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最近幾年,在我們身邊出現血糖偏高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其實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果血糖偏高,不加以調理的話,就會導致內環境發生紊亂,身體的健康狀況得不到保障,而且還會誘發糖尿病等各種併發症,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威脅。

很多人可能都會以為出現糖尿病是由於在日常生活中攝入了過多的糖分,其實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明明自己在平時並不喜歡吃甜食,為什麼還會患上糖尿病呢?其實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不是甜食,而是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首先,醫學上的“糖”和老百姓說的“糖”不完全相同。在醫學概念裡,“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澱粉類)、單糖(葡萄糖、果糖)和雙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時說的“糖”,指的是單糖或雙糖。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劃上等號,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如果所說的“糖”是多糖類碳水化合物,多吃是不會引起糖尿病的。過去,我們吃的幾乎是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僅不高,反而很低。今天如果我們常吃包括糖果、白糖、紅糖、冰糖等單糖與雙糖,就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幾率。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研究表明:大量攝取單糖、雙糖,一則可促使肥胖率增高,從而使糖尿病增多,二則將會使許多隱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轉為顯性,這在老年人群中尤為明顯。但是並不一定吃得多就會得糖尿病。並且,吃糖不多,並不一定代表糖的攝入量不多,比如主食的糖轉化量並不少,例如饅頭。其實正常人吃糖並不多。

我國人均糖分攝入過高的主要原因是飲食越來越精細,而主食全都是高糖的。越精細的主食,短時間內的升糖指數越高,造成胰島素疲勞的幾率也越大。但是不是說越粗的糧食糖含量越低,只是粗糧不容易消化,導致了升糖的效率比精細的糧食低很多,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那麼糖尿病給人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干擾,對健康極具威脅,那麼糖尿病都有哪些危害呢?為什麼人們談糖色變?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1、對腎臟的危害

因為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腎小球微循環濾過壓異常升高,促進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早期表現為蛋白尿、浮腫,晚期發生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心腦血管伴隨症狀是糖尿病致命性伴隨症狀。主要表現於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血管收縮與擴張不協調,血小板粘聚,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癥、高血壓,致使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得病人數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數。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3、對周圍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損傷局部組織或局部感染時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局部組織潰瘍,這種危險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稱為糖尿病足。

4、對神經的危害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和植物神經病變最常見,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5、對眼睛的危害

糖尿病的高血糖狀態能夠損害視網膜血管,導致血管閉鎖,視網膜組織缺氧,從而視網膜出現微血管瘤、水腫、滲出、出血、新生血管以及玻璃體增殖性病變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為糖尿病的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輕者的糖尿病患者的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這也是屬於糖尿病的危害表現。

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升越快

醫生建議:常吃3物,血糖慢慢降下來

海帶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較喜歡吃海帶的,海帶對於降低血糖也具有非常好的幫助。因為它能夠有利於幫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對於降低血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銀耳:

銀耳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含有豐富的銀耳多糖,能夠有利於幫助激活胰島素,對於控制血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常吃銀耳,血糖或許不敢造次。


苦瓜: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對於苦瓜都是非常熟悉的,雖然它的味道相對來說比較苦,但是它被稱為天然胰島素,它含有豐富的苦瓜苷,能夠有利於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對於控制血糖具有非常好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