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之間決定北方歸屬的一次決戰,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個人通過手繪簡圖的方式,直觀的展示整個戰役的全過程,並將決戰分解成多個階段來進行解讀,讓大家可以更簡單、細緻的瞭解整個戰役的過程和雙方的指揮細節。

官渡之戰的背景

袁紹打敗了公孫瓚兼併了四州之地,成為了最強大的諸侯;袁紹一方面勢力空前強大,另一方面不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騎在了自己的頭上,不顧謀士田豐、沮授的勸諫,毅然起兵十萬攻打曹操,曹操親率兩萬人馬迎戰袁紹,雙方在官渡發生了決戰。

官渡之戰的過程

整個官渡之戰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主要戰場也分為好幾個,本人將官渡戰役的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初次交鋒、相互對峙、最後決戰,並對每個階段的戰鬥、謀劃、指揮等再次細分,並配備簡圖以期能更詳細、清晰的展示。

  • 初次交鋒階段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率先起兵十萬由大本營挺進黃河北岸的黎陽,並屯兵在黎陽準備渡過黃河攻打曹操;曹操接到信息後,親率兩萬人馬由大本營許都進軍到官渡,軍隊駐紮在官渡,迎戰袁紹。

袁紹命令手下大將顏良率部渡過黃河攻打白馬,派文丑攻打延津;曹操在白馬的守軍有三千,面對顏良的進攻,白馬守將劉延一邊急向曹操求援,一邊死守白馬。如下圖1所示(主要戰場在白馬,文丑的進軍路線在下圖)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1:官渡之戰袁紹進軍圖

曹操在接到劉延的求救後,和手下的謀士們商議如何救援,這時候荀攸建議曹操不要去救白馬,而是去攻打延津(此時的延津已被文丑佔領)。曹操聽取了荀攸的建議,大戰旗鼓的率軍去攻打延津,讓袁紹的探子看到自己去打延津的消息,袁紹果然上當,趕緊派部分軍隊從黎陽增援延津。

在這個時候曹操一面命令大部隊繼續大張旗鼓的佯攻延津,一面親自帶著關羽、張遼率領一支輕騎兵悄悄的分兵增援白馬,正在攻打白馬的顏良猝不及防,被關羽斬落馬下,顏良所部被曹操全部殲滅(顏良確實被關羽所殺。如下圖2所示: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2:官渡之戰白馬戰役示意圖

曹操在殲滅了顏良所部之後,知道白馬根本守不住,白馬對面就是袁紹駐紮大軍的黎陽。擔心袁紹攻下白馬後會屠城洩憤,曹操帶著白馬的守軍和所有百姓沿著黃河向西撤往官渡,因為帶著百姓所以速度極慢。(不只是劉備帶著百姓撤退,曹老闆也有過)

顏良被斬殺後,袁紹知道自己上了曹操的聲東擊西之計,急令延津的文丑和劉備率軍出延津由西向東攔截曹操,雙方在延津東南方向不遠處相遇。曹操故意將輜重糧草丟棄在路邊,率騎兵埋伏在山上,顏良和劉備率軍到達後,看到輜重糧草,所有的軍士開始下馬哄搶,等到文丑的軍隊因為哄搶物資混亂不堪的時候,曹操突然發令全軍殺出,混亂的文丑所部被曹操擊潰,文丑自己也死在亂軍之中(這個史料沒有記載是誰殺的,也有可能是關羽),劉備趁機也跑了(劉備逃回到袁紹那後,藉口去找劉表聯合進攻曹操開溜了)。如下圖3所示: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3:延津之戰示意圖

曹操在擊殺文丑後,全部撤回官渡;袁紹看到曹操打了勝仗還撤退,便率領大軍從黎陽出發挺進到官渡,雙方在官渡對峙了起來,袁紹大軍行進路線如上圖3所示。

備註:圖3中的進軍路線圖的時間依次是:曹操從白馬撤退,碰到文丑的攔截部隊,曹操在擊殺了文丑打敗其攔截部隊後,率軍隊和百姓全部撤回官渡,袁紹在曹操撤回官渡後才率大軍渡過黃河經過延津挺進到官渡。

初次交鋒,袁紹因為中了曹操的調虎離山之計,連吃兩個敗仗,並損失了近萬人馬和兩員大將顏良、文丑;曹操雖然勝了兩場,但局勢對於曹操來說依然不利。

  • 相持階段

01.曹操戰勝了袁紹為何要退呢?

曹操在和袁紹的初次交鋒中不僅連勝兩場,還斬殺了袁紹手下最倚重的兩員大將顏良和文丑,曹操為何還要撤退呢?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曹操雖然勝了兩場,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很大可能不是袁紹的對手;另一方面,

曹操是戰略上的撤退,通過撤退來拉長袁紹的後勤補給線;曹操本來就糧草不足,經不起多餘的消耗。

如果死守白馬,曹操很難守的住,而且補給線太長;而退守官渡,則拉長了袁紹的補給線,增減了袁紹的後勤壓力,同時縮短了自己的後勤補給線,節約了運輸成本。如下圖4所示: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4:雙方後勤補給線對比

退到官渡是曹操在沒有退路了,如果還有餘地,曹操還會撤退繼續拉長袁紹的補給線。從圖上我們可清晰的看出來,官渡這個決戰地點對曹操最有利,補給線最短,運輸消耗最少,風險也最小;反觀袁紹的運輸成本增加了數倍,要知道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並非小數目。

02.雙方進入了對峙的局面

袁紹在挺進官渡之後,在官渡北面安營紮寨;並將後方的糧草囤積在距離官渡東方北向五十里的烏巢,派淳于瓊率軍一萬駐守烏巢,自己率主力和曹操的相互對峙。

袁紹在大營裡堆起了土堆,建造了箭塔,居高臨下的向曹操的大營射箭;曹操也不甘示弱,造了投石車,雙方你來我往的相互遠程攻擊,互有傷亡。

如此相持了好幾個月,期間許攸建議袁紹兵分兩路,一路在官渡和曹操繼續周旋,另分一路輕騎兵秘密繞過官渡直奔曹操的大本營許都,此時的許都守備空虛,只有幾千老弱病殘,奇襲之下很可能會成功,即使不成功也能使曹操的軍心渙散和分心;不管正面攻擊還是偷襲只要一路能成功此戰袁紹一方就勝了。袁紹不聽許攸的建議,堅持要正面擊敗曹操。相互對峙階段的示意圖如下圖5: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5:官渡之戰相持階段示意圖

到了八月份,曹操面臨一件極度麻煩的事情,那就是自己馬上要斷糧了;曹操寫信給荀彧想退兵,實在是打的太辛苦太艱難,曹操不想打了,荀彧和賈詡力勸曹操繼續打下去。在曹操即將斷糧之際,許攸的叛逃投降,給曹操迎來了戰局的轉機。

  • 決戰階段

01.奇襲烏巢

許攸是袁紹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但是這個人非常貪婪;他給袁紹建議奇襲許都的計劃袁紹不聽,心中有些氣,加上許攸的家人在鄴城因為犯了事被審配給抓了起來,一氣之下許攸叛離了袁紹投降了曹操。

許攸掌握著袁紹大量的核心機密,一見到曹操就把袁紹屯糧於烏巢的事全部說了,曹操連夜親自率軍奇襲烏巢,守衛烏巢的淳于瓊也是個草包,一萬人被曹操的五千人打的大敗,曹操一把火把袁紹烏巢的屯糧全給燒了。

袁紹接到烏巢被偷襲的消息,沒有聽張郃趕緊派重兵救援烏巢的建議,反而聽郭圖的建議率全軍攻打曹操的大營,曹操大營的指揮者是中軍大將曹仁,袁紹打了一晚上也沒攻下曹操的大營,便率軍退了回去,曹操燒掉烏巢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回大營和曹仁匯合。如下圖6所示: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6:烏巢之戰雙方進退示意圖

02.最後決戰

袁紹退回大營後,郭圖害怕承擔失敗的責任,給袁紹進讒言說張郃等人幸災樂禍的說:要是聽了我的建議就不會失敗了。袁紹聽了後勃然大怒,張郃害怕被袁紹拿來當替罪羊,和高幹等將領率部下投降了曹操。

曹操回到大營後,看到投降過來的張郃,親切的拉著張郃的手說:你就是我的韓信啊。

袁紹的軍隊已經遠遠不如剛開始那般強大,士兵和將領損失嚴重,更可怕的是連吃敗仗又加上糧草被燒光,軍隊已經開始崩潰。

曹操趁勢發動了對袁紹的最後決戰攻擊袁紹的大營,這時候袁紹的軍隊已經潰敗的不成樣子。面對曹操的進攻四散潰逃,袁紹帶著兒子和少數人逃到了黎陽,曹操一直追到了白馬,和袁紹隔河相互對峙。如下圖所示:

手繪簡圖展示詳細的官渡決戰,一分鐘瞭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細節

圖7:官渡之戰最後決戰示意圖

袁紹退守黎陽後,收攏了殘兵據守黎陽,和曹操隔河對峙。經歷大半年的官渡之戰以袁紹集團的失敗而告終,以上便是官渡之戰詳細的戰役經過。

綜述

關於官渡之戰,個人不做成敗的原因分析,因為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經典戰役,但有幾個點做以說明:
01.官渡之戰是曹操擊敗了袁紹,並不是曹操消滅了袁紹,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結果。很多人覺得官渡之戰後,曹操就消滅了袁紹,這是不正確的。

02.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沒有能力再發動對袁紹的進攻。到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六年的五月,袁紹病死,袁紹的三個兒子因為發生爭奪權力發生內訌相互殘殺;同年八月曹操發兵攻打袁譚,到了建安十一年曹操才完全消滅掉袁紹集團,徹底兼併了袁紹所有的地盤。

03.官渡之戰結束後,袁紹一點地盤也沒有丟,整個官渡之戰的主戰場都是在曹操的地盤上進行的,官渡之戰結束時雙方回到了戰前的態勢,但袁紹集團在官渡之戰中被重創。

04.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的勢力還是非常弱小,並沒有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袁紹雖然敗了,勢力還是比曹操強,荊州的劉表勢力也在曹操之上。曹操在經過五年的時間兼併了袁紹的地盤後成為了天下最強大的諸侯。

小任想通過分解整個官渡之戰的每個階段並配以各階段的簡圖以期能詳細、清晰的展現戰役的過程;限於能力不盡完善之處請多見諒,如有錯誤之處,請不吝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