴囚同班
/
/
/

4

白駒過隙,轉眼二百多年過去了,時間進入到了中唐時期。此時的大唐,如人過中年日過午一樣,出現了各種“疾病”,盛唐熾熱的光芒已不再,政令廢弛,百業凋敝,亂象叢生,黑暗一片。

文壇上,曾經光芒萬丈的唐詩,衰落凋零,苟延殘喘。詩人也不再如大唐盛世時一樣層出不窮,牛人云集,而是稀拉零落,困頓不繼。有幾個才華出眾的詩人,窮得都快吃不上飯了。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日子過得很艱難。一個官至五品的朝廷命官,堂堂教授兼作家韓愈,都不能讓妻兒豐衣足食,“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老子兼職,辦作文培訓班去了。

小廣告一發,呼啦啦,前來拜師,投其門下者多不勝數。為了不砸自己的招牌,每招一個學生,韓老師都要親自測試和麵試,讓他們先交一篇以前的文章,再當場做一篇,體裁不限。

別說,這條件下招來的學生,還真沒有假冒偽劣的,不是俊才就是英才,大大保證了韓老師作文培訓班的質量。一時間,培訓班英才輩出,名揚四方。

只是,本想辦班賺錢的韓老師,沒料到,許多有才的學生,比自己還窮,有的簡直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還要他倒貼接濟呢!不幫咋辦?不忍啊!誰讓這些傢伙都那麼有才呢!

也不知是哪個烏鴉嘴說的“韓門子弟多寒門”,真想揍他一頓,誣我財運。好在,這個作文培訓班,終於堅持下來了。

今天,培訓班學員要畢業了,他要求每個人都必須上交一份自己的彙報作業。此時,坐在“名師大講堂”裡的他,正等著收學生們的作業。

第一個交作業的是皇甫湜(shi),他擅長散文,為文奇崛,能深刻領悟韓老師的作文風格,頗得老師賞識。因此,平時多少有點兒小驕傲。

韓老師認真看了他的文章,頗為滿意,但還是提醒他,奇崛可以,但要讓多數人能看懂,這點,你要向白居易和李翱學習。

“向誰學,也不向白居易學。那小子寫得像大白話一樣,有什麼好呢?”皇甫湜在心裡不服氣。因為,他忘不了一件事。

東都留守裴度,要請白居易為“福先寺”寫碑文,皇甫湜知道後,生氣地對裴度說,我就在跟前,你不請我寫,卻去請外地的白居易,以後,你不要再讓我寫任何東西了!

裴度連忙致歉並隆重地請他寫碑文,他喝了許多酒,酒至酣處,提筆立就,驚倒眾人。但從此,他就和白居易較上了勁。

第二個交作業的是盧仝(tong),他的彙報作品是《有所思》。韓老師一目十行,當看到“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一句時,不由瞪大眼睛,反覆吟誦,笑了,不愧是“初唐四傑”盧照鄰的孫子啊,畢業通過!

第三個交作業的是比韓老師還年長十幾歲的孟郊,他家境貧寒,生活困難,韓老師就讓他幫著做些收發作業和通知之類的助教工作,以此給他發點生活補助。

孟助教學習和工作態度極為端正,治學嚴謹,寫詩作文,苦思力錘,為此,愛開玩笑的同學們給他起了個綽號“詩囚”。他的作業《遊子吟》和《登科後》都是眾口相傳的範文。其中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盡顯成功人士的嘚瑟勁。

一看孟郊交上了作業,賈島急忙把自己的作業也交了上去。這個穿著一身僧袍,越發顯得瘦小單薄的和尚,此時還沒有還俗。

他學習刻苦,“一日不做詩,心源如廢井”,做作業更認真,“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為此,同學們送他綽號“詩奴”。他得優的詩文很多,比如婦孺皆知的《尋隱者不遇》……

還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他和老師相遇的幸運句,而“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劍客》)是許多滿懷抱負,宏圖未展之人共同的心聲。

他和孟郊,在寫詩、愛好、交友、為人和經濟狀況各方面都很相似,因此被人合稱為“郊寒島瘦”。

第五個上來交作業的,是一個豪氣沖天如江湖漢子的人。他曾因酒後殺人而逃亡,遇赦後發奮讀書,韓老師因為喜歡他“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一句而收其為徒。

此人名叫劉叉,看名字就不像平常人。此時的韓老師,不會想到,就是這個“綠林好漢”般的學生,幾日後告別師生回家時,偷走了他為人寫墓誌銘賺來的潤筆費,還大言不慚地留言:“你阿諛死人得來的錢,還不如給我活人做生活費呢!”

……

最後上前交作業的是一個小夥子,他體型瘦弱,臉色蒼白,憂鬱的眼神中有一股凜冽之氣,交給韓老師作業後,他就站在一邊等待老師評判。

韓老師清了清嗓子,讀出了聲: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好!好!”韓老師不由地喊出了聲,繼而又高聲誦讀起來: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李賀

老師一向持成穩重,今天這是怎麼了?學生們雖然也感覺到這首詩的妙不可言,但還沒弄懂妙在何處時,就聽老師連聲叫好,便都一齊望向老師,再轉向作者,繼而面面相覷,才來幾天的這小子,誰呀?

這傢伙簡直不是在用文字寫詩,而是用文字畫畫啊,畫出了邊塞戰場,將士們浴血奮戰的豪邁悲壯。看他那鬼斧神工的面容,加上他詩詞裡的鬼怪意象,經常互取外號的同學們,突然,就明白了他是誰。

這是大名鼎鼎的“詩鬼”李賀——那個因父親名字中有“晉”字而不能考進士的倒黴蛋!他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頂別人千百首詩啊。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詩鬼奴囚同班
/
/
/

5

最後離別的時候到了,長亭外,古道邊,韓老師在一一地送別他的學生們。

“老師,此去久別,不知哪年才能相見,臨行,學生們還想再問最後一個問題,不知可否?”

“問吧,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總是那麼耐心,循循善誘。

“老師,大唐帝國,百年前有‘詩仙’‘詩聖’‘詩佛’,現在有‘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您門下有‘詩囚’‘詩奴’‘詩鬼’,是不是這些名稱,意味著大唐詩歌的末路?”

“不要胡說,詩歌弱了,我們不是還有散文嗎?大家振作起來,一起努力古文運動,未嘗不可”。韓老師強打精神,鼓舞眾生。

“好,我們一起努力!”眾生擊掌歡呼,再次拜別老師,踏上各自的路途。韓老師背過身,擦擦眼角的淚,諸生,任重而道遠,加油啊……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遠方的遠處,一個聲音依稀傳來,那是兩百年後的蘇軾致敬韓老師的讚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