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的徽州古城,也被称为歙县古城,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这里是了解灿烂悠久的徽州文化的绝佳之地,我后悔来晚了。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古城的门票很有意思,100元套票,但景区是开放性的,全凭验票人员的“火眼金睛”,不太靠谱。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古城城内景区景点众多,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不妨在古城景区内找一家酒店或客栈住几天,好好领略一下古城之美,定不虚此行。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我住在古城西街一号的青旅,这个大院不简单,已成古城景区新宠,下文再说。住处距离打箍井街很近,曹氏二宅,现在是“徽班纪念馆”,就在这条不宽的小巷里。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徽班纪念馆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门脸里。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坐落在距古徽州前身吴新都郡治15公里的“新安大好山水”间,孕育众多徽班,有“无街不成班”之说。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宋金时期,街源就已存在杂剧的艺术形式,到元代发展成完备的戏曲。此间,街源徽班已诞生并盛行,并出现了徽州最早的剧作家。如元代璜蔚村苏万六就曾经写过不少杂剧,长标乡也发现有《朱买臣马前复水〉等南戏杂剧抄本。明宣德十年,长陔毕尚忠编《红笺记》、《七国志》,梨园子弟广为传唱。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清康熙四十九年,璜田胡氏在村中积庆堂、敦睦堂前建有戏台两座(现存一座),供村人祭祀与文化娱乐。乾隆年间,徽商江春,官宦曹文埴父子等均蓄家班,促成了徽州本土兴起“喜搭台观戏”新潮。春台、曹相府华廉家班(后来的庆升班)等十多个徽班应运而生。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徽州本土徽班艺人以来自街口为主。乾隆三十七年,韶坑徐光有组建的“徐新春和班”享有时誉,该班曾一度一分为四,常年巡演于江浙等地。街源徽班在徽商与官宦的鼎力支持下,许多艺人成为“徽京嬗变”的主力军。京剧宗师程长庚即新安程氏58世裔孙,其祖出自街源。本图为徽班纪念馆里的精美石雕。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咸丰前后,一些著名徽班演员,大都受过街源艺人的亲自传授或指点,他们称这些艺人教戏严谨,“滴水不漏”。1957年安徽省建徽剧团,许多老艺人被聘为师。街源本土艺人现在仍能自觉组团,传演二十多个传统徽戏剧目。

歙县最南端的百里街源,徽班在此孕育,徽州古城的故事

街源徽班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薪火不断,为徽剧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